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六章 不同軌-《三國騎砍》
第(3/3)頁
越是打仗,國力是越打越弱,民心越打越是渙散,如同一個快要沉默的朽木大船,已經不起更多的撞擊。
這種情況下停戰協議就顯得十分寶貴,可以讓緊繃的大魏吏民好好的緩一緩,也能給大魏公卿一點時間,好研究各種措施政策,進而找一個恢復、振興魏國經濟的切入點。
于是乎,效仿、引進北府各項措施就成了眼下的快捷方式。
沒有什么好猶豫的,先引進、仿造木軌,增加陸地運輸效率。
解決了運輸成本,再做別的事情也就能得心應手、事半功倍。
否則按著老辦法搞無為而治……那根本沒希望;關東四州有繁復的水系,既能滿足農業灌溉也能用作水運,再加上木軌輔助,僅僅關東四州的恢復速度就會很快。
恢復、發展速度比不上關東四州,更比不上關隴、荊湘地區。
那么停戰協議對大魏來說就是一個緩期執行的死刑……就沒有實質的意義。
為了讓寶貴的停戰協議有些實際意義,因此必須革除頑疾,飲盡北府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理念。
可又擔心修筑的軌車系統會淪為己方滅亡的加速器,因此魏國開始修筑的木軌……兩條木軌之間的軌距正好比關中的標準軌距斷一尺,是窄軌。
這樣一來即便戰爭初期失利,讓對方奪走部分軌道控制權后,己方卻能提前焚毀車廂,或者把車廂成批次集中儲放到戰線后方。
黃河為阻,北府再厲害,總不可能把車廂運到河北來……軌道的軌距不同,關隴、關東的軌車即便運來,也用不上。
這種設計……卻讓司馬師感到好笑,有一種掩耳盜鈴的嫌疑。
明明已經劣勢了,關注這樣的細節有什么意義?
輸了就輸盡一切,正該全力以赴才對……卻圍著一個窄化的軌道問題討論個不停,完全無法理解這些人的想法。
嘲笑歸嘲笑,司馬師積極投身軌車修筑一事……新的軌車將連同鄴城與薊縣,以此增加對幽云六鎮的控制。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