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日子(補28號欠更)-《顧盼成歡》
第(1/3)頁
元昌帝是個明君,登基多年來,他一直勤勉于政事,將大周朝治理得國泰民安。
可撇除掉政事上的英明,元昌帝的(性xìng)格卻有些敏感而多疑,而且習慣將所有人與事都緊緊攥在手中,容不得有半點的忤逆。
就比如他們正在討論的立儲一事。
立下太子,不僅可以穩定朝局,還能及早讓太子接觸到朝政,將來登基之后也可以更快的接掌朝事,更能讓后宮及幾位封了王的皇子之間少些紛爭,這本是件好處多多的事,可如今年長的端王都已經二十有三,寧王也已經二十二歲,但元昌帝卻一直沒有下旨立儲,而且對端王與寧王也看不出來有明顯的偏好,讓滿朝文武都猜不透他心里到底有什么想法。
若不是重活了這一回,寧致遠也不會知道元昌帝到底是什么打算。
但經歷了前世的皇權更替,他如今自然能看得清楚明白。
元昌帝之所以拖到現在還不立太子,其根源還在朝廷這些年因為立儲一事而起的紛爭。
端王楚承乾乃中宮皇后所出的嫡長子,原本這樣的(身shēn)份應當早早就立了太子才是,但端王幼時(身shēn)體羸弱,三天兩頭的就得喚了太醫去診脈,就連許皇后那時都是一邊流著淚,一邊擔心年幼的皇長子能不能養到成年。
出于這種考慮,元昌帝那時便將立太子一事往后壓了壓。
這一壓,就壓到鄭貴妃生下了二皇子楚承運。
待皇長子楚承乾長到七八歲上(身shēn)體有了好轉,元昌帝再考慮起立太子一事時,朝中大臣們卻已經因為各自心中的盤算而有了自己看好的人選,那段時間,每(日rì)里上了朝,朝臣們都無不在為立長還是立幼而爭吵。
這一吵,就吵得元昌帝自此再不提立儲之事。
在元昌帝看來,這天下都是他的,到底要立誰為太子,自然也該是出于他的意愿,而不是那些大臣吵嚷的結果。
他都還沒表態,他的臣子們就已經跳出來指指點點,這是元昌帝萬萬不能接受的。
再則,元昌帝也是借此在敲打端王與寧王。
他們雖有了這般尊貴的(身shēn)份,但他們的一切都來自于他這個君父,他想給的自然會給,他若是不想給,任他們如何想盡了辦法想要爭,也是沒有任何用處。
寧致遠前世也是親眼看到了立儲一事的結果,所以他自然不會往這渾水里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