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643、644 李洛,太可怕了,太可怕了啊-《葬元》


    第(3/3)頁

    完了!

    “傳令!撤!”蕭焱忍住吐血的感覺,干脆利落的傳令騎兵撤退。

    軍令一下,他根本不敢多待,就率領騎馬往西沖去。

    為今之計,只有趁著戰場混亂,逃走!

    “轟隆隆——”八千騎兵看著皇帝緊急撤軍,二話不說就調轉馬頭,轟隆隆的跟上。

    與此同時,幾萬梁國禁軍也陷入絕境。

    三千陌刀士上前,大砍大殺,殺的裝備重甲的敢死軍死傷狼藉。三萬唐軍猛烈沖擊,兩邊唐軍一圍,蕭梁禁軍頓時崩潰了。

    “陛下跑了,此戰已敗!放下兵器投降!”董虎臣等大將傳令,打出投降的旗語。

    此戰大敗,陛下都逃跑了,將軍們都下令投降,梁軍士卒們當然無法拒絕,只能紛紛放下兵器。

    十幾萬大軍,一起“投降”。

    從開戰到現在,不到半個時辰就結束了。古往今來,都沒有這樣的仗了。

    緊接著,五千唐軍女真騎兵就繞過紛亂的戰場,追擊蕭焱。

    蕭焱怨念滔天,拼命的打馬狂奔。這個男人已經徹底喪膽,只想一心逃走。

    這個男人,終究還算是個聰明人。此時他很清楚,大梁完了。

    他再也沒有什么僥幸之心。

    他肯定,趙宋和大理很快就會步自己后塵。唐軍如此兇悍善戰,如何能在安南被困數月?那必是李洛的陷阱無疑。

    所有人都被他耍了。

    為今之計,梁國已經不可留。唐軍很快就要乘勝西征,像是摘取一顆熟透的桃子那樣,將梁國收入囊中。

    而大梁,已經沒有任何反擊的力量。

    算了吧。就算垂死掙扎,負隅頑抗,最終也逃不出李洛的掌心。結果不過是讓梁國百姓死的更多。

    不能再打了。

    但是,一定不能落在李洛手里。

    逃!逃入大理。

    那里山高林密,起碼暫時可以棲身。

    梁國騎兵帶的馬還是不少,速度不慢。他們經過幕府山古道時,點起大火燒了早就準備好的木柴和火油。

    這是蕭焱為了以防萬一準備的退路,用來阻擋唐軍追兵的。

    等到唐軍騎兵追來,發現古道已經被沖天大火阻擋,根本過不去,又沒法子滅火。騎兵又不好翻山越嶺,等到火滅了能過去的時候,已經耽誤了一個時辰。

    一個時辰之久,配備雙馬的梁軍騎兵起碼已經在百里之外,那肯定是追不上了。

    騎兵將領石抹懷德只能恨恨回去復命。

    卻說蕭焱一行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一路往西南而去,竟然不敢回江陵。

    為今之計,他只有收攏沿途城池愿意跟他走的駐軍,逃到大理。

    “大王,臣無能,竟然被大火所阻,追丟了蕭焱。”石抹懷德回到大營請罪。

    李洛沒有怪罪,“罷了。蕭焱并不蠢,沒那么容易捉到他。寡人猜測,他一定不敢回江陵,應該會逃往大理,投靠蕭畾。”

    李洛的神色有點古怪。大理主力在益州,要是蕭焱率領殘部進入大理會怎么樣?

    這兄妹兩人,可都是很會搞事情的啊。

    李洛早得到南秀的情報,說蕭畾已經準備好退路,一旦大理守不住,就退往天竺,在天竺打下一塊地盤稱王稱霸。

    說實話,李洛得到這個情報后,不得不為蕭畾點了贊。

    好主意啊,算是條退路。就天竺那些各自為政,一盤散沙的王公,擋不住來自華夏的鐵騎。蕭畾只要率領兩三萬華夏兵馬進入天竺,滅掉一兩個小國還是有可能的。

    打掃完戰場后,統計結果很快呈報上來。

    傷亡之少令人驚訝。

    唐軍的總傷亡竟然只有四千來人,戰死的一千七百。

    而梁軍有十二萬人被殲滅,投降的團練和禁軍有三萬多人。董虎臣等人的兵馬,算作投誠,不算俘虜,仍然由董虎臣等人統領。

    交換比實在太過懸殊。

    贏得也實在太過于輕松。這當然是因為董虎臣等人。

    唐軍僅僅在分寧修整了一天,就兵分兩路。一路由蕭北率領,去梁國江陵。

    一路由武巖率領南下,經過梅嶺直入廣東。

    隨著梁國在分寧大敗,三國局勢急轉而下。

    閩州漳浦的許淑楨,也主動對宋軍發動了進攻。

    許淑楨所帶的火器兵更多,有足足萬人。還有五千騎兵助戰。

    二十一萬宋軍,雖然占據了三倍多的兵力,卻一上來就被兇狠的火炮打掉了士氣,又被火銃兵主動靠近射擊,死傷慘重。

    宋軍無奈之下全線出擊,又遭到唐軍火炮葡萄彈的轟擊,還被占據優勢的唐軍騎兵趁勢沖殺。

    宋軍損失慘重,戰果低微,士氣低迷,進退失據,只能轉攻為守。

    等到第三天,唐軍終于對士氣低落的宋軍發動了總攻,就連火銃兵,也端著刺刀沖鋒。

    宋軍以三倍兵力,卻硬是扛不住戰力強悍的唐軍。激戰不到半日,就全面崩潰,兵敗如山倒。

    他們仍然低估了唐軍的兇悍。

    唐軍以傷亡七千余人的代價,殲滅宋軍五萬余人,俘虜十余萬人,林桂芳被俘,陳大舉率領幾萬殘兵逃入云霄山。

    陳淑楨修整兩日,就乘勝進入廣東,一路勢如破竹,兵峰直指廣州。

    得知漳浦大敗的廣州宋廷,頓時猶如末日降臨。

    趙良鈐再次使出了祖宗的看家本事:逃。

    趙良鈐當然不是沒有萬一戰敗的準備。所以在得知漳浦大敗,唐軍入寇后,他雖然捶胸頓足,哭嚎太廟,卻也沒有太過慌亂。

    很快,一道以太上皇名義擬定的太上詔書就頒發下來。

    “門下!詔曰:朕以太上,不問國事。今聞南洋風物之佳,悠然向往,何不巡之?乃命三軍出海,海狩南洋…欽哉!”

    趙官家的“海狩”詔書一頒布,早就準備好的五萬禁軍,就拋棄一切,只攜帶盔甲兵器和圖書典籍,登上海宋的數百艘海船。

    等到陳淑楨離廣州還有兩日距離,趙良鈐就率領五萬禁軍,數百文武大臣,灑淚起航。

    船一拋錨,趙良鈐就淚落如雨,忍不住賦詩道:

    “數年王業苦偏安,江南竟也隔千山。不意崖山國破事,再做悲曲奏嶺南。三立社稷江山日,四辭宗廟太祖前。滄海茫茫無歸處,何處可祭大宋天。”

    此詩一出,遺老們也都黯然淚下,卻又紛紛勸導。

    “太上皇勿憂。南洋還有我大宋基業!再開社稷,大興教化,還是大宋天吶!”

    趙良鈐默默看著陸地,大聲道:“李洛!這南國江山就與了你罷,好好做,好好做!”

    言迄,下令開船。

    巨大的船隊浮海而下,早就被駐扎安南的唐軍水師探知到。但得到的命令是,不攔截他們,放他們去。

    梁國宋國數日間連接慘敗,梁主和宋主都惶惶如喪家之犬。可在益州的大理皇帝段正,卻還沒有收到消息。

    和大理軍對峙的唐軍,也沒有主動進攻。

    朱頷和楊漢明在等。等到段正接到宋軍和梁軍大敗得消息,必定方寸大亂,軍心浮動。

    但那時,就狠狠一擊。

    定要滅了大理軍主力,然后乘勝攻入大理。

    此時的大理軍營內,段正一臉憂慮。

    和唐軍對峙快十天了,唐軍一直沒有進攻,而他也不敢輕易進攻。

    唐軍雖然兵馬較少,可一直以來兵鋒極銳,已有虎狼之唐的威名。他委實沒把握。

    他也在等。等東方的好消息傳來。只要宋國和梁國勝了,他就發起總攻。

    要是東邊敗了,他就只能趕緊撤軍,退回大理。

    ps:今天就到這了,朋友們晚安。一章搞定兩國哦,快吧,求支持,蟹蟹!晚安!

    清逸文學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