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藥…果然對癥-《葬元》
第(2/3)頁
蒙古大官臉色鐵青,“你就不怕,漢人先被滅族?”
文天祥仰天大笑,他指著蒙古大官,“就憑你們?能將漢人滅族?你們膽敢滅族,必定匹馬不得北歸。這個道理,你不懂,但忽必烈懂。所以,他不敢滅族,倒不是不想。”
那蒙古大官氣的大喝:“把他押回去!晚上不許讓他吃飯!”
我回到驛館,將此事告訴了剛從公主府回來的李洛。
李洛呆呆坐了半天,然后對我說,記得文天祥是1282年以后才被失去耐心的忽必烈殺害,距今還有大概兩年時間,這兩年時間,要想辦法救出文天祥。
我對他說,營救文天祥,會是特察局今后的重要任務。
這篇日記,很快又要化為灰燼了。
………………
“張三豐已經在公主的陪同下入宮了。現在應該給察必皇后吃下了藥。”李洛說道。
崔秀寧有些擔心:“察必如果不肯吃藥呢?如果吃了藥還不見好呢?”
李洛很肯定的說:“察必一定會吃藥。人快要死了,還不如吃下試試。再說,張三豐是公主推薦給她的,有信任背書。”
“至于吃了藥會不會好,我認為應該會。我們以前在野外作業(盜墓),有個人急性細菌感染,野外沒有藥,就是挖的板藍根和黃連吃好的。這幾種中藥都是天生的抗生素,雖然比不上頭孢和青霉素,但消炎效果還是可以的?!?
“張三豐帶進去的藥丸,可是黃連、黃芪、板藍根、連翹這四種抗生中藥熬制的。對付一般的細菌感染沒問題。為何明朝之后很少有人生瘡而死?就是因為發現了這些中藥的作用?!?
“今年,會有一個叫朱丹溪的神醫出生。幾十年后,他就治好了古人最怕的這種惡瘡(朱丹溪醫案)。所以,察必的惡瘡,應該會被治好。”
中藥雖然發展幾千年了,但有些中藥的作用,卻是在明清時才真正搞明白。
在明清以前,很多人都是發疽而死,致死率很高。其實“疽”就是毒瘡,本身并沒什么大不了,只是皮下細菌感染,但因為沒有針對性的抗生藥物,這才越來越嚴重,最后“毒發而死”。
如今有了幾種具有針對性的中藥綜合性治療,一定有效。
崔秀寧這才放心很多,“張三豐也懂醫術,有沒有效果,他很快就會知道。”
李洛點頭,“今晚必有消息。一旦治療有效,就要進行下一步了?!?
崔秀寧提起另外一件事,“李雍他們快到臨安了吧?我心里很是不安?!?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