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元軍大敗之后,第一時間加固營寨,防止唐軍乘勝攻打。 整個大營都是愁云密布。傷兵的呻吟此起彼伏。這些來自西域的胡人戰士,第一次品嘗到東方戰士的厲害。 元軍傷亡過半,暫時已經失去再戰的能力。 昔里別金集合幾個都元帥,卻見眾人皆是一副垂頭喪氣的懊惱神色,不禁臉色更難看了。 眼看勝券在握,卻突如其來的遭此大敗,半天的功夫損兵數萬,誰的臉色也不會好看。 “今日這一仗,我們吃了大虧。這個責任,就由我昔里別金擔當好了,誰讓我是主帥呢。”昔里別金一上來就安撫眾將,主動將責任攬過來。 聽到主帥的話,眾將的臉色果然好看很多。 昔里別金和幾個蒙古將領交換一個眼神,都是心照不宣。 這次出兵,八成都是西域色目人,死傷的當然主要是色目人。要說昔里別金等蒙古將帥有多心疼,那就是扯淡了。 說到底,只是利用這些色目兵將罷了。 說起來,色目人是大元僅次于蒙古國族的人,可實際上,也沒那么簡單。 因為,色目人和色目人不同。 真正作為二等人的色目人,乃是“老色目”,也就是很早前就歸附大蒙古國的色目人。這些老色目如今主要在中原,大元的確很信任他們。 老色目數量不多了,留在東方的,男女老幼也就一百多萬。 可是眼前這些新色目就不同了。 所謂新色目,本是四大汗國的羈縻屬民,數量很多。元廷一統大蒙古國后,大肆招募這些新色目人編為元軍,成為元軍中數量最多的群體。 他們投靠元廷最晚,數量又最多,高達好幾十萬人,又都是某某教徒,元廷怎么會放心? 相對西域的新色目軍,元廷更信任漢軍。利用漢軍協助蒙古鐵騎和探馬赤軍,一起壓制新色目軍,已經是元廷的策略。 為此,忽必烈不但提升了漢軍的地位,還把漢軍完全編入侍衛親軍。 這也是為何漢軍死心塌地的愿意跟隨元廷西遷的原因。因為去了西方,他們將成為上等人,成為蒙古人最可靠的助手。他們的家人,也將過上好日子。 所以,昔里別金等蒙古將帥心里其實并不在乎新色目兵的死活,他們只在意能否完成既定戰略。 他們已經開始心疼漢軍的傷亡,卻不會心疼新色目人的傷亡。西方的新色目人有的是,死了再招募就是了。 元軍大帳內燒著往往的牛糞火堆。 “這幾日,你們的仗打的很好,無論成敗,本帥都會為你們向大汗請功,增加你們的莊園和奴隸。”昔里別金畫著大餅,“本帥還會告訴太子殿下和哈力法(安西王),提升你們的教職。” 損失慘重的西域將領們,這才一個個露出笑容。 增加莊園奴隸,提升教職,本就是這些土酋最想要的。 不然,為何要自備武器戰馬,跟隨大元征戰呢? “大帥,我等永遠忠于大元,忠于大汗,忠于太子和哈力法。大帥直說就是,接下來怎么打。”一個回鶻將領表態說道。 “今日我軍新敗,再繼續強攻皋蘭山,已經不是上策。”昔里別金摸著小辮子道,“那干脆舍棄皋蘭山,再入黃河。” 再入黃河?退兵? 眾將面面相覷。好不容易打過黃河,就要退兵了? 漢軍大將張顯帖木兒聞言卻是眼睛一亮,“大帥的意思,是先入黃河,在順著黃河冰面南下,去定西,然后在定西登岸,再入渭水,沿著渭水冰面東入關中?” 昔里別金點頭,很贊許的看了張顯帖木兒一樣。 張顯帖木兒是張弘范之侄,也是忽必烈信重的世候將領,他想了想又覺得不妥,斟酌著說道: “大帥,此刻的確能打唐軍一個措手不及。可關中唐軍,多半也會從渭水冰面西進,我軍很可能還沒到關中,就和關中唐軍在路上相遇。” “而且,我軍眼下只剩六七萬人能戰,戰馬也損失了五萬匹,新逢大敗,士氣低迷,將士們都心生退意。孤軍深入關中,又如何能打敗文天祥?恐怕要全軍覆沒啊。” 昔里別金笑道:“你能想到這些,可算是個聰明的獵人。不過,誰說我要去關中?” 張顯轉而一想,立刻就明白了。 “大帥好計策啊!” 張顯一拍大腿,“原來大帥是要從渭水北上,經過清水進入關隴道,占了關山草原和固關,長寧關。如此一來,我大軍就可封鎖關隴道,蟄伏在隴山,還能奪了關山草原的唐軍戰馬!” 昔里別金哈哈大笑道:“就是如此!關中唐軍,怎么也要四五日后才來,我軍完全可以提前從渭水經清水,直入隴山道!到時,唐軍再多,也很難在山中施展。” “我軍只要堅守關隴古道一段時日,等渭河的冰一化,就能掐斷隴右和關中聯系。到時,朝廷的援軍也到了,隴右和關隴道就落入我大元手中!” 昔里別金一邊說一邊在沙盤上演示,對陜西地形不熟的幾個西域都元帥,也都明白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