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四 惱羞成怒-《逆宋》
第(1/3)頁
柴宗訓在惹薩北境的動靜很大,現在又被國師迎入圣城,不消說,大部分人都認為他就是佛爺轉世,前來度化吐蕃的圣僧。
鳩摩羅連夜派人搭起法壇,準備各種儀式,迎接明日的佛理辯論。
閑言少敘,翌日柴宗訓在五百羅漢的簇擁下準備登上法壇。
五百羅漢素衣勝雪,柴宗訓莊嚴法相,真有那么一絲佛爺的味道。
相比之下,鳩摩羅因為權欲心太重,眼神渾濁大腹便便,一下就被比了下去。
“圣僧請了。”鳩摩羅率先一禮,他要給底下的信眾看到,他是非常尊重佛爺的。
柴宗訓還了一禮:“國師請開始吧。”
鳩摩羅說到:“圣僧既是佛爺降世度化吐蕃,老衲等還是先聽聽圣僧的佛理。”
接著他又小聲笑到:“本座不知道你是從哪來的,但是此刻外圍藏有數萬兵馬,你這五百羅漢根本不夠看。”
“如果你真的是來度化吐蕃的,當知道該講什么。”
柴宗訓心中冷笑,面色卻依然莊嚴:“你就不怕下地獄么?”
鳩摩羅仍是笑著望向底下的朝圣者:“這世間真有地獄嗎?倘有,也是本座死后的事情,即便洪水滔天,也與本座無關。”
柴宗訓微微一笑,登上了法壇,楊延德手持禪杖,跟了上去。
柴宗訓盤腿而坐:“諸位要聽什么?”
鳩摩羅淡淡到:“圣僧講什么,我們便聽什么。”
柴宗訓也不猶豫:“貧僧便講個佛家的根本‘緣起性空’吧。”
聽到這題目,鳩摩羅倒松了一口氣,隨你怎么講,這東西也不能講出個花來。
“緣起性空是宇宙的真理,世間上的森羅萬象,如山河大地、花草樹木、一人一物,乃至微麈沙礫等,都是因緣和合而生,也都又將隨著因緣分散而滅。”
這些天的講經,柴宗訓已做了很多筆記:“因此,我們眼睛所看到的一切現象“有”,都是緣起而有;因為緣起而有,也會因緣滅而無,因此它的本性是“空”。”
這東西太基礎了,鳩摩羅心中冷笑,圣僧也不過如此,底下一干朝圣者也略有失望。
柴宗訓繼續說到:“譬如你們今日為何會站在此處聽貧僧講經,也是由無數緣匯合組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