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持續四天的廬州之戰,勝敗局勢此時仍然難以分曉! 廬州元軍只有五萬人,全部是騎兵,原本是駐扎徐州。得知唐軍過江后才南下,在廬州時被北上的江鈞所部攔截。 江鈞所部雖然也有五萬人,但只有兩萬騎兵。面對來去如風的元軍鐵騎原本不具備優勢。 可問題是,這五萬元軍的統帥察罕哈赤非常驕狂,沒有老將麻素那么穩重,一上來就主動發起攻擊。 元軍愿意決戰,反而讓江鈞勝了很多事,不用像李洛那樣為了迫使元軍決戰而煞費苦心。 當然,察罕哈赤也不是庸才,他并沒有用騎兵沖擊唐軍大陣,給唐軍火器兵機會,而是將五萬騎兵分為十隊,從四面八方襲擾唐軍,發揮騎射優勢,用蒙古騎兵最擅長的戰術,進行削皮,放風箏。 如此一來,唐軍火器對采取疏散騷擾戰術的元軍騎兵就沒有多少辦法了。雖然火銃的射程不比元軍的騎弓短,可在百步外對隊形分散的騎兵,實在殺傷力有限。 就是唐軍的火炮,一輪騎射也只能帶來數十個元軍死傷。 唐軍只能用弓箭手,床弩,神臂弓,配合火器,才抵擋住元氣騎兵的四處圍攻。 一時間,雙方打得旗鼓相當。每時每刻,都有元軍騎兵落馬,也都有唐軍將士中箭倒在陣中。 三日下來,唐軍被迫始終保持隊形,元軍也猶如狼群般無休止的輪番游弋攻擊。元軍隊伍很分散,而唐軍必須要保持密集的隊伍,這使得唐軍打擊元軍難度很大。 雙方都很疲憊,但由于唐軍以步兵為主,沒有戰場主動權,又需要長時間保持陣型,所以比元軍更累。 而元軍都是騎兵,還一人雙馬甚至一人三馬,采用輪番上陣的戰術,可以隨時休息,他們甚至可以在馬背上趴著打盹,所以占了很大便宜。 唐軍只能輪番將最外圍的將士撤到中間,隨便打個盹,就繼續作戰。也就是堅韌的唐軍,換成宋軍早就崩潰了。 江鈞曾經下令兩萬唐軍騎兵出擊,企圖和元軍騎兵近戰。可元軍騎兵知道唐軍騎兵擅長馬戰,根本不給機會。 唐軍騎兵一出擊,元軍騎兵就后撤,始終保持距離,用弓箭打擊唐軍騎兵。唐軍騎兵不但毫無所獲,還無法還擊,只能退回陣中閑置。 元軍見唐軍日益被動,卻也得意不起來。因為,經過三天的騎射騷擾戰,他們耗費了大量的羽箭,此時平均每人的羽箭,不到二十支。 江鈞畢竟是一員智將,他也看到了這一點,下令弓箭手不再射箭,免得射過去的箭被元軍所用。 唐軍不再用箭還擊,導致打擊輸出大降,只能靠火銃和床弩和神臂弓。為了彌補這一點,江鈞下令用軍用帳篷在外圍搭建高棚,遮擋元軍的箭雨。如此一來,傷亡頓時大幅降低。 可元軍就痛苦了。 快沒箭了啊。 徐州倉和揚州倉都被焚毀,他們哪里羽箭補充?好幾萬騎兵,起碼需要幾百萬支羽箭補充,才能把這場仗打完,這么多箭從哪里搞? 平均每人只有十幾支箭了,這仗還怎么打下去? 蒙古軍隊滅國無數,打過很多戰役,絕大多數是勝仗。對付敵軍步軍大陣,每人只要發射幾十支羽箭,敵陣多半就堅持不住了,然后再用重騎兵沖陣,最后輕騎掩殺擴大戰果。 可是如今每人平均用了六十支箭,唐軍仍然穩如泰山,還不斷給己方造成傷亡。寶貴的國族勇士不是死于火器,就是死于床弩和神臂弓,傷亡并不比唐軍小多少。 唐軍的堅韌善戰,令察罕哈赤一籌莫展。 怎么辦?眼看自己這方占了上風,騷擾戰術也有了效果,可偏偏快沒箭了。 不撤吧,隨時隨陷入險地。撤吧,真是太不甘心了。 他的表情,被唐軍統帥江鈞看的清清楚楚。 唐軍大陣中間的高車上,江鈞放下千里目,對騎兵將領李憶笑道:“元軍快沒箭了,察罕哈赤可能會退兵。” “太尉,千萬不能讓他們退兵,他們馬多,騎術又高明,一旦主動北撤,我們根本無法留下他們。”李憶有點焦慮的說道。 江鈞點點頭,“那就想辦法,讓他們留下來。” 緊接著,江鈞就下了兩道命令。 命令下過不久,唐軍大陣越來越松散,很多將士的疲態一覽無余,就連戰旗,也歪歪斜斜了。 而唐軍的反擊,也越來越無力。 原本有些想忍痛退兵的察罕哈赤,頓時打消了撤兵的念頭。 唐軍似乎不行了! 這一點都不奇怪。 在察罕哈赤看來,任何一支以步兵為主的軍隊,在經過幾萬騎兵連續數日的騷擾后,都應該崩潰。 騎兵面對步軍,絕對不僅僅是機動性的優勢。步軍為了抵抗騎兵,必須要結陣。一旦結陣,不但移動更困難,而且也無法松懈。 一旦松懈了,擁有速度的騎兵就完全能在步兵整理好陣型之前,沖垮步兵。 尤其是在雨雪天氣或者烈日之下,步兵處境更是困難。烈日暴曬之下,身穿盔甲還要保持陣型,什么樣的強軍也難以持久。 騎兵因為掌握主動權,也不需要結陣,那就輕松太多了。他們甚至可以大搖大擺的吃飯睡覺,找地方休息,要是敵軍步兵進攻,騎兵完全來得及上馬。 唐軍能夠堅持三日,還保持著無懈可擊的陣型,已經很厲害了。 說明唐軍的確是強兵。 可那又如何呢?他們面對的是大元鐵騎,還是在中原這種騎兵戰場! 察罕哈赤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測,試探性的派出五千騎兵沖擊到唐軍三十丈內。雖然唐軍的反擊比較猛烈,可明顯能感知到,他們的體力下降的很快,反擊不如之前這么靈敏。 這是典型的戰場疲兵反應。 “那顏。”帶隊試探的將領回來,一臉喜色的稟報,“末將沖上去時,親眼看到有一些唐軍沒有被箭射中,就自己累的倒了下去。以末將看,他們不行了。” 另外一個將領也道:“估摸錯不了!今日是第四天了,他們一直保持著陣型,夜里都睡不了覺,哪能不疲憊!那顏,這是個機會!” 正在這時,忽然聽到唐軍陣中傳來火銃響聲,緊接著就是大聲喝罵。 隨著喝罵聲,唐軍的戰旗頓時又打的筆直,外圍的士卒的身子也站的更直,整個軍陣的氣勢又似乎恢復了。 可是,察罕哈赤反而笑了起來。 唐軍如此舉動,反而打消了他的主要疑心。 “唐軍應該是一支射穿了帳篷再也無法射死主人的箭,已經沒有力道了。”察罕哈赤抬頭看看天空,“現在雖然不熱,可這太陽下列幾天陣,那也吃不消。” 他一指唐軍,“唐軍用的是漢人常用的魚鱗陣。最適合步兵多騎兵少的時候用,防御騎兵的效果還不錯,可是很費精神。” 部將一按彎刀,“請那顏下令,接下來該怎么辦?要不要乘機沖陣,一舉滅了他們?” 察罕哈赤畢竟不糊涂,他還不猶豫的搖頭,“不妥。唐軍火器厲害,千萬不能輕易沖陣。一定要散開,要保持距離。這是第一。” “第二,再耗唐軍一天!明日,無論能不能打敗唐軍,我軍必須要去洛陽了。眼下只有洛陽,如今才能補充羽箭。” 可以說,察罕哈赤的決定還是很明智的。并沒有因為看到唐軍成為疲兵,就貿然下令沖陣。 然而,這個穩妥明智的決定,仍然是一個要命的決定。 “繼續騷擾他們,讓勇士們珍惜每一支箭!每人今日一定要留下十支!”察罕哈赤下令。 數萬元軍以千人隊為單位,排著稀松凌亂的陣型,如同豺狼一般繞著唐軍大陣,借著馬速精準的將一支支羽箭拋射到密集的唐軍隊伍,不時給唐軍帶來傷亡。 要是哪個方向的反擊稍微慢一點,元軍騎兵就大膽的逼上來,射完箭就又風一般掠回。 唐軍騎兵一出來,他們就一邊撤退一邊回頭射箭。 起碼表面上看,唐軍完全拿元軍騎兵沒轍。 “轟轟—” 忍無可忍的唐軍火炮終于再次齊射,可是炮彈打在散開的元軍中,僅僅打死打傷零星數十個元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