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二百四十二章:烽火諸侯·戲也真也-《大周守藏史》


    第(2/3)頁

    烽火臺之人,皆能聽天子之不滿。

    先天……

    驪山之地,皆能感天子之不滿。

    近圣……

    宗周之地,皆能曉天子之怒意。

    半圣……

    圣人出,天地驚,亦賀之。

    但此非真圣,唯有驚,無賀也!

    天下諸侯皆能聞言——

    “鳳鳥不落驪山,是為烽火不足顯諸侯之心也。”

    “勒令烽火出,諸侯皆往,以親上烽火,拜禮周天,其不敬者,周天之下,自然罰之!”

    此言出,諸侯卻在猶豫,天子這半圣,是在展現(xiàn)他的力量?

    有的國:

    “備車,攜禮樂之軍,國之盛產(chǎn),拜禮周天!”

    “這……君上,可是年初時,方才上貢周天,此時再禮,國之不寬裕啊……”

    “大膽,周天之敬,豈可怠慢。”

    此君聞言,卻是心頭一慌。

    若是此言傳出,天子以他國為出頭之鳥,拉弓射之,以懾諸國,該當如何。

    君上對內(nèi)侍使了一個眼色,很快,這出言之人,就謝罪在家,薄葬之。

    有的國:

    “天高地遠,我百越就不去湊熱鬧了。”

    一處山峰,簡陋的火堆之旁,剛剛同響烽火的黎月聞此天聲,嗤笑之后,就不作理會。

    燃烽火是尊九鼎,不尊者,被《周禮》反噬,被剝奪爵位。

    但上貢卻是尊天子,不管去不去周天,天子說誰不敬,就是不敬。

    何況,天子會在此時跑來攻打百越嗎?

    這一點,不言而喻。

    “諸侯不會真的誠心,天子也不會讓所有諸侯都誠心,這是心知肚明的事情。”

    ……

    回歸烽火臺。

    風允遠望,聞天子勒令諸侯之言后,與黎月之想,不無不同。

    但更多一言。

    “《周禮》就是規(guī)矩,天子就是周天,想不到,這一任天子,竟然會將諸侯間,逼迫得如此緊。”

    壓迫者,必受壓迫之反噬啊。

    此言,卻是不能說出口的。

    天子此行,太緊,沒有給諸侯余地,如此身不由己的情況,是任何人,更甚是這些養(yǎng)尊處優(yōu)的諸侯無法允許的。

    天子是在為自己埋下禍端啊。

    風允在思……

    “如此大勢之下,勝者為王,其拱衛(wèi)者最得好處,另一方恐滅亡蕭條。”

    天下諸侯,該站隊了,這是天子的試探,也是警告,更是威脅,同時也將變成發(fā)兵之理由。

    “天子有勇有謀,但此世卻沒有足夠的力量供他揮霍。”

    姬宮涅之父,姬靜,周宣王也。

    其壯年時重用賢良之士,短暫中興,讓大周的威勢再度興起。

    但晚年時對外用兵,接連遭受失敗,變得獨斷專行、不進忠言、濫殺大臣,宣王中興遂成曇花一現(xiàn)……

    如今,風允的眼中,這姬宮涅,也是好戰(zhàn)之人。

    可這位天子,卻沒有周宣王之隱忍,他不欲行其父之路。

    什么壯年養(yǎng)國而積蓄,待老年時再行戰(zhàn)。

    “諸侯勢大,天子等不及了。”

    “若是當初宣王沒有征戰(zhàn)連連,或許天子能有更好的局面。”

    當初的征戰(zhàn),消耗了大周的底蘊,但是其多是征戰(zhàn)四方蠻夷,所以諸侯國之間卻是在積攢力量,順勢的只有大周和蠻夷。

    此時,天子卻是看出了大周弊病,或者說。

    天子也感受到了來自諸侯的壓迫,所以才會將矛頭指向諸侯。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天子不會放棄自己的利益,諸侯也不會放棄自己的利益,如此矛盾,苦的卻還是國中之民。”

    “利,皆從民中生產(chǎn)而得,知生,世人不知生也。”

    風允想起了知生祖。

    “允想起了知生祖,這位祖先,為人族生存,生產(chǎn)出各種所需之物,奠定了人族創(chuàng)造的基礎,同時也滋生了物欲——為生活而追逐利好之物。”

    “逐利,是符合人性的。”

    “寬而舒適的住所、食而不盡的食物,用而不竭的財寶……,皆是利人之所需。”

    “但是有利,必有損……此時天子與諸侯之行,卻是損人道而利天道了。”

    風允低聲嘆息。

    一旁的鄭公靜靜聞風允之言,風允并無遮掩,此話別人或許顧慮《周禮》,說不得,但是他作為近圣,說得。

    “風子,您認為天子能得到自己所要的嗎?”鄭公恭敬而問。

    風允搖頭。

    “允不知……因為天子想要的,遠不止我們所看到的。”

    “兩位世子都年幼,而天子正值壯年,如此急忙立太子……”

    風允不再言。

    而鄭公大驚失色,緊忙看向周圍。

    卻是那些宗室子弟都在看烽火臺,關(guān)注烽火臺之事,而未曾觀風允與他。

    “此事老夫也有猜測,但還望風子莫要言論,您的言論,恐會被諸侯所知,天下所曉。”

    聞此,風允一笑,搖頭道:“允卻是不知,何時被天下人關(guān)注,得此殊榮啊……”

    雖是如此說,但風允還是不再提。

    此時未有定調(diào),他也在猜測罷了,遂才不說圓滿。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