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784節 你這是抗旨啊!-《葬元》
第(2/3)頁
偏偏附近連個山坡都沒有,到處都是泥濘。
“木柴還有多少?煤炭呢?”李洛問韋素。
韋素苦笑,“陛下,軍中木柴煤炭屬于不緊要物資,并沒有帶太多。最多兩天,就只能燒濕柴了。臣擔心的是,這雨下了這么久,撿回來的柴很難燒啊。如今不但人要喝煮過的水,就是戰馬也要喝煮過的水,濕柴難燒,光是人馬用的水,都難以解決。陛下,臣建議,冒雨北歸,先回緬州修整。”
楊青雀也說道:“雨已連下七天,對我軍極其不利。此戰結果是小,陛下安危為大。臣斗膽懇請陛下暫時班師回緬州。等到天晴,再出征不遲。”
真要回緬州?李洛知道,臣子們的諫言都是對的。
再要下幾天雨,唐軍的火器將完全無法使用,弓箭也廢了,沒有干柴煤炭,人馬喝水都難了。
軍中將士生病的也數以百計,而且越來越多。
要是唐軍占了一座城池,那就完全不同了。大不了進入城中,等到天晴。可是這數十里方圓,根本就沒有一座城池可供大軍駐扎。只有一個個簡陋的土著村寨,能有什么用?
理性上講,此時真的要撤軍了。
“陛下。”韋素跪下來,“臣雖然不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也能看出,三五日之內,雨難以停歇。此時撤軍,仍然從容不迫。要是延遲幾日,恐怕不便矣,陛下安危,重于泰山,臣請速歸!”
楊青雀也跪下來,“臣請陛下速歸,以待后日!”
尊貴的唐主李洛,此時都一身餿味,感覺自己快要發霉了。
這南洋的雨季,竟然如此難熬啊。
唐主來回踱步,沒過多久就做出了決定。
“傳令,冒雨班師回緬州!此地,不宜久留!”李洛下令,命騎兵殿后北歸。
命令一下,軍紀嚴明,令行禁止的唐軍立刻行動起來。唐軍將士人人披上裝備的斗笠蓑衣,冒雨拔營,踩著泥濘的污穢地面,艱難的跋涉北歸。
李洛默默策馬行軍,心里有些郁結。他征戰多年,大小數十戰,從來沒像這一次這么不順。
走出數里,戴著斗笠的唐主,環顧左右,忽然在馬上放聲大笑。
“哈哈哈…”
左右面面相覷,不知主上為何如此高興。
“陛下龍顏大悅,不知因何而喜?”韋素小心翼翼的問道。
李洛馬鞭往南一指,“昊天護佑大唐,朕為何不笑?倘若我軍先渡過賓河,如此連綿雨水,火器難以逞威,弓箭綿軟無力,又面對四十萬敵軍,撤退何難?如何能從容過河撤退?”
“可是我軍竟然沒有很快過河,而是一直遲滯在北岸,這難道不是老君護佑么?這就是天意啊。”
韋素和眾將一起大笑,陛下說的沒錯啊。要是過了賓河,就是撤退都難了。可是陛下偏偏等了兩天沒有過河,這才順利撤退,難道不是天意嗎?
將士們聽到這些,原本在凄風苦雨中撤退的郁悶之情,頓時消解很多。
唐軍撤退的消息,很快傳到賓河對岸的四國聯軍耳中。
“什么?唐軍退兵了?”暹羅王蘭甘亨得知消息眉頭一皺。
“李洛竟然如此謹慎,本來,唐軍要是冒雨渡河而戰,則我軍勝算更大。可惜啊。”海宋使者向晚嘆息。
“追不追?”真臘王問。
孟萊搖頭道:“不能追啊,別說未必追得上,就是追上去,也留不住唐軍。”
“不!”蘭甘亨站起來,“追不上也要追!起碼能提振我軍軍心,打擊唐軍士氣!傳令,點兩萬騎兵過河,我親自追擊,就說我軍大勝!”
向晚手一拍,“好!就這么干,這就是一場大勝!”
隨即,暹羅王親率兩萬騎兵,帶足了干凈的水,冒雨過河。
等到蘭甘亨好不容易過河,唐軍已經拔營快一天了。
南洋的雨季,土兵早就習以為常,他們連雨具都不用,就這么騎馬追擊,一個個生龍活虎,完全沒有受到雨季的影響。
唐軍以步兵為主,還有大量火炮輜重,行動遲緩,哪里比得上暹羅王兩萬輕騎來的快?
第二日下午,暹羅王的騎兵終于追上唐軍。
唐軍騎兵大將瑪巴朗結,立刻率領殿后的騎兵出擊。可蘭甘亨很是狡猾,他知道不是唐軍騎兵對手,就避而不戰。
唐軍騎兵身在險地,弓弦受潮無力,不敢戀戰,也不好反過來追擊。
暹羅王等到唐軍騎兵撤回,就再次跟上去。
這么干的目的,當然是不但騷擾,打擊唐軍士氣,也好回去宣揚追擊唐軍取勝。
如此五次三番,直到快到怒江了,蘭甘亨才停止追擊,帶著得意洋洋的兩萬騎兵回去。
暹羅王的騎兵停止追擊,唐軍也來到怒江的西岸。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