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707、708節 朕要…以己為敵!-《葬元》


    第(1/3)頁

    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

    此時已經十月下旬,即將入冬。關中秋風蕭瑟,霜冷長河,百草黃兮木葉下。

    五陵原上,很多農夫在清晨的風霜中放火焚燒枯黃的牧草。大火處處燃起,燒暖了農夫們的心窩子。

    陛下推行均田令,退牧還耕,還將方圓百里的五陵原土地,分給數縣百姓耕種。

    不論男女老幼,人均四畝。糧稅只收二成,廢除丁口稅,取消一切苛捐雜稅。

    這讓做了多年牧民,勉強糊口度日,很久沒有自己田地的五陵原百姓,猶如做夢一般。

    真是天恩浩蕩啊!

    圣主說,小米產量低,不管飽,下令關中以小麥為主糧,還推廣石磨磨制面粉。

    一向愛吃小米,固執的不愿意多種小麥的關中百姓,此時沒有再違背官府的命令,而是很配合的準備種植冬小麥。

    當年無論是趙官家,還是金官家,都曾多次下令推廣小麥,可關中人不聽,明知小麥產量高,也不愿意多種。

    現在,不同了。

    圣天子趕走了橫征暴斂的韃子,罷免了欺壓他們的保長甲主,推行均田令給他們授田,還輕徭薄賦,賑濟災民…樁樁件件,讓他們無法違拗天子的意思。

    大唐回來了,這關中人以后的日子,肯定比韃子在時好多了。天子是秦人,總不會虧待三秦父老。

    看著牧場上的大火,農夫都是笑顏逐開。很快,這討厭的草場就不復存在,重新變成耕地了。

    等草一燒光,把根翻過來,來年就是好肥料,莊稼會長的喜人。

    不過,天子有令,漢朝皇帝的陵墓,不許破壞分毫。大冢封土上面的草,不許燒。大冢周圍,也不許種地。官府已經令人在大冢周圍種樹立碑,聽說天子到時還要親自來祭祀漢朝皇陵。

    “達,這地,恁個種哩,額不會整啊。”一個面黃肌瘦的漢子對一個老者說道。

    那老者怒了,教訓兒子道:“慫娃!你個農人,種都不會種哩,你羞了先人了!”

    那漢子不滿了,嘟囔道:“達啊,這能怪額?額沒種過地哩,哪里知道咋弄!額只放過馬!”

    這真不能怪他。從他少時,這五陵原就是養馬的草原,他成了牧奴,天天給官府養馬,光伺候馬了,不會伺候地。再說,也沒有地給他種。

    像他這樣已經不會種地的農民,關中還有不少。

    老者聞言更怒,恨恨吐了一口唾沫,就罵開了:“都怪天殺的韃子!好好的地不讓種,養的甚么馬!日他先人!”

    他指指腦袋,“還要剃發哩!這祖宗留下了的頭發,哪里剃得!囊求的韃子!”

    父子兩人的腦袋,都是寸頭,之前唐軍下令剪辮子,恢復漢家發式,他們都成了和尚頭,如今頭發長出來,就成了寸頭。

    天子專門下詔說,被逼剃發留辮,情有可原,剪辮束發即可。但心中萬萬不可留辮。

    百姓們沒讀什么書,不曉得太多大道理,可天子這番話,他們還是懂的。

    “達,你老別惱。”年輕漢子勸解道,“韃子滾球了,大位子是漢人的天子在做哩,以后差不了。”

    老者點點頭,“都是托了天子的大福氣哩,韓三娃,你也別學種地,朝廷不是在招募會騎馬的騎兵么,你去!”

    韓三娃立刻裂開大嘴笑了,“達,這可是你老說的!額就去!博個那甚么,甚么…”

    “慫娃,那是武士!”老者道,“這都不曉得!”

    “對對對!武士!”韓三娃想起來了,“額就去博個武士,給韓家漲漲臉皮!”

    唐軍占領關中一個月,到處下鄉鎮反,保障新建的各級衙門推行均田令,宣傳大唐制度,和百姓打交道越來越多。

    所以,唐軍的豐厚待遇早不是秘密了。

    一個個神氣精神的唐軍將士,以及那看著提氣養眼的玄甲,讓關中子弟很是心動。踴躍參軍的后生,比比皆是。

    即便唐軍在關中招募的主要是騎兵,也有大把的人應募而來。

    八百里秦川上,都處是送人參軍的人群。

    只要當兵有錢糧,老秦人就最愛當兵,更不怕打仗。西夏精兵,半出秦地。就是明朝,也是被秦人所滅。直到明清兩代,陜甘秦兵和綠營還是最能打的軍隊之一。

    明朝用來對付蒙古的勁旅,多出自秦兵。清朝平滅西北和西域叛亂的精兵,也以秦兵為主。南明抗清的主力,還是秦人。

    …………

    長安雖然正式被定為京都,但唐主李洛此時并不在長安城,而是在驪山的華清宮。

    驪山華清宮因為有華清池,曾經是唐朝皇帝最重要的行宮,一度成為唐朝政治中心。但唐亡之后,驪山唐宮漸漸廢棄,湮沒于蒼山荒野之中。

    如今的驪山殿宇,還是數十年前由大道士趙志古修建的道宮,共有八殿二閣三池。雖然與唐朝華清宮相去甚遠,可仍然是一個不小的宮殿群,遠超長安城內的平章衙門,用來做李洛的行宮足夠了。

    忽必烈未登基前,以關中為封地,也多次來華清宮游樂,享用天然溫泉。

    趙志古為了諂媚忽必烈,將最華麗的殿閣命名為朝元閣。

    李洛來到華清宮后,道士們又恭恭敬敬的請大唐天子入主朝元閣,還主動將朝元閣改為迎天閣。

    李洛老實不客氣的住進迎天閣,將芙蓉池改回華清池,日日下池泡溫泉。

    于是,華清宮成了關中的政治中心,每天都有大量的奏章飛進來,忙得韋素等幾個隨駕文臣累且快樂。

    華清池的溫泉很大,被劃為很多區域。李洛享用的地方,當然是最上游最干凈最幽美的地方。

    這里,真是唐明皇和楊貴妃經常享福的地方。

    這日,唐主脫得干凈。再次泡入華清池。泉水溫暖舒適,水氣氤氳,周圍奇花異石,池臺樓閣,遠看驪山蒼茫,抬頭藍天白云,當真是愜意無比。

    這是一處露天的溫泉,更有野趣。

    比起當年在日國泡的溫泉,這次感覺格外不同。日國的溫泉精致幽美,而華清池的溫泉卻軒朗大氣,視野開闊。

    這才是享受啊。

    李洛不由想到,要是崔秀寧也在就好了。鴛鴦浴啊…不行,她不能泡這露天溫泉,不然…嗯,還是要專門在溫泉之上蓋一座封閉的湯池宮。

    說這是露天溫泉也不全對,因為還是有一座亭子,但四面沒有封閉。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