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資本家的路數-《騎砍戰記》
第(2/3)頁
其實,這主要是因為對工作的評估方式過于初級。
貴族們只會看到表面的東西——當然,大多數沒水平的資本家也是。
比如征召士兵只能是年輕人,干苦力只能是年輕人,也只有年輕人能一直加班加點的重復勞動,而老年人的消耗卻并不比年輕人少太多。
但這都是表面現象……
看不到的地方是,老人擁有的經驗可以避免踩坑,也可以大大提高效率,事實上大多數行業里,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員工都能頂十個生瓜蛋子。
可問題就在于,這些經驗是看不到的,很難做純粹的量化評估。
因為,任何工作都是需要設計和規劃的。
而‘設計’和‘規劃’,卻無法被評估到。
打個比方,就像種地——要種些什么、用什么方式、用哪些工具、分幾個階段、怎么施肥、怎么防蟲害,這些都屬于設計規劃,是靠經驗和知識的。而用鋤頭挖地之類的過程才是具體執行,這需要體力。
就算是下苦力,比如抗麻袋。用什么方式抗、能不能使用工具、用什么工具、走什么路線,這都是設計與規劃,抗運的過程才是具體執行。
這種廣義上的設計與規劃通常是看不到的,也無法評估其實際作用,畢竟貴族和官僚通常是不會考慮具體事務的。
貴族們只能看到代表具體執行那些東西——誰看起來更壯,誰能加班,誰更聽話,誰要求得更少。
然后,他們會用單體目標量化的邏輯,評估每個人的產出。
畢竟這個年代種地大多數時候是個人勞動,團隊配合幾乎不存在。
而如果以單體目標量化,老人的劣勢就更明顯了——因為體力不行,在具體實施的執行過程里跟不上。
所以,大多數時候,人們在評估一個貴族領地時,看的都是這個領地有多少青壯……老人基本會被視為累贅。
即便是現代,大部分資本家也總是只想要年輕力壯能長期加班的年輕人,稍有歲數熬不起的老家伙都會被拋棄。
但老人的經驗配合青壯的體力,這才是最靠譜的工作方式,也是細分化工作內容以及團隊配合的基本意義。
只不過,即便到了現代,仍然有大量傻里吧唧的公司認識不到這個最基礎的道理——尤其是某些互聯網公司。
領主大人的小組責任制很快被全面接受了——這實際上是個強制政策,不合群的就分不到土地,必須接受。
年輕人們或許不理解,但他們誰都不敢有怨言,畢竟這里領主大人就是天,他說了算。
但很快,這個看起來很簡單的政策就起到了作用。
那些自稱‘沒幾年好活’的老家伙們,用極快的速度讓麥香領全面動了起來。
并不是他們自己干活有多麻利,而是因為他們能讓年輕人不走彎路。
這些老家伙確實沒想到麥香領會有這么好的待遇,有飯吃,有事做,并且是將他們與青壯完全對等看待,所以他們爆發出了難以想象的熱情。
當你真正表現出了對人的尊重時,人自然會回報你——尤其是原本陷入絕境的人。
再加上摩根和羅蘭爵士在將他們遷過來時,就種下了一份善的種子。
如今這份善良得到了傳遞。
老人們幾乎是廢寢忘食的投入到麥香領的建設中,他們不僅在不遺余力的指點晚輩做事的方法,甚至在主動的搶活兒干。
這使得青壯們也不得不加班加點的干活——總不能一組里邊大家都在干活,自己卻什么也不干吧?
丟不起這個人啊!
而且很可能會挨揍的……這可是一個組共同的利益!
見領地里全員動了起來,李昂再度下令,每一組耕種的地必須連在一起形成農莊,但是開墾量沒有上限——反正從麥香領到白鹿堡之間全是荒地,你們自己去圈地就行!
只有一條——領了種子就必須種,種子用量和土地不符的,將全員被逐出麥香領。
這種自由墾荒政策需要大量的基層管理人員,為了管理這些生產小組,領主大人將所有的士官用了起來。
領地里有一百來名士官,他們甚至還學了點文化。
李昂將所有農民分配到了士官們手上,每個士官分一組。
這些士官都將得到一個農莊,并且作為手下領民的領導者。
而四個高級士官將成為中層管理者——狗蛋埃里克去管理運輸隊了,領地里只有四個高級士官。
但他們之間全都沒有主從或雇傭關系,而是企業性質的管理層與員工關系——也就是說,領主大人建了四個農業部門,每個部門有二十幾個生產小組。
這百來名士官對領主大人的忠誠是無可置疑的,甚至可以說每個穿著獅鷲紋章鏈甲罩袍的士兵看領主大人都跟看親爹一樣,李昂隨便說個什么他們都會執行到底——他們有股份。
給核心員工配股,讓他們管理普通員工,這是現代企業的常規做法。
這種操作看起來也很符合這個年代的分封邏輯,就像是為幾名騎士分封了領民和領地,然后騎士讓自己的侍從各自管理一些農夫。
正是因為看起來差不多,所以很容易被接受。
畢竟那些難以理解的操作方式也并不適用與這個年代。
但這套操作的實際邏輯與分封制完全不一樣,士官們對領民只有管理權,沒有控制權。
那些士官也不是田產的主人,他們自己也是領民,必要的時候他們也是要種地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