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三一八章 楊易入京-《唐騎》


    第(1/3)頁

    耶律德光駕崩的消息傳來,燕京上下無不稱慶。,ybdu,契丹素為中原大敵,如今敵酋死了,自然舉國歡慶。

    幾日后定遼的楊易卻發來一封書信給樞密院,建議中樞必須嚴防契丹。

    楊易自受傷以來,不理事已久,漠北分切兩部,東部兵權在石堅,西部兵權在石拔。烏州一線的防務,半歸柴榮,半歸耶律安摶,兩人都屬燕京直隸,楊易傷勢漸愈之后,武學士丁寒山曾建議讓他重新掌軍,當時的大學士馮道卻認為楊易的身體并未完全康復,還是繼續養病的好,所以這段時間來楊易身為大將軍卻兵權全無,在定遼賦閑至今。

    楊易的建議非是絕密,所以曹元忠便拿出來廷議。

    按制,大代言有權與聞一切絕密,只是往日里楊定國將心思大部分都花在民事上,張邁與政務院不邀他他就權當不知,馮道接任之后表現卻更加活躍,既聞此議,便要求讓二十四堂之一的議兵堂參議此事。

    鄭渭對此頗為反感,當場就拒絕了馮道的要求。

    糾評臺雖有議兵堂的設置,但在功能上與樞密院完全不同,其主要作用有三:第一是議論有關軍事的制度建設問題,并形成立制動議;第二是監察軍隊系統的制度問題的現狀,并形成改制動議;第三是對軍隊的監察系統——法曹——進行監察,如果法曹的傾向出現偏差,議兵堂有權過問,以防止法曹系統自身的腐化。

    以上三項,都是制度層面的作用,所以議兵堂的五位御史,是從軍中的基層、中層和高層以及軍眷中各選舉出來一個。再加上一名非軍事人員,這些人很能代表各界的軍心,卻不是軍中的智將、勇將或者名將。而有關楊易的建議是執行層面的事情,鄭渭的頭腦邏輯十分清晰,他面對馮道也頗為強勢,所以拒絕了糾評臺的參與。只讓樞密院、政務院和翰林院進行廷議。但出于對大代言的尊重,邀請了馮道旁聽。

    ——————————

    廷議的結果,翰林院武學士丁寒山只要是楊易的建議他就表示應該支持的,而政務院的幾位執政卻都覺得楊易是否太過敏感。

    遼人會在燕京安插奸細,唐軍自然也會在東京安排細作,近來遼陽府發生的事情,燕京這邊的高層無不清楚,范質、李沼都認為以當前契丹的局勢,耶律德光一死遼國多半會鬧內亂。如此局面之下正所謂自顧尚且不暇,哪里還能西侵呢!張毅以自己于軍事上無擅長為理由,保持了中立。

    就是樞密院中,魯嘉陵也覺得楊易此論似乎不符常理,曹元忠從軍日久,隱隱覺得楊易的動議貌似不合常理,內中卻藏有對敵情的直覺性預測,不過他還是與張毅一樣。刻意地保持了中立的意見。

    丁寒山在整個廷議中話語權不強,最后議論的結果。大方向上的意見是并不采信楊易的判斷,但作為對楊大將軍的尊重,還是例行公事般地命令烏、灤、津、登四邊加強邊防。

    ——————————

    廷議就要結束時,馮道提出意見,認為耶律德光貴為一國天子,雖然唐遼彼此是敵國。但也該遣使問候——順便也能派出使臣,一窺契丹虛實。眾人都覺這也應該,再接著又議起出使禮儀的事情來。

    結果不知不覺間,這次廷議一不小心便歪樓了。

    ——————————

    郭汾得到廷議的結果之后,心道:“易哥哥既然動議防遼。一定不會是無的放矢,只是這是大家的決定,我沒有個正當的理由也不好推翻。唉,這些軍事上的事情我半懂不懂,這時卻沒人可問!”

    按理說,翰林院以備天子之問,這時就該出場,但翰林院中的武學士丁寒山卻顯得不堪此任。天策唐軍之中勇將如云,名將也是不少,但卻都分布在諸邊,京中竟是一個都沒有!便將這個煩惱寫成書信,六百里加急送到龜茲去。同時將廷議的結果回給楊易。

    ——————————

    楊易得到意見之后,又請來京議論此事。

    他是大將軍級別的人,既是軍人,政治上也是要員,大將軍要進京,不但要天子首肯、樞密院同意,而且糾評臺和監察臺也驚動了,馮道首先就反對,監察臺魏仁溥雖然去職,但對此也持反對意見,大家明面的理由都十分客氣,就是認為楊易為國家征戰辛苦,如今有病,宜靜養不宜操勞,但最后都會提到一句說楊大將軍要回京,最好等元帥西巡回來再說。

    郭汾正煩惱無人能問軍事,聽說楊易要回來本自歡喜,但看著各方的反應竟是大得出奇,忍不住對女兒吐槽道:“什么為國家征戰辛苦,什么宜靜養不宜操勞,他們擔心什么我難道會不曉得!”

    文臣們擔心的事情太過敏感,所以哪怕在絕密奏章之中也沒人說出來,張允照卻沒什么忌諱,嘟嘟嘴說:“不就是怕爹爹不在,易叔叔造反么!”

    旁邊李昉驚道:“公主,不可亂語!這話要是傳了出去可是非同小可!”

    張允照笑道:“你們敢想,就不許我說啊!不過也是,爹爹不在,以易叔叔的威望,真要振臂一呼,搞個清君側什么的,燕云河北沒人攔得住他。”

    李昉臉色大變,向郭汾跪下道:“公主出言不遜,請娘娘降責!”

    郭汾看著李昉反應這么大,既明白他為何如此,卻又覺得李昉有些小題大做,但他說的也不是完全沒道理,便責了張允照一句說:“國家大事,你就別亂議論了。”

    張允照吐了吐舌頭,又裝了一個鬼臉。

    李昉見郭汾這樣輕輕地就放過了,十分不滿。但也沒有辦法。

    其實這件事情,倒也不是馮道、李昉等人反應過度,中唐以后,軍閥擅權。兵逼將、將逼君層出不窮,什么忠君愛國,嘴上人人都說,心里沒個相信的,所以只要擁兵之人便為人主所忌。楊易如今雖不擁兵,但以他在軍中的威望。正如張允照所說,在張邁不在的情況下造起反來沒人擋得住。他既有造反的能力,那不管他有沒有造反的心就該嚴防死按——這就是馮道等人心中的第一反應,平心而論,馮道李昉等人如此想法的出發點,第一是為了國家,第二是為了皇家,倒不見得是為了他們自身了。

    但郭汾沒有經歷過馮道他們所經歷的各種政治慘痛,心思相對光明。內心既認定楊易不可能造反,便覺得馮道李昉小題大做了。

    ——————————

    楊易雖然人在定遼,但燕京方面對他的猜忌味道仍然撲面而來,兩次提請都被拒絕,哪怕他原本的志向再正,心一時都有些灰了,忍不住咒罵道:“我楊易一心只是為國,這些腐儒都在想些什么!”但想想這個國家創業的艱難。想想當前局勢來之不易,實不想出什么差池。便壓下怒火,又向郭汾提請說定遼苦寒,希望要到環境優美的密云療養。

    療養云云,就是郭汾也明白是借口罷了,心道:“看易哥哥幾次三番的提請,多半是怕會發生什么大事。他要就近應變。”就想準了。

    李昉是秘書,這事得經他手,他一聽當場就反對,說道:“密云近在京畿,來到密云。與來燕京有什么兩樣?”

    郭汾作色怒道:“現在不是楊大將軍要來燕京議論軍事,是我楊易哥哥要來密云療養!這是私事不是公事,就這也要你這小子批準么!你不過是個小小的秘書,不是我張郭楊三家的家長!”

    李昉跪下道:“臣不知道楊易哥哥是誰!臣只知道楊易是大將軍!楊大將軍的一舉一動關乎國體!娘娘雖代天子行權,但也不能出亂命!此事沒有廷議通過,要臣草擬許楊將軍出來的文書,除非把我殺了!”

    “你!”郭汾大怒之下,操起傳國玉璽就要往李昉頭上砸去,出手之前才勉強忍住了,冷笑道:“罷了!我真打了你,可就成了你們儒生口中的昏庸女主了!廷議就廷議,這次廷議,我來開!”

    她當天就下了西山,直入幽州,以天子位分召開了廷議,政務院樞密院翰林院糾評臺監察臺都到了,這次郭汾坐了首席,開場就冷笑道:“定遼殘破,不堪楊易大將軍療養,他懇請到密云來療養,我許了!誰反對!”

    眾人面面相覷,一時無人說話。在場所有重臣,除了丁寒山之外沒人覺得妥當。其中猶以馮道、范質和李沼眉頭皺得最是厲害!

    范質久在涼州,深悉郭汾性格剛強,見了她的臉色,就知道一位強抗肯定沒好果子吃;馮道內方外圓,既是外圓就不會不看場合地違拗人主;只李沼當場就站了出來說:“臣反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