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387、388節 文氏歸唐…中秋宴會-《葬元》


    第(2/3)頁

    文天祥頓時眼睛一亮,“果真如此?那文某就謝過君侯了。”作為一個學問大家,文天祥不可能不對孤本古籍感興趣。

    接下來,文天祥就跟著心中得意無比的李洛,來到唐國石經閣的所在。

    因為那些簡書古籍事關重大,石經閣就建在唐侯府之內,距離唐侯寢室只有十來丈遠,完全就是內宅的一部分。

    石經閣并不大,只一座三丈方圓的青石屋子,旁邊還挖了一口小池塘,池邊一溜排了十幾只裝滿清水的木桶。

    根據石經閣的管理規定,石經閣之外,每時每刻都要準備十八只裝滿水的木桶。

    整整有四個人守在門口,看守石經閣。

    “君上!”見到李洛,四個經閣看守一起行禮。

    李洛掏出一串鑰匙,親自打開門,請文天祥進入。而負責守衛的一個經閣看守,卻按照規定大聲說道:“記!唐二年八月十五未時,君上親領人入石經閣!”

    文天祥忍不住心中一動,竟然如此嚴格么?到底是什么樣的孤本?值得如此鄭重其事?

    等進入石經閣,發現中間赫然有一個圓石桌,幾個原石凳。而周圍,則是幾十個石格。

    每個石格都有衣箱大小,外面還圍著沙子,沙子之內又是一層木炭粉末,炭末之內又是一層干樹葉,似乎是樟樹葉。

    文天祥知道,這當然是用來防火防潮防蟲蟻的措施。

    石格之上,則是一個個篆體漢字。文天祥一眼看去,立刻就露出不敢置信的神色。

    這些石格上的篆體字,他自然是認識的。但這些字組成的意思,卻由不得他繼續淡定。

    竟然是《虞夏書》、《三墳五典》、《八索九丘》、《梼杌》、《書經》、《黃帝外經》等等數十種。

    每一種,都是華夏要么失傳要么殘缺的古籍!其中好幾種的名字,只存在于書中。

    文天祥深吸一口氣,有點顫抖的摸向寫著“書經”的石格,目光亮的有點反常,他滿是期待的回頭看著李洛,“這里面…真的是?”

    李洛鄭重的,有力的點點頭,“尚書全本,就在里面。”

    接著,李洛從一大串鑰匙中,找出一把刻著“書經”的鑰匙,小心翼翼的打開。

    石格一打開,里面首先看到一個牛皮袋,打開牛皮袋,赫然是一個個竹筒。每個竹筒上標著數字。

    李洛拿起標著一的一個竹筒,擰開蓋子,輕輕拿出一卷竹簡,微笑著雙手捧起遞給文天祥。

    文天祥雙手接過,小心翼翼的打開這古樸的簡書,慢慢的,他臉上就露出驚喜若狂的神情。

    “是真的!是尚書!是古文尚書!君上,這應該是真正的書經,不是偽作,不是偽作啊!”文天祥臉上都是淚,卻一臉狂喜之態,再無絲毫大家風范,就連對李洛的稱呼,也不知不覺的從君侯變成君上。

    文天祥是當世大儒,海內文宗。而宋明時代的碩儒,沒有不研究金石古文字的。沒有金石功底,就不是真正的大儒。所以,古簡上面的字,文天祥大半能夠解讀。

    當其他石格被一一打開,文天祥更是激動的難以自抑。

    “《虞夏書》!竟然真有此書!”

    “《梼杌》!楚國八百年春秋,盡在其中矣!”

    “《黃帝外經》,不料真有此書!”

    ……

    “想不到,華夏之源,大半盡在這間小小石閣!”文天祥小心翼翼的卷好《魯班書》,“敢問君上,這些無價之寶,從何處得來?”

    李洛把得到簡書的過程大概說了一遍,文天祥聽了感慨無比,連聲道:“天意!天意!天意啊!想不到,華夏大統,天道氣運,竟在君上之身!”

    李洛很是得意,可不是天意么?這些珍貴的簡書,因為伊勢神宮幾次失火,日國后來同樣沒能保存下來,造成不可逆的文明損失。現在被李洛拿回來,又臨摹了副本,就可以重新面世,傳承千秋了。

    忽然文天祥整理了一下衣裝,鄭重下拜道:“臣文天祥,見過君上!”

    本來他還想用三天功夫好好了解一下唐國,在決定是否投效。但看了這些簡書,已經沒有必要多此一舉了。

    “文山先生快快請起!”李洛很高興的止住文天祥參拜,“寡人得先生,乃漢高得蕭何,昭烈得武侯也!”

    文天祥鄭重道:“臣安敢比擬蕭何武侯!只愿為君上綿盡犬馬之勞,鞠躬盡瘁,恢復中原!”

    李洛大笑道:“好好好!都說文山先生只忠趙宋,卻不想如此深明大義,雅量高致,先生歸唐,寡人無憂也!”

    文天祥也難得的說了一句好話:“臣觀君上,有太宗之風,真肖祖乎!”

    兩人客套幾句,文天祥就問道一個關心的問題,“君上,這些古簡,可臨摹了副本?”

    李洛點頭:“先生放心,副本已經臨摹完成,但并未刊印。”

    文天祥道:“君上明見,眼下實在不便流傳。但臣建議,先刊印萬份,存儲備用。一旦兵發中原,就以我唐名義頒發天下,流傳士林。則天下士人,莫不歸心亦。”

    “先生此言,寡人深以為然。那就依先生之見,先刊印萬份備用。”李洛覺得文天祥說的很有道理,當即答應。

    兩人離開石經閣,回到花廳,崔秀寧就傳言酒宴歌舞以備,請李洛下令開宴。

    “開宴!”

    一聲令下,平時作為朝堂的大殿,立刻當成了臨時的宮宴之所。沒辦法,唐國小國初創,李洛并沒有大興土木的修建自己的宮殿。

    一張張酒案搬到朝堂大殿,酒菜流水般送上來,卻都是海鮮為主。

    隨著文武官員前來參加宴會,大殿中頓時喜氣洋洋,樂師舞姬也魚貫而入,黃鐘大呂也奏響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