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父親,我回來了。父親身子可好?箭傷可有痊愈?”李洛攜崔秀寧來到太公院,正看見顏鐸正在曬太陽,身邊圍著李征和李律兩個男孩,以及幾只狐貍。 “為父無礙。吾兒去時,蒙元數十萬大軍咄咄逼人,大唐只有東南一隅。吾兒歸時,數十萬元軍灰飛煙滅,大唐已有川蜀。”顏鐸呵呵撫須笑道,“吾兒功業,已經不小了。” “爹爹!” 令李洛意外的是,這次大兒子李征并沒有不認識他,而是見面就張開嫰藕般的小胳膊撲上來,一把抱住他的大腿,搖啊搖。 李洛很高興的抱起李征,心都快化了,親了一口奶香奶香的小臉蛋,笑問:“兒啊,有沒有想爹啊?” 李征寶石般的眼睛滿是淚水,有點委屈的奶聲奶氣說道:“想。” “哈哈,征兒長大了啊!”李洛大樂。 三歲多的孩子,記憶力大增,他真的想念爹爹了。 相比之下,只有兩歲的李律,則是穿著一身肚兜和開襠褲,偏著小腦袋咬著手指瞅著李洛,目中既有孺慕之情,又有些好奇驚懼。 “二郎,快叫爹啊。”顏鐸對李律說道,“抱你兄長的,就是你爹爹。” “爹。”李律很聽話的叫了一聲,但沒有敢去抱李律。 李洛放下李征,又抱起李律,“二郎,有么有想爹啊?” 李律很誠實的搖搖頭,一邊躲著不讓李洛親自己,逗得幾個大人一起大笑。 “微兒呢?”李洛問起女兒。 “平時都是甄尚宮在帶,嬋兒和珊瑚也帶。”崔秀寧說道。 由于政務太忙,大事太多,在兩個孩子斷奶后,她就很少親自帶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是現代人,還是穿越時兩人被時空減了年齡,李洛和崔秀寧來此六年了,都已經二十八歲,可看上去比古代同齡人年輕太多了。 李洛看上去和這時代剛過弱冠之年的男子差不多大,只是多了上位者的威嚴氣勢。而崔秀寧還是滿滿的膠原蛋白,身材窈窕,肌膚若雪,看上去最多二十芳華。 這其實不奇怪。 后世很多明星三十四歲,因為天生麗質加上包養得體,生活優裕,看上去也就二十多歲。 李洛抱了一會兒李律,這孩子就開始纏著李洛,不愿意下來了。急的李征快要哭了,只能去抱崔秀寧求安慰。 三個孩子的長相,還是有很大差別。李征是李洛和崔秀寧的組合體,既肖父又肖母。 李律呢?卻酷似李洛,并不像崔秀寧。 李微恰恰相反,酷似崔秀寧,卻不像李洛。 這一對龍鳳胎,就像是微型版李洛和崔秀寧,說起來也挺有趣了。 李洛好好的享受了一下父子天倫之樂,這才和顏鐸,秀寧說起正事。 “父親認為忽必烈想假借南征之命,行西征之實?”李洛問道。 顏鐸滿是皺紋的臉迎著陽光,瞇著眼睛,“多半如此了。忽必烈老了,和老夫一樣,他最遺憾的是什么?是丟了南方么?不是。” “忽必烈占領南方,也不過七八年,說是一塊新地也不為過。現在丟了,他也不是一定不能接受。他不能接受的,是大蒙古國分裂啊。” 李洛聽了深以為是。原本他以為元廷失去南方,會是一個難以承受的打擊。可現在看來,是他想多了。 蒙元擁有南方不到十年,說是一塊新地也不為過。在此之前,元廷并沒有南方的賦稅人口,難道就不強大么? 事實上,南方這塊新地盤,只不過是元廷薅羊毛的賦稅重地,遠不是元廷的基本盤。 元廷的基本盤,始終是在北方,甚至塞外。失去南方這塊新地盤,對元廷的打擊遠沒有李洛想象的那么嚴重。 顏鐸繼續道:“為父和忽必烈年歲相當,設身處地的想,倘若吾是忽必烈,最大的遺憾就是大蒙古國在自己手中分裂。畢竟,即位時大蒙古國可是鐵板一塊,那時還沒占領南方。” “那么只要重新一統大蒙古國,回到窩闊臺,貴由,蒙哥時期,也就沒有遺憾了。就算南方拿不回來又如何?南方本來就不是大蒙古國的地盤啊。” “倘若在大蒙古國和南方之間做個選擇,忽必烈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大蒙古國。蒙古人最在意的,還是牧場,牧民,牛羊,而不是漢人的耕地和糧食。這一點,你永遠要記住。” “父親言之有理。”李洛總算明白了。說起對忽必烈做派的了解,他肯定比不過顏鐸。畢竟顏鐸反元幾十年,又和忽必烈,蒙哥等人同一時代。 漢人最在乎的是什么?耕地和糧食,就算牛羊肉再香,草原再壯美,漢人也會選擇耕地糧食,而不是草原牛羊。 反過來也一樣。蒙古貴族最在意的,當然是塞北和中亞西亞甚至東歐的草原。南方是漢人眼中的寶地,可在蒙古貴族看來,就像是漢人眼中的塞北和西域。 漢人王朝丟了塞北和西域當然會感到可惜,可要說有多心疼,那就是扯淡了。 “所以老夫推測,忽必烈應該會趁南方分裂之時,平定西道諸汗國,再統大蒙古國,重立中央汗庭。”顏鐸總結道,“他可能會率領蒙漢聯軍從吐蕃俯沖而下,先解決宿敵海都。” “他的火器雖然不行,但作為殺手锏,出其不意的大敗海都足夠了。” 李洛站起來來回踱度,消化顏鐸的推測。半響,一個念頭越來越清晰。 “那父親以為,是該提前告訴海都他們,讓忽必烈無法得逞呢,還是不聞不問,任由忽必烈統一大蒙古國?”李洛雖有了主意,但還想聽聽顏鐸的建議。 顏鐸笑道:“不要通知海都他們,就讓忽必烈滅掉他們。” 李洛也笑了,“父親和我想到一塊了。沒錯,就任由忽必烈滅了他們。” 敵人的敵人難道不是朋友么?為何要這么干? 很簡單。 現在南方分裂,唐國短期內絕對沒有北伐的條件。 北方是元軍主力所在,還有幾十萬鐵騎,戰力和之前滅掉的南方元軍不同。而且北方到處都是有利于騎兵縱橫的平原地帶。 唐軍就算有幾萬火器兵,在北方騎兵主場也很難打得過元軍重兵集團,勝算太低。 所以唐國需要時間。需要時間統一南方,恢復生產,制作更多的火器,訓練更多的騎兵。 等到一切準備就緒,軍事實力占據優勢,才能放心大膽的北伐。 倘若破壞忽必烈的計劃,讓他無法對付海都等人,那么他必定只能一心一意對付南方,源源不斷從吐蕃進入大理,攻打四川,干擾唐國統一南方的戰略,讓唐國始終無法休養生息。 通知海都防范,就是將原本對付海都的禍水,再次引回來對付自己。看似是給元廷制造麻煩,其實是給自己制造麻煩,占便宜的只是海都等人。那不是傻么? 第二個原因,就是李洛也想要西域! 西域被海都等人占據,更不利于唐國將來收復西域。在元廷手中,反而更簡單。 到時只要北伐打敗忽必烈,就能乘勝收復西域,不比和西域坐地虎海都打更容易? 基于這兩個考慮,李洛決定不聞不問。 忽必烈統一大蒙古國,他統一南方。雙方各干各的大事,雙方都需要時間。 “我曾經也想過。”崔秀寧笑道,“所以沒有下令特察局給西域送情報。就要他們狗咬狗去。” 崔秀寧說到這里,忽然神色黯淡下來,“這次大戰,傷亡十幾萬。就連光夏也陣亡了。過幾天,是不是祭祀陣亡將士了?” 她提到光夏,顏鐸也神色悲傷,“唉,光夏啊,可是老夫看著長大的。忠勇善戰,終于馬革裹尸,為國捐軀了。” 李洛想起光夏,心中也泛起憂傷。 等到一統中原,如今還在的大將們,不知道還有幾人啊。 顏鐸又道:“顏隼他們去了塞北找傳國璽,都大半年了。老夫估摸著,應該是沒了啊。” 顏鐸提到顏隼等人,李洛也只能幽幽嘆息,心中堵得很。 他們一行人去塞外大青山大半年了。可是至今一點消息都沒有。 很可能,真是沒了。 他們都是跟了自己好幾年的老人啊! 崔秀寧道:“父親和夫君放心,他們都不是庸才,沒那么容易全部命喪塞外,應該是遇到麻煩的事了。再過一個月不回來,我就派人去找。”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