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蕭焱站起來說道:“稟父皇,唐王文韜武略,天下雄才。然而看似恢宏大度,雅量高致,實則狡詐詭譎,崖岸險峻。此人既像魏武,還似昭烈,實為當世之梟雄。虎狼之心,昭然若揭。” 參加宮宴的光明公主辛苦,聞言小嘴微微一撇。她承認,蕭焱看人很準,李洛的確就是這樣的人。可蕭焱這么說李洛,卻讓她心中不舒服。 哼,要不是唐王,梁國都亡了,你們父子會是什么下場?現在南方剛剛大勝,北方仍有數十萬韃子鐵騎,你們就要挑起爭斗么? 蕭隱神色寡淡的放下金杯,讓身邊的寵妃再次滿上,聲音有點苦澀的說道:“如此說來,李洛必要滅梁,一統南國了?” 蕭焱冷笑:“這是板上釘釘的事。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將來梁唐必有一戰,二者只能存一。” 中書令首陽道人站起來說道:“不如和趙宋結盟,共抗強唐。” 戶部尚書徐彧站起來說道:“陛下,不如向元廷稱臣,換取元廷支持。長江雖然在唐軍之手,但洞庭湖卻在大梁之手,我軍還有五千水師。不如,在洞庭大造戰船預防萬一,要是唐軍攻梁,就以舟師迎元軍過江,對付李洛啊。” 徐彧是江陵豪族徐氏子弟,湖廣名士。他對蕭梁沒有絲毫貢獻,僅僅是因為出身豪族,就做了戶部尚書。而且他的侄女,也是蕭隱的貴妃,他也就是國丈了。 像他這樣的豪族子弟,蕭梁朝堂越來越多了。 蕭焱聽到徐彧的話怒道:“國丈何出此言!我大梁焉能向元魔稱臣!接應魔軍過江,更是萬萬不可!”他說完,又看向蕭隱,“父皇,國丈居心叵測,言語瘋癲,兒臣請革其尚書之位!” 蕭隱身邊的徐貴妃聽聞趙王上奏革去叔父官位,頓時花容失色,拉著蕭隱的衣袖,梨花帶雨的說道:“陛下…” “好了好了。”大梁皇帝拍拍美人的小手,以示安慰,接著對蕭焱說道:“國丈雖然出言不妥,可也是為了大梁安危,本心可嘉,你就不要求全責備了。圣人的寬恕之道,你可不能忘。” 蕭焱有點驚愕的看著父皇,突然有些明白了。 這段日子,他在外打仗,鞍馬勞頓。可江陵的三個兄弟,卻借著每天能見到父皇的機會,天天討父皇歡心,估計也沒少編排自己。 難怪自己凱旋,父皇并沒有賞賜,還責怪他損傷兵馬過多。可問題是,父皇自己親征呂文煥,結果大敗而回,差點導致全局敗壞,那又怎么說? 蕭焱不知道的是,他弟弟魯王蕭淼,已經給他上了眼藥。蕭淼對蕭隱說,趙王曾言父皇大敗,打仗不如他趙王。 蕭焱當然沒有說過這話。可問題是,蕭隱親征大敗后,自卑之下疑神疑鬼,竟然真相信了蕭淼的讒言。 加上楚王蕭鑫和齊王蕭森也因為嫉妒蕭焱進了讒言,蕭隱就不太喜歡趙王蕭焱了。 國丈徐彧本來是徐氏的一個賭注,和徐貴妃一樣。要是南方大元大勝,他和侄女就都成為家族的棄子,不再被承認徐氏的身份。 可現在大元在南方大敗,眼看蕭梁政權逐步穩固,那他和徐貴妃就是徐氏當然的代表。 徐彧掃了一眼蕭焱,心中冷笑:“我侄女是貴妃,我貴為國丈。還有魯王為靠背,你想罷黜我?你以為你真能當的上太子?” “陛下,臣慚愧。趙王大勝,功高蓋世。有趙王在,何懼李唐?是臣昏聵了,竟然想出向韃子稱臣的餿主意,請陛下責罰。” 徐彧說完,就鄭重其事的脫下官帽,恭敬的離席下拜。 蕭隱聽到這話,忍不住看了蕭焱一樣,心中不快。 趙王功高蓋世?過了吧? “免了吧。”蕭隱淡淡說道,“徐妃,扶你叔父起來。” 徐貴妃嬌滴滴的答應一聲,趕緊扶徐彧起身,美目還斜了趙王蕭焱一眼,心中冷笑。 她已經懷孕,多半是個男嬰。叔侄兩人密議,要挑起趙王和魯王等人相互殘殺,最后由她的孩子漁翁得利。 這叔侄兩人的圖謀很是隱秘,就連唐國特務目前也沒有探知到。 蕭焱心中惱怒,恨不得殺了徐彧。他心思機敏,察言觀色也知道父皇對自己不滿。 可是在蕭焱看來,眼下國事艱難,百廢待興,遠不是計較這些的時候。他深吸一口氣,繼續說道:“父皇,如今大梁最缺的是糧食。雖然繳獲了八十多萬石,李洛又答應送一百萬石,可用來賑濟還是不夠。” “有糧才有民心,有民心則江山穩固。為了大梁,兒臣奏請向大戶借糧五百萬石,待到百姓度過饑荒,來年打了糧食,再還給他們。” “這…”蕭隱聽了很是猶豫,這個辦法他不是沒想過,可向大戶借糧,有傷大梁臉面,哪有皇帝向大戶借糧的? 可要是強令豪強再納糧,那他就會喪失“民心”。 “父皇,不能再猶豫了。湖廣每天都有百姓餓死,情何以堪啊!”蕭焱說到這里,看向徐彧,“徐尚書,你主管戶部,可知我大梁有多少在冊戶口?” 徐彧道:“好教趙王知道,大概有一千二百萬到一千三百萬吧。” “大概?”蕭焱冷笑,“沒有那么多了!因為有幾百萬人當了流民!幾百萬人當流民啊!這怎么得了!本王聽說,已經有流民開始往唐國跑了!” “父皇,再不施恩賑濟百姓,那我大梁將越來越弱,唐國越來越強!” 蕭隱身子一顫,“梁弱唐強”這句話就像是一把利刃,刺了他一刀。 “那就照你的意思辦吧。”李洛的威脅和嚴苛的事實,還是讓蕭隱決定采納蕭焱的建議。 “陛下,趙王此策不妥啊!”一個官員放下酒杯出列,“我大梁建國只有一年,根底未穩,卻要向百姓伸手,這民心何在?為今之計,莫若像唐國借糧,唐國不借,也可征收明年或者后年的賦稅。” 此人是散騎常侍董襄,也是湖廣豪族出身。他口中的百姓,當然指的是豪紳大戶。 虧他想出來預先征稅的主意。 “百姓?民心?”蕭焱冷冷盯著這個跳出來唱反調的人,“萬千小民不是百姓?不是民心?流民不是百姓?董襄,我大梁若沒了,你等大不了換個主人做官,還管得了我等的死活么?” 光明公主辛苦一向怨恨豪紳投靠蒙元,她巴不得看到豪紳倒霉,也站起來說道:“陛下,大梁不是沒有糧食,糧食多在大戶手里。圣教當初起事,就靠了鎮壓一些大戶得的糧食。那時尚且有糧,難道如今反而沒有了么?” “臣以為,是該讓大戶出糧的時候了。要是晚了,就是這么做也來不及了。” 光明公主的話,還是有分量的。蕭隱也知道事情緊急,終于下定了決心。 “趙王,朕就以你為督糧總管,向多糧大戶借糧。”蕭隱說道。 蕭焱神色一喜,道:“只要父皇賜我全權,兒臣三月內一定督辦三百萬石糧食,解國難之危。” “好。朕就賜你全權,不過,你休要蠻干,不要鬧得天怒人怨才好。不然,朕也不會不管!” “遵旨!”蕭焱領命。 蕭隱目光閃爍。他已經有了計較。等到征到足夠的糧食,趙王一定會被豪紳巨族怨恨,到時再削掉他的爵位,讓他閉門思過,也算有了交代。 大不了過兩年再恢復他的爵位就是了。 “那此事朕就不管了。以后,爾等也不要因為此事來煩朕。”蕭隱畢輕飄飄就把這件大事推到兒子身上。 蕭焱當然知道父親心里想什么。雖然有些心寒,可為了大梁,他也無法計較了。 徐彧參加完宮宴后回府,怒氣沖沖的罵道:“豎子!不當人子也!三百萬石,他還真敢想!我徐氏一百石都沒有!哼!” 雖放言一百石糧都沒有,但他剛回府中,就享用了一碗燕窩,一條長江鰣魚,外加半只熊掌。第二天又大開宴席,山水八珍。 ………… 二月二,龍抬頭,李洛終于率領大軍來到成都城下。 龜兒啊,老子來嘍!麻賣皮… 此時的成都,已經被楊漢明和易士英等人圍困半月。但城中還有一萬多元軍,加上征調守城的大量青壯和鄉勇,竟然還沒有被攻下。 成都城外的唐軍大營,楊漢明正在和易士英討論如何盡快攻下成都。 楊漢明所部以苗兵為主,并不擅長攻城。易士英所部常年防守凌霄城,也不善于攻城。 三萬多兵馬,加上兩萬多鄉勇,五萬多人遲遲攻不下成都。 “郡馬,大王到了。”宗晝進來說道。 “這么快!”楊漢英喜出望外,“易將軍,快隨我去迎接大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