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李洛的“大都計劃”-《葬元》
第(2/3)頁
只是,經過蒙哥汗的打壓,以及兩次論戰失敗后,道教的勢力明顯衰落,集賢院的權力,也沒有以前顯赫了。
此次幫道教翻身,主要是要推一人上位。
張三豐!
這個交易,張三豐一定會接,就算不為他自己,為了道教,他也要接。將張三豐推上集賢院當道官,讓他利用集賢院舉薦人才的特權,在元廷各級政府安插一些洛寧社的人。
用不了兩年,在洛寧社的財力支持下下,這些人就會升遷,慢慢掌握一些要害部門的權力。
這是“大都計劃”的目的之一,走的是長線。
“大都計劃”目的之二,是短線。乃是通過公主,推薦張三豐以道士獻丹為名,治好皇后,結交太子,謀取寧海州達魯花赤的官職!
漢人是不能在中原任那魯花赤(書記)的,但高麗人卻可以。這也是他為何要暫時冒充高麗人的原因。
元朝時,不少高麗人都在中國當過達魯花赤,雖然高麗人當達魯花赤很不容易。如果當知州,那么上面有達魯花赤壓著,他還是什么都做不了。要當,就當一把手:達魯花赤。
而且寧海州達魯花赤是從四品官員。他現在是五品,雖然是高麗官,但升一級擔任元朝從四品官職,資質夠了。
那么,為何要是寧海州呢?
因為,寧海州就是后世的山東威海最東端,與高麗江華島隔海相望,海路只有兩百多里,帆船一天就到。他在中原寧海州做官,要回江華島塢堡很是方便。
第二,寧海州離倭國九州島也是最近的中原州縣,到時也方便來往倭國。
第三,寧海州離江南海路也不太遠,三天就能到松江(上海)。
第四,最重要的短期利益,他可以利用權力,將山東半島的幾萬流民,全部送到海東。
這個寧海州達魯花赤,是目前最合適他的位置。
拿到這個官位,他可以一身兼顧江華和寧海兩地,寧海的民政大權,江華的軍權,都攬在手里。
宮中有太子和公主,高麗有“伯父”李簽,集賢院有張三豐,宣政院有八思巴……逐步編織一張交織元朝、高麗、倭國的三國大網。一旦發動起事……就是雷霆一擊。
無論長線謀劃、短期好處,無論實利還是人脈,都要得到。順便打擊密宗,幫助道教,再干掉楊璉真迦,替宋朝報一次仇。
“大都計劃”一旦成功,李洛不但會得到很多好處,還能攪動大都風云,將不知道多少達官貴人玩弄股掌之上。
崔秀寧處決了三個喇嘛滅口,是不是就毀滅了人證?不是。
因為這樣的事,根本不需要證據,完全經不起查。只要一抓一查一審,保證水落石出。
“夫人出馬,一人頂倆。”李洛很高興的一把攬過崔秀寧,“本來大都計劃最多只有六成的成功率,現在嘛…最少九成!”
崔秀寧道:“張三豐,我已經派人在尋找他了,他不難找。這么好的機會,他應該不會放過。只是…要想把他推到很高的位置,也不可能。”
李洛笑道:“那是你不了解元朝官場。元朝官場生態很粗放,遠沒有宋明清那么細致規范。什么意思?就是一個無賴,只要得到貴人賞識,馬上就能做不小的官。”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