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一 構建西海秩序-《逆宋》
第(2/3)頁
耶律隆緒登基之后便將國號改回契丹,現在到處都在傳他是柴宗訓和蕭太后的兒子,雖然消息不能坐實,但契丹的確全面收縮,老老實實過自己的日子。
柴宗訓在哲里木城和紅山口開通了互市,契丹牧民可用牛羊等牲畜換取日常所需,再也不用打仗,兩國百姓都松了一口氣。
“你怕是為高句麗社稷吧,”契丹不能利用,但高句麗才來寇過邊,趙德昭說到:“誰都知道你曾出使高句麗,后來高句麗劫掠邊境,你反為其說好話,你安的什么心?如今楊經略在遼東屯田,倘高句麗再次來劫,看你還說不說北境常年冰雪覆蓋,人跡罕至。”
趙德昭是抓住一切機會打擊呂端,不過呂端倒很淡定:“楊大人早有防備,這倒不用趙行長操心。”
“皇上,”慕容德豐出班打斷倆人爭論:“臣有本奏。”
柴宗訓說到:“慕容兄有何方策,快快道來。”
“回皇上,”慕容德豐先出結論:“臣以為,朝廷不僅要出兵,有可能的話,最好皇上御駕親征。”
“皇上承接漢唐,大理雖本為炎夏王土,但地處偏遠,先前王師力有不逮,以至被夷民趁機竊取。如今我中原國富兵強,收歸大理正當其時。再者,大理夷民不識禮儀道德,不服王化,皇上御駕親征,正可令其歸心。”
“從地域上來說,大理接壤蒲甘,又近柔佛,我中原物產出西海必經柔佛海峽。皇上欲以德化天下,不欲將柔佛收歸中原,正可收歸大理和蒲甘,收服夷民為軍,在此屯田,策應柔佛海峽安全,保我商道航道萬全。”
“除此之外,夜郎出大理,經蒲甘進入朱玀到達大食,唐時曾有一條茶馬商道,與大庾道一樣,因唐末戰亂而廢棄,如今中原強盛,正可重開此商道,如此中原物產西海貿易,除航道外又多了條陸路。商旅多一條選擇,沿途百姓也正可獲利,何樂而不為?”
柴宗訓拍手到:“妙,妙,如此說來,朕還非御駕親征不可了。”
“皇上不可。”趙德昭大呼到:“慕容大人,大理煙瘴橫行,更有毒物猛獸出沒,你諫言皇上親征,究竟是何居心?”
看到他這樣子,柴宗訓真想駁斥一句,趙德昭,你的眼睛就能看到腳面上,你所謂的坐收漁翁之利,不過是急功近利;而慕容德豐的眼光,已經放到了二十年之外。
“皇上,”慕容德豐根本不理會趙德昭,只是說到:“臣還有本奏。”
“慕容兄且奏來。”
“臣以為,大軍推進之時,可征發民夫鋪設一條荊南至大理國的混凝土官道,后期再將這條官道修建至蒲甘,乃至直通柔佛。如此商貿往來,大軍推進,糧草運送,都將更方便。”
“臣反對,”趙德昭再次呼到:“皇上,荊南至朗州沿途皆是崇山峻嶺,開辟官道艱險無比,工程造價恐百年內都難收回成本。況目下水泥產量有限,更該將揚州、越州等商賈云集的地方官道換成混凝土路,如此更方便商貿往來。”
慕容德豐淡淡一笑:“趙行長,倘江南吳越等地官道全換成混凝土路,對商旅來說自是大大歡迎,可這些地方商旅畢竟是少數,更多的是依附商旅生存的轉運、推車、提供飯食茶水的老百姓。”
“官道換成混凝土路,三天的路程節省為一天,商賈再也不需要轉運,沿途不必投棧暫歇,那這些老百姓趙行長將如何安置?”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