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7、948節 文武之爭-《葬元》
第(3/3)頁
“馬上要構筑金山防線,明年還要對西域用兵,還要對波斯用兵!仗還沒打完,就要和將士計較錢糧么!”
財部尚書臉色也不好看了,“大司馬,我可沒說給戍邊津貼不對!這是皇后陛下的意思,我安敢不尊?我的意思,是這筆錢這么定,應該交給財部。兵部自己定,我們信不過?!?
“我們信不過?”都烈冷笑,“你們是誰?是文臣么?某還真不信,文官們都是這個意思。戍邊津貼,事關將士福祉,本就是兵部分內之事,為何不能定,反要交給你們?你們定一點點錢,將士會滿意?”
警部尚書也出列幫腔,“大司馬說的對。這軍費和治安費,兵部和警部當然繞不住去,怎么讓財部來定?財部巴不得不出錢,這是明擺著的事。”
“沒錯,一百三十萬軍警,每年是要花很多錢糧。可是那么多鄉村官吏,那么多鄉村教師,總算文吏吧?難道花的錢少了?”
禮部尚書也不滿了,“這話就不對了。鄉村官吏是多,俸祿開支也不小,可鄉村官吏,大半都是退役武士警士擔任,說起來也應該算是兵部警部的開銷才對。哼,大唐國庫,一半都花在軍警身上,這是事實。財部難道不應該把關么?”
“好了!”崔秀寧眼看文武雙方越來越多的人參與爭執,真的有點生氣了。
媽蛋,為了錢,就在朝堂上開始爭吵,當老娘是假的?
眾人立刻一起低頭,不敢吱聲。
“橫豎每年不過多支出兩百多萬銀圓而已。津貼銀怎么定,那些人該領,就讓兵部和財部會同商議著辦。兵部不要獅子大開口,財部也不要太過節約?!?
崔秀寧似乎是和稀泥般的說道。
她心中很清楚,隨著大唐越來越穩固,朝廷的文武之爭,終于難以避免的出現了。
這是無解的問題。就是后世,也存在。
說起來,還是利益之爭。國庫的錢糧就是那么多,武人花多了,文人們就要少花。武人的地位越來越高,文人們心中也失落,害怕失去話語權。
這些年,軍費和治安費開支浩大,可因為元軍還在中原,軍事壓倒一切,文官們也沒說什么。
可隨著中原恢復,文官們終于越來越不耐煩了。
他們認為,武士們越來越目中無人,開始給武士扣上跋扈的帽子。
甚至有大臣在私下商議,奏請裁軍,削減軍費,減輕朝廷負擔。
但是,崔秀寧只能壓制文武之爭,卻無法消弭。
而對于大唐這樣的體制來說,一旦不打仗了,文武之爭帶來的后果,就是朝廷內卷,相互爭利。
這當然也是文武制衡,說起來也有好處,但弊端同樣明顯。
退朝之后,崔秀寧回到寢宮,沉思良久。
想了很久,都想不出消除將來文武內卷的辦法。
似乎,是無解的。
后世是純粹的文官政府,軍人們完全靠邊站,可那是因為現代屬于后火器時代,軍人比例很小,軍人的武人性質也極大弱化了。
可在古代,顯然無法套用后世那一套。不然的話,不久的將來,就會再次出現以文馭武,文貴武賤的局面。
只要沒有仗打了,得天獨厚的文官們很快就能占據優勢。若是有十年八年太平,他們就會認為,軍餉太多了,還要繼續削減,再削減。
ps:大家晚安,蟹蟹支持。關于怎么調和文武,制度上有更好的辦法么?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