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而且,細川勝元和山名持豐已經(jīng)收到了消息,從出水港和山口港登陸的明軍陸軍正在向本州島的長門和周防地區(qū)集結(jié)。 從細川勝元和山名持豐所掌握的情報來看,此次明軍集結(jié)的陸軍兵力超過了十萬,如果再加上強大的水師,以及水師運送的明軍登陸部隊,那么明軍的總兵力應(yīng)該達到了二十萬。 尤為重要的一,此次向本州發(fā)難的不僅有明軍,山口惠子和大內(nèi)政弘等投靠了大明的地方守護大名也派軍參戰(zhàn),屆時本州的倭軍將承受巨大的壓力。 可以想象的是,大內(nèi)政弘等投靠大明的大名為了將來的打算肯定會不遺余力地進攻細川勝元和山名持豐的人,以求獲得戰(zhàn)功。 細川勝元和山名持豐自然不會坐以待斃,連忙緊急動員本州和北海道的倭人入伍參戰(zhàn),一時間本州和北海道雞飛狗跳,那些青壯年倭人都被強行征走參軍。 于是,在東拼西湊之下,細川勝元和山名持豐竟然聚集了三十萬的兵力,與之付出的代價是本州和北海道的農(nóng)活只能扔給女人們。 原本,細川勝元和山名持豐還在擔(dān)心李云天在兩人籌集部隊的時候發(fā)動進攻,可出乎兩人的意料,明軍在他們征集兵員的時候竟然按兵不動絲毫沒有進攻的意思,這使得他們有充足的時間籌集兵力。 當(dāng)然了,明軍在這段時間里也不會閑著,相繼剿滅了九州島和四國島那些不肯投降的大勢力,鞏固了九州島和四國島的局面。 李云天自然不怕跟細川勝元和山名持豐打持久戰(zhàn),他為了這一天準備了近二十年,有著充足的軍需物資跟他們耗著。 這正是李云天用來對付細川勝元和山名持豐的一個戰(zhàn)略,兩人籌集了如此多的兵力后勤補給肯定跟不上,因此只要拖到他們沒有了糧食,那么屆時必將不戰(zhàn)自潰,主動權(quán)會握在李云天的手里。 細川勝元和山名持豐開始還不清楚明軍為何不進攻,以為明軍在大力平定九州島和四國島的那些反抗勢力,這使得兩人暗中松了一口氣,以為給籌軍爭取了時間。 可是隨著冬季來臨,細川勝元和山名持豐不得不把精力放在了后勤補給上,兩人發(fā)現(xiàn)軍隊每天的消耗驚人,唯有四處籌集。 所謂的籌集自然是搶奪百姓的口糧了,這使得本州和北海道地面上的倭人百姓怨聲載道,苦不堪言。 直到這個時候,細川勝元和山名持豐才意識到了李云天的意圖,原來是想要用后勤補給來拖垮他們,因此兩人決定開春后就與明軍決戰(zhàn),否則他們薄弱的后勤就要崩潰了,后果將不堪設(shè)想。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