三五一 構建西海秩序-《逆宋》
第(1/3)頁
原來朱玀國最西端與蒲甘接壤,此時的蒲甘土地上,生活著多個部落,但并未形成國家。
攻打柔佛的敗軍,從暹羅退往蒲甘,打不過中原的堅船利炮,干蒲甘的部落還是沒問題的,于是順手便將蒲甘占領。
此時的朱玀朝廷才知道,原來攻打柔佛不一定非要走水路,如果暹羅配合,可以陸路經蒲甘轉暹羅進入柔佛境內。說起來有些繞,不是因為沒去過么。
知道這條路徑的朱玀增兵蒲甘,不過沒繼續攻打柔佛,而是轉向攻打與蒲甘接壤的大理國。
大理雖為國,比先前南詔時要強盛點,但畢竟土地貧瘠,地域又極偏,朝廷一直比較窮。加上境內生活著各種夷民,動不動就來點暴亂,讓大理朝廷疲于奔命?,F在朱玀大軍突然來攻,哪里還頂得???
朱玀雖然動不動就尬舞,但大理國境內夷民不齊心,且朱玀大軍人數優勢,大理一路望風而降,不幾日就被人打到都城,若非地理實在太爛,恐此時早被朱玀給滅了。
大理皇帝段素順見情形不對,與其等著亡國,不如歸順中原,至少也能撈個封侯吧。
柴宗訓并未直接答應段素順,而是讓其先回館驛暫歇,待廷議之后再給答復。
段素順走后,禮部尚書賈龜圖率先說到:“皇上,大理國本為貧瘠之地,現又陷入戰亂。先前富庶的柔佛欲奉我朝為宗主,皇上都沒答應,何不一口回絕段氏?”
欲出兵柔佛的曹彬也說到:“皇上,大理國貧瘠,先前我朝甚至連密探都未派遣,此時又何必理他?倘朱玀占據大理,大理與蜀中有沫水天險,只須在夜郎和嶺南關隘處派出守軍,便可阻朱玀窺伺中原。”
柴宗訓自然是想一舉收歸大理國的,曹彬的奏對讓他略有些失望。
“皇上,臣有一計,”一向不關心軍政的趙德昭出班奏到:“朱玀雖目下摧枯拉朽,但畢竟距離大理國路途遙遠,皇上可下旨段素順拼命頂住朱玀攻勢,隨后雙方必會進入消耗戰,待兩方都筋疲力盡,此時王師從天而降,正好不費吹灰之力收歸大理,驅逐朱玀?!?
“不可,”呂端出列到:“皇上,大理國原本貧瘠,倘與朱玀拼消耗,雖有助于王師收歸,然其時必是民心凋敝,不會臣服于中原?;噬先粢諝w大理國,此時出兵正是時候?!?
柴宗訓聽了一會廷議,都不太合心意,轉頭望向一直低頭沉思的慕容德豐。
收歸大理國只是一道圣旨的事情,但收歸之后怎么讓大理穩定下來,倒需要好好考慮。
“皇上,”趙德昭駁斥呂端:“即便大理國民心凋敝,如今中原大發展,正是缺勞動力的時候,可仿遼東將大理國人口進行遷入,如此以來方便司牧,也為中原提供更多勞動力,實是一舉兩得?!?
呂端又反駁到:“皇上不可,遼東之民可盡遷入中原,只因北方常年冰雪覆蓋,人跡罕至,而大理與蒲甘接壤,朱玀此次即便兵敗,也并不會甘心,若無人鎮守,豈非白白為朱玀所得?”
趙德昭很不滿:“呂大人,大理國接壤蒲甘朱玀,遼東不也同契丹和高句麗接壤嗎?呂大人故意視而不見,恐是有不軌之心吧?!?
呂端淡淡到:“本官一片赤誠只為社稷,請皇上明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