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909、910節(jié) 天皇進宮打秋風-《葬元》


    第(2/3)頁

    “傳旨內政府,封銀圓一千給徐山。另,擇洛陽三進官宅一處,送與徐山。”李洛一邊說一邊寫下一道賞賜手札,拿出隨身印簽“洛寧真人”一蓋。

    “遵旨!”康西接過賞賜手札,領命去宮中內政府衙門。

    事實上,作為天子身邊的中官常侍,康西本身就是內政府的三名堂官之一。但仍然要走程序。

    帝后賞賜臣子錢財,也分等級。價值很大的,往往用國庫,需要下敕令或懿旨,需要用璽,還需要下達到財部用部印。

    這種重大賞賜,一般是賞賜對國家有大功的臣子。

    用天子內庫的賞賜,往往數(shù)額并不大,不需要下敕旨或懿旨,但要有帝后手札,要蓋帝后隨身小印。

    李洛的“洛寧真人”隨身小印,除了在御筆書畫上蓋印,主要就是用于一般賞賜了。

    按照唐宮制度,天子是不能隨口賞賜,而沒有任何法律文書的。不然的話,怎么做賬?怎么核對庫藏收支數(shù)目?皇帝說賞就賞,沒有相應文書為憑,那就是縱容宮人貪污。

    所以,哪怕李洛和崔秀寧賞賜宮人幾塊銀圓或一斤白糖,也必須要寫手札,賬目算的門清。

    甚至,內政府還有專門掌管賞賜的衙司。他賞賜什么,崔秀寧賞什么,賞給誰,都要登記在案,一清二楚。

    李洛知道,就是到了清末,慈禧妖婆高興了一賞賜,也往往是張口就來,然后李蓮英等人就指派太監(jiān)直接去庫房拿東西。

    這個過程,就是中飽私囊的好機會。時間長了,宮中庫房的賬目完全是亂的,沒有人知道應該有多少數(shù)目。

    相對而言,唐宮的內庫管理極其嚴格規(guī)范,采用的是后世財務制度。宮中任何用度,收支和財務都要分門別類,各有賬目,很難作假。

    所以,龜山父子聽到賞賜固然高興的連連磕頭謝恩,卻也驚訝皇帝賞賜還專門寫手令用小印。

    他們當年做天皇時,也經常在宮中賞賜臣下,可往往只是隨性開口而已。甚至,前面賞賜多少東西,后面自己都忘記了。

    如今看到大唐天子的做派,兩人不禁有些汗顏。

    以小見大,由此可見皇帝處事,當真事無巨細大有章法。簡單一個賞賜,就能看出大唐吏治如何了。

    “今日是除夕,安家之后,你們好好過個年。年后,朕自然有旨意到。”李洛說道。

    對于亡國之君,李洛一直比較寬厚。能用則用,能養(yǎng)則養(yǎng)。只要沒有威脅,李洛不介意讓他們當個富貴閑人。

    這也算是為后世積德。萬一有天大唐滅亡,李氏也不至于太凄慘。

    “臣謝陛下隆恩,萬歲…”徐家父子熱淚盈眶的謝恩。

    大唐皇帝念舊,他們總算能過上安穩(wěn)的日子了。

    至于恢復“神國”之念,兩人早就不抱幻想。他們雖然不知道曾經的神國今日的瀛州如何,卻知道以唐主的手段和胸懷,瀛州百姓的日子差不多哪里去,要復國根本就是癡人說夢。

    “陛下,微臣懇請,拆分瀛州為二。”徐山忽然鼓起勇氣說道。

    這就是表忠心了。

    “哦?拆分瀛州?嗯,徐卿說說看?!崩盥逍σ饕鞯恼f道。

    他本就有拆分瀛州的念頭,只不過不是當務之急,還沒有實施罷了。龜山能主動提出來,倒是識相的小機靈啊。

    徐山正色道:“瀛州南北下場,何止千里,其實并不算小國…小州,不便于大唐治理。微臣以為,可將本州關西,連同筑紫島(九州島)和四國島,設為一州。關東和陸奧以及北方蝦夷島,另設為一州?!?

    李洛點頭,“徐卿亦中原后裔,熟知經典。以你之見,州名為何?”

    徐山回答:“西為瀛州,以京都為首府;關東和北方,名為伊州。因為,其境內有名山曰伊吹山,是以名之?!?

    “瀛州,伊州?!崩盥寰従忺c頭,“伊州之名,甚美。那關東和本州之北以及蝦夷島,就設為伊州。”

    他覺得很不錯,決定采用這龜山天皇的建議。

    “還有,你侄女徐姈(姈子公主)如今是臨安太上道宮天師道官,你可以去臨安看望她。嗯,她知道你來洛陽,應該會來拜見你?!崩盥逄崞鹨呀洺蔀榇蟮拦俚男鞀?。

    “陛下隆恩,如同再造,臣感激涕零!”徐家父子真的很感激李洛對姈子的照顧。

    等到龜山父子陛辭出宮,李洛神色古怪的對崔秀寧笑道:“想不到號稱萬世一系的日國天皇,今日竟然跑到我們面前打秋風,表忠心。后世狂妄的日國,也成了大唐州郡?!?

    崔秀寧也有些得意,“可不是么?瀛州百姓漢化很快,幾乎全部成為天道信士,快和漢人沒有分別了。除了瀛州,交州的漢化更快。現(xiàn)在的交州(安南)人,已經與漢人無異?!?

    “那當然?!崩盥搴烈桓崩硭斎坏纳裆?,“交州本就是華夏一部分,被中原王朝統(tǒng)治千年,才獨立多少年?他們本就是漢人后裔?!?

    崔秀寧道:“高麗的漢化也很快,要不了幾年,和漢人也沒啥分別了。本地州郡,漢化最慢的,是緬州和象州。這兩州要全面完成漢化,起碼還要二十年。不過,兩州百姓,對大唐還是很認可?!?

    李洛點頭,“這符合我的預期。緬州和象州,二十年內完全漢化就成。至于南陽都護府、恒北都護府、呂馬羅三州,本就算殖民地,多久漢化我不在乎?!?

    崔秀寧也認同,“這些地方,漢化太快反而不是好事,和本土要有分別,還要防止技術擴散。”

    按照李洛的設定,這些地方什么時候完成漢化,才有資格成為本土,百姓才有資格成為正式國民。不然,永遠是二等人三等人甚至四等人。

    大唐必須要分層次治理,內外有別,尊華輕夷,才能避免內卷。大唐需要殖民地的輸血,造就史無前例的大盛世,令華夏底蘊提升一個大臺階。

    縱觀古今中外的歷史,從沒有一個強大的國家,是單純靠和平力量真正崛起的。如果有,那就不算真正的崛起,不算真正的強大。

    后世有一群人被西方忽悠殘了,一方面鼓吹什么種族平等,一方面對西方令人發(fā)指的種族罪行閉口不談……寇可往,我不可往。

    森林當中,最喜歡談種族平等的是食草動物,因為不想被吃掉??蓡栴}是,種族平等了,虎狼吃什么呢?這不是強人所難么?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