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我想當達魯花赤!-《葬元》
第(2/3)頁
本來,按照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既然密宗僧人認為道經是偽經,那就有責任證偽。
可是因為忽必烈之前袒護密宗,竟然反而讓道教自己證明,道經是真的。
怎么證明?就是讓道家各掌教,拿著道咒加持過的道經,從火堆中走過去,倘若道士和道經都不怕火燒,就是真經。被火燒,就是偽經。
這不是扯淡么?可是,如此拉偏架到不要臉的人是皇帝,道士們真是有苦說不出。這幾天正焦慮不已呢。
誰知,轉眼間對手密宗就自己倒架子了,而且道士張三豐還用丹藥治好了很多人都治不好的皇后,大大漲了道教的臉面。
連帶不公平的、必輸無疑的第三次佛道辯論,也取消了。
對道教而言,真是皆大歡喜??!
道教首領、集賢院使張留孫,當庭上奏皇帝,推薦張三豐為集賢院大學士,補授“諸路道教都提點”之職。
皇帝準奏,下旨封張三豐為集賢院大學生、諸路道教都提點。張三豐從一個沒有品級的道士,一躍成為從二品大道官。
這就是元朝制度的特點,不但僧官和道官廣泛深入的參與政治,而且官員選拔任用制度也非常粗獷。年輕輕輕就當宰執的、一次賄賂就連升三級的、早上縣令晚上就升府尹的現象,比比皆是。這在明清是不可想象的。
要不然,就算張三豐有治愈皇后的大功,也不會一下子做到集賢院大學士。
張三豐接旨謝恩,不提。
…………
“李司譯,你推薦張真人有功,治好了本后的額吉,父汗和皇兄都很高興。你說吧,想要什么賞賜?!?
公主府內,高麗王后笑吟吟的對李洛說道。她今天的心情極好,顯得溫柔了很多。
她越來越覺得這個李洛是個很給力的臣子,聰明,辦法多,好用。
李洛知道,對忽都迷失這樣的蒙古貴女,最好不要拐彎抹角,而是直接表示出自己的想法。
“公主,微臣還想正式成為大元的臣子,但微臣是個高麗人,以后還想為公主效勞。所以,微臣想在離高麗京城最近的地方為官,比如寧海州?!?
“寧海州和高麗只隔了一道海峽,坐船一天就到。這樣,微臣哪怕在寧海州做官,也隨時能回高麗拜見公主,來回方便的很?!?
高麗王后笑道:“原來你是想找個兩邊靠的草場吃草啊,李司譯,你可真是一只聰明的羊。不過,這樣也好。寧海州的知州官位,本后會幫你辦下來?!?
李洛陪笑道:“好教公主知道,微臣……微臣想當達魯花赤,不想當知州。微臣是公主的人,怎么能甘居別人之下呢?那也給公主丟臉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