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只有這樣,兩人才能感覺到彼此的溫度。 “我被魚刺卡到了。”崔秀寧放下筷子,喝了一口茶,“我去,不行,還在。” 這堅強的女人頓時有點眼淚汪汪。 “那咋辦?”李洛關心的放下筷子,“張開嘴我看看。” 崔秀寧張開嘴,李洛舉著燈,“不行,看不到魚刺。” 男人給女人拍著背,女人吭吭咔咔半天,才終于解決了那根魚刺。 “女人咽喉更細,所以吃魚一點要注意。”李洛給她倒了一杯葡萄酒,“你吃魚像貓咪,很少吐刺,為啥啊?” 崔秀寧露出很有辨識度的淺淺梨渦,“要是我說,不吐刺是為了吃相文雅點,你會不會相信?” “我信。”李洛很認真的說道,“再吃點吧,你又不是易胖體質。我肯定要多吃的,夜里還有活動。” 崔秀寧的臉蛋立刻紅了,在燈光下更是明艷動人。她掩飾著喝了一口葡萄酒,“這酒也上臉啊。” 女人心里不由有點奇怪,結婚幾年,孩子都三個了,怎么突然還害羞了? 其實她也知道怎么回事。 因為兩人分別的有些久。小別都勝新婚,何況久別?起碼女人是這樣的。 李洛看到崔秀寧有點扭捏的樣子,忍不住嗤嗤笑起來。每次久別回來,這警察就是這副樣子啊,有意思。 “你笑什么?”崔秀寧微嗔道。 李洛看見女人這淺嗔薄惱的樣子,心思就更不在飯菜上了。 兩人多少有些馬虎的吃了飯,洗漱沐浴完,終于迫不及待的擁在一起歇息。 “再生一個吧。我怕打下來的家產分不完。”男人的聲音低低的響起,帶著一絲得意。 “好吧,我就是你們李家的工具人。”女人的聲音也低低的,在晚春的夜里,像是呢喃的乳燕。 “按摩按摩?松松骨頭先?” “沒有錢哦。” “給爺笑一個就行。” “我去,別撓我癢癢,最怕這個…” 隨即嗤嗤的笑聲傳來,兩人打鬧成一團。 直到夜半時分,這唐國最尊貴的一對男女,才發出細微的鼾聲沉沉入睡。 第二天大早,神清氣爽,一身輕松的李洛起床,崔秀寧兀自睡得香甜。 她很少睡懶床。但總有例外的時候。 李洛幫她蓋住粉光致致的圓潤肩頭,在她額上蜻蜓點水般輕輕一吻,就自己穿衣束帶。 等到崔秀寧睡眼惺忪的起來,李洛早就上朝去了。 崔秀寧慵懶的伸了個懶腰,又抱著雙膝坐在榻上呆呆想了一會兒,忽然忍不住笑罵一聲,小聲嘀咕道:“一點不知道心疼人。信不信把你當墻煎犯抓了?” 女人一邊說一邊穿上木屐,噠噠走到寢宮西邊的梳妝臺邊,讀著珠簾外喊道:“嬋兒!” “娘娘!”嬋兒很快掀開珠簾進來。 “幫我梳個墮馬髻,用藍色珠花。”崔秀寧看著鏡子里讓她一直很自信的臉蛋。嗯,今天的氣色似乎更好了些。 “諾。”嬋兒笑著答應。娘娘非常好伺候,一般也就是梳妝的時候才讓自己幫忙。 此時的皇宮前朝,唐王李洛正在開朝會。 今天是常朝。 說實話,由于宋宮殘破,這處朝堂又是個偏殿,看上去比較寒酸。但第一次上朝的牟巘,黃澤等益州士子,卻仍然感到一種堂皇正大的氣勢。 “…江南百姓已經安居樂業,益州亦開始休養生息。然而大唐百廢待舉,制度草創,諸卿萬不可因驕生惰…”李洛侃侃而談。 “如今三府九部各司,空缺很多。但即便如此,也要寧缺毋濫。寡人在益州,得遇數位賢才,皆是蜀中名士,頗有氣節,寧愿優游林下,隱逸田園,也不出仕元廷。” 牟巘等人聽了,都是有些激動。要授官了! 讀書明理為的什么?不就是為了得遇明主,賣入帝王家嘛! 只有做官,才能施展抱負,不虛此生啊。 “此等良才不用,那寡人豈不是令滄海遺珠,野有余賢?”李洛說到這里,對升任承旨使的馬致遠說道:“馬卿,宣讀吧。” “諾!” 一身紅色官服的馬致遠出列,打開一道敕令,宣讀道:“唐王敕旨!令曰:爵以賞功,職以授才。大唐以道治天下,人之道也,明理而有德也…” “今設翰林院,授牟巘為翰林院司院使,秩正三品。加政事堂參議銜。” “設大唐學府(國子監),授黃澤為祭酒,秩正三品。加政事堂參議銜。” “授牟應龍兵部侍郎,秩正三品。加政事堂參議銜。加政事堂參議銜。” “授張達善戶部侍郎,秩序正三品。加政事堂參議銜。” “授鄧光先吏部侍郎,秩正三品。加政事堂參議銜。” “欽此!” 敕令以念完,牟巘等人一起下拜,“臣,謝大王隆恩!不勝惶恐!” 他們想不到,一上來就是三品起步。更重要的是,還加政事堂參議銜!這個頭銜顧名思義,是能參與國家大政的。 唐國朝臣們也有點意外。這五人不是海東老人,如今都封了三品,還加政事堂參議銜。 按照唐國制度,三品以上官員,必須由君主下達敕令授予官位。四品五品文官,由政事堂宰相提名,報君主審批后任命。六到十品,由吏部負責任命。 當然,并不是君主只能任命三品以及以上官員,而是三品以上官員必須由君主親自任命。 起碼,目前的制度是這樣。 “平身吧。”李洛笑道,“寡人與諸卿共勉,驅除韃虜,恢復中原,再開盛世!” “再開盛世!”百官一起舉笏過頂唱喝。 事實上,李洛也不太想用儒家文人,但問題是,不用儒家文人,他現在用誰? 難道還能用海東各級學堂的少年學生么? 起碼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唐國必須要重用舊文人。就憑海東那些僅僅會識字的人,真的不行啊。 比如現在唐國各部尚書,都是海東老人。他們的確非常忠心,可是學識太差了。不少人也就是千字文的水平。 做縣令郡守還湊合,只要腳踏實地干實事,還能彌補學識不足。 可到了再高的層次,就真的不行了。 崔秀寧為何這么累?因為尚書們能力不夠啊。在海東那個小地方還行,現在管理幾千萬人口,怎么能勝任? ps:這個月又過去了,親愛的書友們都非常給力!求各種支持啊。大家晚安吔!已經收到書友的第一個長書評,明天發到作品相關。晚安!886! 清逸文學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