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野蠻有了技術,真可怕啊。-《葬元》
第(3/3)頁
李洛等一行人有車有馬,加上官道平直寬敞,就算不趕路,一個白天也走了一百五十多里。
“真是想不到,還有這么好走的路。”崔秀寧在馬車中看著又寬又直的古代道路,有點不敢相信。
這路很寬,分為車道和馬道。車道鋪了磚石,馬道卻是泥地,因為磚石會傷馬蹄。
考慮的很周到了。
蒙元統治的確野蠻殘暴,可也正是因為如此,能夠在極短時間內做成很多勞民傷財的大事,客觀上留下了不少遺產。
比如,“站赤”(蒙語:郵驛)。
蒙元的交通建設成果可謂冠絕古代中外,無與倫比。元朝地域廣大,為了維持對萬里疆域的控制,從鐵木真到忽必烈,花費數十年之功,征發數百萬勞工,這才建成舉世無雙的郵驛體系。
元朝驛站密布,道路四通八達,不但在全國形成高密度的交通網絡,而且貫穿歐亞大陸,遍布漢地、高麗、中亞、西亞、東歐。
不但規模巨大,管理體系也很嚴密。蒙元制度粗獷,可唯獨郵驛管理具有高度精細化,為歷代所不及。而元朝龐大的馬匹儲備也為此提供了前提條件。
因為分布面積巨大,在交通工具上,除了馬、牛、騾,在寒冷雪域地帶甚至還有大量“驛狗”,采用狗拉雪橇的交通方式。
你可以想象一樣,雪原上的蒙古戰士,乘坐狗拉雪橇奔襲敵人的情形。比如哈爾濱,就有“狗站”十幾個,養狗幾千只。
在南方水網地帶,還有水驛系統,水驛數百個,舟船近萬艘。
蒙古人作戰極其重視機動性,對交通道路的依賴很高,這也是大規模興建郵驛的重要動機。他們希望,無論哪里有事,就應該最快獲得消息,最快投入兵馬。
李洛曾聽一個人說,元代(蒙古帝國)基本上奠定了現代中國,朝鮮,中西亞的交通基礎。
但,這是無數人的白骨換來的。光是漢人,因為修建道路驛站而死的,就是一個難以估量的巨大數字。
李洛此時騎在馬上,看著平原上延伸到天盡頭的大道,心里也很感慨。野蠻一旦和技術結合在一起,真的是可怕啊。
大早離開大都,現在已經入了固安州的地界。州城就在西北三十里。
此時,已經是黃昏了,一行人不再趕路,干脆在最近的驛站住下。
夕陽西下,秋風蕭瑟,已經頗有幾分寒意。一眼看去,周圍都是牧場,隱隱約約看到馬群和牛羊。這里是元廷馬場之一,不做農田幾十年了。
看著如血的殘陽和廣袤的秋草,明明是在中原,卻有幾分置身塞外的感覺。
…………
ps:弟弟(哥哥)們,月亮會被天狗吃,月餅會被人吃,月票被誰吃了哦…
清逸文學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