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7、938節 不怕大唐之怒么?-《葬元》
第(3/3)頁
他本人認為,這些事物,乃是天竺和苯教遺毒,實與佛法慈悲背道而馳,屬于夜叉道。
但,八思巴的特點又是,凡事不強求。他無意通過改革的方式,強迫密宗僧人放棄這些夜叉道。在他看來,這同樣也是“強人所不欲”。
在世俗之人看來,這當然是不作為。或許在他自己看來,這就是“不放不往,持我心念。”。
這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可實在是有些不作為了。可事實上,他也很清楚,就算他要改革密宗,也做不到。
八思巴精通漢語,雙方的交流毫無障礙。
年輕僧人道:“既然大師如此淡然世外,為何當初蒙古大軍占領吐蕃,大師還要親自去見忽必烈,為吐蕃人請命,接受元廷國師帝師之職呢?”
這就是誅心之問了。
八思巴淡淡一笑,“為吐蕃蒼生,也為佛家昌盛耳。此,本就是老衲之緣法,隨心而至,隨行而去也。”
好吧。兩個特務服了,一時竟然無法可說。
過了一會兒,一個僧人喝了一口酥油茶,問道:“那么,大唐天兵今來,大師就不怕吐蕃蒼生受苦,不怕佛家不再昌盛了么?”
語氣大有咄咄逼人之意。
八思巴垂下眼簾,“正因為是大唐來,是以老衲不怕吐蕃蒼生受苦,也不怕佛教受難。是以,老衲何不作壁上觀。”
什么?
兩個特務對視一眼,目中都露出苦笑。
這老和尚…
他說的沒錯啊。既然猜到大唐來吐蕃不會讓吐蕃百姓受苦,那么他為何還要插手呢?
這就是他不愿意和大唐合作的理由么?
另一個特務冷笑道:“大師之言,怕是說對了一半。陛下仁慈,乃不世出之圣人,視吐蕃子民為己出,當然不會為難吐蕃百姓。王師本就是大光明菩薩,為解救吐蕃蒼生而來。”
“可是,大師為何如此篤定,大唐不會難為密宗呢?大師難道不知道,大唐以道為國教么?呵,我大唐對佛教,可并不寬容。要是大師不與王師合作,就不怕王師之怒,佛塔喋血么?”
威脅,肆無忌憚的威脅!
大寶法王微微一笑,手做拈花狀,“大唐以道為國教不假。可佛本是道,佛可為佛,佛可為道。”
他指指西邊,“西域苦多,非佛法無以普度蒼生。是以,佛家無恙,密宗亦無恙,此亦緣法,也就是你們所說的天道了。”
兩個特務面面相覷,都從對方目中看出了驚訝之色。
這個八思巴,實在是太聰明了!
不服不行啊。
八思巴竟然猜到了,大唐不會把密宗怎么樣。不但不會滅了密宗,還會用密宗來“教化”西域,用密宗來對付西邊的某某教。
這可是大唐沒有宣之于口的大略,竟然被八思巴洞如觀火。
這個八思巴,對大唐國策可謂一清二楚。
兩人當即收起了姿態,一起行禮。其中一個特務說道:
“大師妙語,我等佩服。只是眼下大戰將起,實與吐蕃百姓不利,陛下仁慈,自不愿大軍做造殺傷。還請大師出面,號召吐蕃歸唐。如此,大戰消解,大痛變小痛,長痛變短痛,勝造七級浮屠啊。”
八思巴還沒有說話,突然一個僧人神色有意的進來,“法王,大司徒和白蘭法王,帶著很多貴族和寺主,要見法王,似乎來者不善。他們還說,法王身邊可能來了唐國奸細,挾持了法王。”
八思巴心腹弟子桑格說道:“師尊,如此下去,薩迦寺怕是有大禍了。”
八思巴閉上眼睛,神色淡然的思索一會兒,緩緩張開眼睛,“終究是娑婆世界,羈絆是常。”
說完,對兩個特務說道:“老衲愿為大唐祈福,愿吐蕃安寧祥和。”
特務們頓時松了口氣,一起笑道:“大師果真智慧,不愧是一代高僧。大師放心,密宗在西邊,自有一番天地!西域當年曾是佛國,將來,必重回佛光之下也。”
ps:蟹蟹大家的支持!明天為新盟主“撐犁孤涂”大大加更!求月票啊!《葬元》的書友大大最給力了,滿萬不可敵啊,希望一如既往的支持我,晚安!有時間別忘記出門踏踏青,不要辜負了三月春光。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