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387、388節 文氏歸唐…中秋宴會-《葬元》


    第(3/3)頁

    這些樂器,全部是李洛從日國皇宮搶來的。就連樂師舞姬,也全是日人。

    這批來自平安京的樂師舞姬,幾乎完整傳承了盛唐時代唐宮雅樂、燕樂、清樂等八部中的五部。

    此時的日國,受隋唐影響極大,很多東西幾乎是直接拿過來用。日國直到戰國時期,才發展出自己的文化,漸漸摒棄了唐朝舊制。

    也就是說,現在的日國和戰國時期的日國,文化上差異很大。如果說此時的日國算是盜版的小唐朝,那后世就是真正的日國了。

    八部唐樂,如今中原已經失傳。整個東亞,只有日國保存的最完整,其次才是高麗。李洛攻下京都后,這些樂師舞姬大半被俘虜帶回海東,為李洛恢復唐樂提供了條件。

    李洛恢復唐樂,當然不止是為了大唐情懷,更重要的是,唐樂的確就是華夏古典音樂的最高峰,唐樂傳承先秦兩漢南北朝音樂,又糅合四方胡樂,集古典音樂之大成,無與倫比。

    文天祥坐在右首最尊貴的客位,聽到宴會前的鐘磬之音,就感覺不是宋樂,也不是元樂。難道是唐樂?

    此時,有資格參加宴會的文武全部到齊,濟濟一堂坐了一百多人。李洛坐在主位,太公顏鐸和崔秀寧坐在李洛身邊的側位。

    文武百官參見過李洛夫婦后,都不約而同的一起來給文天祥見禮,尤其是林必舉等秀才出身的士人,對文天祥極其恭敬。

    沒辦法,誰叫文天祥名望這么大呢?如今,這樣一位就在眼前,他們如何能夠淡定?

    在得知文天祥答應效力唐國后,林必舉第一反應就是,他應該把上卿的位置讓給文天祥。有文天祥在,他有什么資格當文官之首?就算別人不說話,他自己也承受不了自己的壓力。

    等到酒菜上完,李洛端起酒杯,滿面春風的說道:“諸卿,今日文山先生歸唐,又逢中秋佳節,寡人甚是喜悅。這第一杯酒,寡人代我唐七十余萬臣民,代還在受苦受難的中原百姓,敬文山先生!”

    李洛說完,就一揚脖子干了這杯。

    文天祥趕緊站起來,“君上此言,臣愧不敢當,惶恐之極?!闭f完也喝盡杯中酒。

    李洛又給顏鐸敬上一杯酒,說了幾句“我唐能有今日,全賴諸卿效力”的場面話,又喝下百官敬的酒之后,就吩咐舉樂開席。

    大殿中音樂一變,第一首樂舞開始了。

    編鐘,玉磬,箜篌,琵琶,琴瑟,二胡,蕭笛,胡笳等樂器一起奏響,整個大殿頓時沉浸在堂皇壯美的意境中。

    六十四名舞姬翩翩上場,她們穿著紫色寬袖襦裙,挽云髻著皮履,白紗蒙面,人人手持琵琶,伴隨著樂曲蹁躚起舞,乃是一曲《慶善樂》。

    《慶善樂》乃太宗李世民親創,是唐代最常用的宮宴樂舞。既堂皇壯美,又優雅華麗,象征文武融洽,盛世長安。

    此曲此舞,中原已經失傳。唐國文武哪里見過這個?頓時都停杯觀看,驚嘆不已,都忘記了喝酒吃菜。

    真是唐樂啊!文天祥終于確定,這必是唐樂無疑了。對于宮樂,他絕不陌生,當年也多次出席臨安宋宮的宮宴,觀賞宋樂。

    平心而論,宋樂曲調優雅,舞蹈婉轉多姿,可卻絕無眼前唐樂的華麗壯美,舞姿炫目。

    只是,這究竟是哪一曲呢?《大定樂》?《慶善樂》?還是《景云樂》?但一定不是《破陣樂》。

    不久,樂曲音律急變,六十四命舞姬紛紛懷抱琵琶退場。沒過多久,一百四十個妙齡女子上場,她們披五彩文山甲,手持木槊木戟,武姿遒勁有力,而姿態絕不相同。

    “嘿!”

    “咄!”

    “呔!”

    舞者們一邊揮槊而舞,一邊清叱出聲,英姿颯爽,又俏皮可愛。

    與此同時,樂曲越加激揚鏗鏘,琵琶急急如濺珠,鐘鼓咚咚如戰場,伴隨著舞姬們清脆的呼喝聲,氣勢恢弘,氛圍緊張,令人忍不住情緒激揚,直欲拍案而起。

    這就是唐高宗所創制的《大定樂》,象征平定高句麗的武功,乃是唐代諸多“武樂”中僅此《秦王破陣樂》的樂舞。

    壯哉!文天祥看的不住點頭,想不到唐國如今只是小小侯國,竟然也有如此歌舞。這才是漢家該有的歌舞啊。

    遺憾的是,文天祥最期待的《秦王破陣樂》最終還是沒能上演。因為,《秦王破陣樂》的舞者全部是男子,而且人數也極多,需要的場面也更大。這樣的歌舞,短期內還編排不出。

    幾曲之后,眾人還沉浸在樂曲之中,李洛就再度站起來說道:“文山先生歸唐,寡人當然要委以重任,還望文山先生不要推辭才是。”

    李洛話剛落音,林必舉就離席拜道:“君上,微臣才淺德薄,恐難勝任上卿之職,特請辭上卿之位,懇請君上恩準!”

    上卿?這就是唐國宰相么?名稱倒是古雅的很。文天祥這才知道唐國還有上卿之職。

    文天祥也站起來,“君上抬舉,不以臣卑鄙無用,臣敢不從命。”

    李洛看著林必舉笑道:“林卿有功于國,政績斐然,寡人自是滿意的。這辭去上卿之職,大可不必,寡人不允,此事不可再提。”

    林必舉是個很實干的人才,能力也進步很大,成績有目共睹,李洛當然不會撤換他。而且,他對唐國制度極其熟悉,也是如今最適合的首相。

    林必舉聲音更咽道:“臣…謝過君上!”

    李洛又道:“文山先生,寡人準備設立軍師府,專責軍機大略,兵備大政,后勤轉輸,尚武教化。軍師府,設太尉四員。請文山先生出任軍師府首位太尉,位同上卿!”

    軍師府太尉!

    文天祥一愣,隨即肅然說道:“臣文天祥,謝過君上!”

    ps:訂閱真是…之前沒訂閱的朋友,希望能來起點支持一下哦,哎,好無力。

    清逸文學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