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957、958節(jié) 《洛陽和議》…財務收支-《葬元》


    第(1/3)頁

    李洛正坐在龍案上,身穿黑底龍紋袞服,頭戴十二旈冠冕,胸前掛龍鳳呈祥玉符,腰間配劍名“龍牙”,乃是大朝時的服飾。

    威嚴,肅重,高貴,大氣。

    而今日其實只是常朝。

    這當然是因為十國使節(jié)入京覲見,才改公服為袞服,彰顯漢家天子威儀,展示華夏禮服之堂皇。

    這一身裝束,令大唐皇帝的威嚴更加厚重。天竺六國使臣見到威嚴如濕婆神的大唐皇帝,都是謹小慎微,惴惴不安,大冷天的渾身冒汗,唯恐惹來唐皇之怒。

    六國在耕牛戰(zhàn)爭中慘敗后,立刻開始了解東方的大唐。這不了解還好,一了解真就嚇了一跳。

    原來,唐王李洛是曾經(jīng)的大唐后裔,李世民的后代。李世民和大唐,天竺貴族們還是知道的。當年,那個大唐就曾打敗過天竺。

    想不到,李洛在大唐滅亡數(shù)百年后,又重新復國了。不但復國,還打敗了天下無敵的蒙古人,將元廷趕出了東方。

    這幾年,唐軍四出征伐,開疆拓土,連滅多國,不但雄踞東方,還占了天竺之北,稱霸南洋,虎視天下。

    不久前,還平了吐蕃,進軍大漠。

    如此兵威,蒙古大軍亦不可擋,更何況他們六國?

    唐廷有精兵百萬,不但霸道強橫,火器犀利,還有梁、衛(wèi)、宋三國在天竺為爪牙,誰敢不服?

    這次北上一路走來,看見大唐地大物博,國泰民安,天下富庶,連乞丐流民都難以見到,到處都是一派井井有條的勃勃氣象,可以想象大唐的強大。

    倘若拒絕唐主,他們的國還能保得住么?得罪大唐的后果會是什么?

    李洛暫時放過六國使臣,漠然問道:“禮部,天竺六國來朝,為何錫蘭國和曼索拉國卻沒有來?難道是不服大唐么?”

    同樣穿戴禮服梁冠的吳鎮(zhèn)樓出列奏道:“啟稟陛下,錫蘭和曼索拉有意怠慢,心存不恭,不知天朝之威,是以抗拒不朝,罪莫大焉?!?

    嶺南商人立刻將君臣之間的對話翻譯給天竺六國使臣。

    六國使臣聽了,一邊暗笑錫蘭國和曼索拉國托大,一邊想看看唐廷怎么做。

    這兩國不來的原因,他們都是知道的。錫蘭(斯里蘭卡)雖只是百萬人口的小國,卻孤懸海外,以為大海相隔,是以有恃無恐。

    而曼索拉國多信某某教,民風彪悍,又有波斯的元軍撐腰,所以才抗拒不來。

    “都滅了吧。”唐主語氣平淡的說道,如同再說一件日常小事。

    “鄭和擬旨,令南洋水師都督羅昱為伏波大將軍,率領水師一萬,陸戰(zhàn)隊一萬,滅錫蘭國,絕其社稷,擒其君長于朕前?!?

    “遵旨!”鄭和神色振奮的說道,水師終于有大仗打了。

    李洛繼續(xù)道:“軍師府再擬旨,令都督天竺諸軍事、太尉陳淑楨為討逆大將軍,以梁王蕭焱為副帥,抽調(diào)恒北駐軍兩萬、梁軍一萬、理軍一萬,衛(wèi)軍一萬,征討曼索拉國,滅之。”

    “遵旨!”

    一言而滅人國!

    天竺六國使臣聽到翻譯后,無不膽戰(zhàn)心驚。

    竟然是…說滅國就滅國?

    怎么就像喝涼水一樣?

    如此霸道,真的是可怕啊。

    更可怕的是,大唐似乎根本沒出什么力氣,聽上去只是小打小鬧而已。滿朝文武都沒當回事,全部一副理所當然,風輕云淡的神色。

    李洛這才看向六國使臣,露出一絲令人心悸的微笑,不疾不徐的說道:

    “你們,尊大唐為宗主,那就是大唐之藩屬。爾之國王,非大唐冊封不得登位。爾之外交和戰(zhàn),非大唐允許,不得自傳。爾等世世代代奉大唐皇帝為君,以為人間神靈,自居為臣仆。爾等,可能做到么?”

    等到嶺南商人翻譯過來,六國使臣哪敢說個不字?聽完一起行禮道:“下國愿意,愿意…”

    實力最強的雅達瓦國使臣大著膽子說道:“大皇帝陛下,我們尊大唐為宗主上國,要是我們被敵國攻擊,或出現(xiàn)內(nèi)亂,大唐可以幫助我們嗎?”

    李洛聽完翻譯后微微點頭:

    “大唐藩國,分為親藩,內(nèi)藩,外藩三等。爾等六國,不算諸夏之國,只是外藩。爾等國有內(nèi)亂,大唐可管可不管。不過,若有敵國相攻,大唐是必管的。大唐藩屬,不容他國攻打?!?

    意思就是,你們國內(nèi)打生打死,大唐不想管但不是一定不能管。只有你們遭受他國攻打,大唐才管。

    按照《大唐律典》,大唐藩國分為近藩,內(nèi)藩,外藩三等,待遇和義務都不相同。

    親藩,是李氏皇族分封在海外的諸侯國,不但外交要聽從中央,就連國內(nèi)重要的軍政大事,也要報請中央朝廷同意,必須和中央朝廷保持高度一致。

    按照規(guī)定,后世哪個親藩諸侯悖離中央,行分裂之舉,其兄弟子侄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取而代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