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扶農策-《騎砍戰記》
第(1/3)頁
在幾個月的時間里,安置三十萬流民,這是一件了不起的壯舉,艾米和埃里克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幾年前,烈獅城附近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有主的,到處都是貴族莊園。
但現在烈獅城和鹿心湖周邊破壞嚴重,連續不斷的戰亂與災禍一度導致這一帶所有的貴族莊園都空空如也。
艾米重回烈獅城后,便一直在著手恢復這一帶的農業種植。
一開始,也有一些貴族不知死活的跑回來,打算索回原本屬于他們的田產與豪宅。
但艾米對此只有統一的一個回復——滾。
在戰爭來臨時選擇逃跑,無法保護領民的貴族,本就會視同于自動放棄領地。反倒是戰死沙場的,貴族院會幫其找到繼承人,這是潘德大陸通行的規則。
艾米讓他們滾蛋算是做得很客氣了,這要換成李昂,估計會把這些貴族送到辛加爾隔壁的雅興村,給他們提供一份不太容易失業的工作——李昂在那里有座大鐵礦,開采礦石的活兒被拉蒙承包給了奴販們……
而埃里克的做法就比較低調——埃里克現在是貴族院負責人,找上埃里克的貴族比直接找艾米的要多得多。
但不知道為什么,凡是到貴族院去找埃里克索回烈獅城和鹿心湖周邊領地的貴族,基本上都會在幾天之內神秘失蹤……
埃里克對此表示很惋惜,他甚至還專門用貴族院的經費開設了一個‘貴族托孤院’,收留了不少因父母失蹤而變得無依無靠的貴族孤兒——由于經費有限,暫時只收留五歲以下且父母雙亡的幼童。
自從孤兒院建成以后,就再也沒有不開眼的貴族打算索回自己原本的領地了。
所以目前烈獅城一帶貴族領主特別少,只有城衛軍成員及其家族還保留著領地——這些人就是曾經的王城侍衛隊成員。
城衛軍成員大多都是小貴族家庭中沒有繼承權的私生子或次子,雖然背后有家族,但他們自身其實沒什么產業。
艾米曾將他們的所有小隊長以上核心人員封為正式騎士,以此得到了他們的效忠。
如今,他們成為了艾米用于管理流民的基層人手,并且全都成為了新一代莊園主。
艾米給他們分配的莊園,其實就是那些‘無故失蹤’的貴族原本的莊園農場。
這也算是給騎士們分配領地了,但這些領地并不屬于城衛軍成員,屬于他們的只有房屋。
——艾米把房產給了城衛軍,把田地給了農夫們。
參與流民安置的城衛軍成員能夠得到原本那些貴族莊園的房產,這是給他們的獎勵和酬勞,也是收買軍心的策略,但他們得不到莊園中的田地,僅僅只是房屋歸他們所有。
近千個莊園,差不多剛好夠分。
而開墾出來的田地將完全屬于農夫,多種多得,每畝地每個收獲季只需要上交一百磅糧食。
以這些農場為基礎,利用‘開墾田地后田產歸開墾者所有’這條簡單易懂的政策,艾米從烈獅境的各個地方陸續吸引來了三十多萬流民,在烈獅城周邊開墾出了差不多兩百萬畝田地。
這是一個巨大的工程。
之所以要用固定的每畝額度來制定稅收標準,是為了讓人們盡可能的種植高產作物或者盡全力開荒——無論種小麥還是種玉米,反正每畝地都只收一百磅的稅,剩下的都歸自己,人們自然會算賬,然后按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
烈獅城周圍土地肥沃,如果種植高產作物,每畝一百磅的糧稅其實是非常低的,每個人當然都會盡可能的多種地。
若不是因為烈獅城與鹿心湖周邊適合種植的土地一共就只有兩百多萬畝,他們說不定還能開墾更多田地。
如果按戶來算,這三十萬人一共有將近十萬戶,每戶平均下來差不多有二十畝地。
這些流民以前大多都是貴族的佃農或契約仆人,現在個個都成了有產業的自耕農,當然是喜出望外的,對艾米也是發自內心的崇敬。
而城衛軍也是滿心歡喜的。城衛軍當然是不會種地的……畢竟他們是貴族子弟,從小學習的是如何作戰以及如何與人溝通交流。
但城衛軍成員自身的小家庭一般都沒幾個人,貴族莊園的房產都比較大,他們是用不完的。他們會將房屋重新修葺,把多余的房屋租給農夫們,成為農夫們的房東——對于他們而言,這是很好的福利,簡單輕松,而且完全不影響他們的本職工作。
只不過,來年收獲之后,這些沒有田地的房東就得從農夫們手里買糧食吃了——這也算是一種相互制約。
艾米的手段是很靠譜的,既收買了城衛軍,又收買了農夫們,還能為整個國家提供足夠的農田資源。
說起來,這些人現在也算是有產業的人了,每戶二十畝,人均田產接近七畝,糧稅又低,這肯定是足夠生活的。
但他們在短期內確實會處于赤貧狀態——雖然有地,但在糧食收獲之前,他們什么都沒有。
也就是說,到明年四月之前,他們都需要靠李昂的‘助農貸’生活。
用貸款從烈獅城購買直營糧店的食物和種子,用貸款租賃城衛軍們手里的房屋——沒有傳統的施舍式賑濟,因為助農貸一年免息,這貸款本身就是最好的賑濟了。
純施舍性質的賑濟,只可以出現在災害發生的當時,不應該長久維持,這一點艾米和李昂都很清楚。
給赤貧者提供田地,是為了讓他們對未來充滿希望;給他們提供貸款,其實是在救活這個地區的整體市場,并驅動農夫們持續努力。
畢竟不能光給農夫管飯,讓農夫們產生消費,城鎮居民才能靠工商業生活,整個地區才能運轉起來。
讓整體經濟活起來,才是解決貧困問題的關鍵,光救窮不救市那就只能年年賑濟。
這三十萬流民什么都缺,他們要在烈獅城一帶生活下來,就得購置很多東西——這就會產生不少需求,而且都是衣食住行相關的剛性需求,這可以促使烈獅城附近的基礎工商業快速復蘇。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