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崔秀寧沒有給鄉(xiāng)勇營配備弓箭等技術性的兵器,而是清一色的長矛,以及木盾。 長矛比正規(guī)唐軍的長槍更長,但制作也沒有長槍那么精良。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鄉(xiāng)勇營的長矛木盾,屬于消耗性兵器,一場戰(zhàn)役下來,估計也報廢的差不多了。 但,雖然是消耗性兵器,可一丈半長的長矛卻能讓訓練不久的鄉(xiāng)勇發(fā)揮最大威力。 而半人高的木盾雖然又薄又輕,可即便被箭穿過,也能讓箭無力再射穿盔甲,剛好可以抵消敵軍弓箭。 這長矛木盾,簡直是為鄉(xiāng)勇量身打造的。 東州生產的玄甲,全部送去了江南裝備唐國新兵尚且不夠,唐軍新兵還有很多裝備的是繳獲的元軍盔甲。 鄉(xiāng)勇營沒有唐制玄甲用,只能裝備元軍、日軍、越軍等盔甲,而且大部分是皮甲。 雖然裝備的多是皮甲,而且盔甲式樣五花八門,但畢竟完成了全部著甲。 “殺!” “收!” “殺!” “收!” 鄉(xiāng)勇營根據崔秀寧臨時編的簡單戰(zhàn)術動作,不但刺出長矛,再收回,再刺出。高強度的反復練習。 別看只是一個簡單的刺殺動作,其實大有講究。 首先,刺殺的目標,是敵人的臉,不能刺殺敵軍盔甲防護的身軀,因為長矛太長容易折斷。這就不能亂刺,需要準頭。 第二,發(fā)力的動作不是雙臂發(fā)力,是全身發(fā)力,如虎豹突然爆發(fā),這樣才能使得長矛刺出速度更快,收回的也更快。 第三,就是要快收,長矛瞬間刺出,瞬間收回,不能有繼續(xù)前捅,挑刺等動作。 第四,就是要整齊劃一。 除此之外,根據長矛桿彈性好的特點,崔秀寧又設計了一個削弱敵軍箭雨的防護動作:抖矛。 這個動作很簡單。只要敵軍拋射羽箭,陣中的長矛手就一起舉起長矛快速抖動。長矛本來就很長,在密集的長矛抖動下,會形成一層防護網,撥打掉很多羽箭。 接下來就是空心陣了。 沒錯,崔秀寧訓練的就是長矛空心陣,明顯就是對付騎兵的。 她把指揮官放在陣中心,要訓練空心方陣快速移動,目的是要通過長矛陣的移動,主動逼近敵軍,而擺脫原地防守的被動。 接下來一段時間,崔秀寧要么泡在軍營,要么泡在火藥作坊,完全就是不分晝夜也,一天當兩天用。 本來因為李洛遷都臨安而稍有沉寂的海東戰(zhàn)心,再次被崔秀寧點燃。這次燃燒的不是唐軍,而是鄉(xiāng)勇。 洛寧城忠武神宮,迎來了越來越多的鄉(xiāng)勇來祭祀。 “王后,我大唐陸師四十萬,為何王后還要這么辛苦訓練鄉(xiāng)勇?”唐公府內,前來奏事的東州牧崔牧,有點不解的問崔秀寧。 崔秀寧這段日子有點疲憊,人也瘦了些,“崔先生,我們雖然有四十萬陸師,可大半都是訓練最多半年的新兵,還沒上過戰(zhàn)場。主力已經全部放在衡陽了。而兩江和福建的防守力量并不強。多幾萬機動兵力以防萬一,總不是壞事。” “臣只是看王后太過勞累,有些擔心罷了。王后既然要訓練鄉(xiāng)勇,臣自然鼎立支持。”崔牧是外戚,他當然關心崔秀寧的身體。 但他內心并不認為苦訓鄉(xiāng)勇是必要的。 “此次大戰(zhàn)之后,南方會有很多百姓缺糧。崔先生多督促漁船隊打魚捕鯨,制成魚干應急,多多益善。”崔秀寧道。 “諾!”崔牧領命。他不但是東州牧,還是海京(洛寧)留守,總攬東州民政,這些事是他該抓的。 “娘娘,匠造司龔侃求見。”石珊瑚進來稟道。 “傳!” “諾!” 身上并不整潔的匠造司使龔侃進來下拜,奏道:“啟稟王后,昨日火藥產量提高到六千斤。” 崔秀寧眼睛一亮,“大家辛苦了。大戰(zhàn)過后,火藥匠師人人有賞。” 龔侃道:“臣發(fā)現有一道工序頗費功夫,活卻不難。臣認為可以讓民間婦女來做。如此一來,每天產量就會增加兩成。” “哪一道工序?”崔秀寧問。 龔侃回答:“做藥粒。這道工序很費功夫,但活兒很簡單,只要加一成水將火藥粉末拌成泥,再用篩子濾出即可。” “好,那就招募女工千人,專門做藥粒。崔先生,此事你立刻去辦,工錢不要小氣,讓她們干好活兒就行。”崔秀寧說道。 “諾!”兩人領命后不再耽擱,一起匆匆退出。 現在真的是只爭朝夕了。 唐軍在東南的火藥庫存,已經不到萬斤。而三四萬火器軍一場戰(zhàn)役的火藥消耗,怎么也需要五萬斤。預計這次整場大戰(zhàn)下來,沒有二十萬斤火藥打底不行。 火藥說起來就是碳粉,硝粉,硫磺粉按照最佳比例配置,聽起來簡單的不得了。可其實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就說把木炭加工成符合要求的細粉,那也不是簡單的。那個細度和均勻度,光用磨子可不行,一般人出的活不好,就會影響質量。 更別說提純硝石和硫磺,加工硝粉和硫磺粉了。這兩項不但是技術活,還是細活兒。 而且,由于三種物質的密度差距,要非常均勻的配置成火藥,也不容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