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讓農家舍棄田土,就像要文士拋棄筆墨,武士拋棄刀劍一樣困難。 趙慶只能看向妹子樂娘,“樂娘,儂是女子,力氣小,在家中幫不上太多忙,又到了出嫁的年紀,就算在家中,也待不了多久了。儂跟阿兄去長安,阿兄有個戰友,也是武士,長的一表人才,為人也靠譜,阿兄把儂嫁與他,圓了儂的終身大事,爹娘也放心了。” 樂娘頓時露出羞澀之極的神色,低頭絞著衣角,紅暈生頰,明眸流轉,“阿兄啊…” “哈哈哈!”趙父爽朗的大笑,“這個好,這個好!樂娘,儂反正要嫁人,還不如跟了你阿兄去長安,嫁給武士,總比你嫁在本鄉本村當村婦強的多!” 趙母也高興的連說好。 吳縣是出了名的男多女少,鄉下后生娶妻難。雖說圣人從海外遷了不少未嫁女子落戶,可是數量還是不夠,娶妻仍舊不易,打光棍的十之三四。不然,縣城中的青樓,生意何至于那么紅火? 本來,女兒是用來給兒子換親的。可是長子有了大出息,根本不愁娶。連帶小兒子也沾光不愁娶了,也就不用和誰家換親了。 趙慶給妹子做了決定,“那就這么定了。放心,阿兄處的人,不會錯!他也不敢欺負儂!以我妹子的性情樣貌,伊也不會不愿意!” “阿兄啊…”樂娘羞不可抑,放下碗筷,站起來跺跺腳,一扭頭,就小鹿般逃回自己屋里了。 趙慶哈哈一笑,他哪里看不出,妹子是愿意去長安的? 唉,女大外向,誠不我欺。 “儂也別光說樂娘,倒是說說你自己。”趙母笑瞇瞇的,“娘已經為你準備了一門婚事,就等儂回來哩。”她拍拍兒子的手,“準備了兩家女子,都是本鄉的好女子。” 趙慶也知道自己該辦婚事了。他也毫無扭捏之態,“娘,隔壁的文菜,許了人沒有?” “喔唷!”趙母很是夸張的一拍手,“巧了不是?儂回來可是見過伊了?是個好女子吧?娘告訴你,給你選的兩個,其中一個就是她!” 趙母很是得意。 自從兒子當了武士有了官身的消息傳回,本鄉有待嫁女子人家請的媒人,那是來了一撥又一撥,真真是讓自己家挑來著。 別人家的后生,哪里有這個風光? “這兩家女子,都是好的。文菜雖然是瀛州人,但長得真是惹人憐,又很是知禮。還有顧家的女子,大戶人家的女公子,識文斷字…”趙母越說越高興。 趙慶訝然道:“顧家女子?不會是顧氏女郎吧?” 趙父笑道:“誰說不是,就是伊。儂想不到吧,顧家女咱也能娶了!這要是換了以前,想都不要想。” 趙父也滿臉都是揚眉吐氣的自豪神色。 顧氏,曾是本地大戶,良田萬畝,仆從成群,千百年前就很有來頭。趙家,本來還是顧氏的佃戶。 不光是趙家,整個滸墅鄉,總有數百家是顧氏佃戶! 那時,高高在上的顧氏本就不會把趙家這樣的佃戶當一回事。 然而,等到圣天子趕走韃子,坐了江山,就完全不同了。 當時還是唐公的圣天子,一道詔命下來,就是均田令啊。顧氏的田土財產,絕大多數都被沒收了,只留一點分給族人。 威風好多年的顧氏,好大一個家族四分五裂,顧氏家主成了一個普通的富戶。 雖然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顧氏家主比一般農戶還是要富裕不少,可也是徹底敗落了。 原本金鳳凰一般的顧氏嫡女,竟然也愿意和曾經的佃戶結親了。 趙慶搖頭道:“兒是禁軍,還是武士,娶被沒收田土的豪紳之女,不妥。就苦菜子吧,嗯,就是文菜。” 趙父有點失望,但還是聽從兒子的話,“既是這般,那就娶了文菜。唉,這顧家女郎倒是可惜了。” 他最中意的,其實是顧家女。不為其他,就是覺得爽氣。可如今聽說娶顧家女可能不利于兒子前程,就只能作罷。 反正那文菜,也很是不錯。 趙母高興的說道,“我這就去找媒人,下聘禮!” “娘,”趙慶提醒道,“大唐有制度,彩禮嫁妝嚴禁攀比,要是超了額,就是違道僭越。” “老娘曉得!無需儂提醒老娘!”趙母道,“不就是不能超過十塊銀圓的東西么!八塊總成吧!” 趙慶從懷中掏出一個冊子,退到趙父之前,“爹,這叫存折,上面存著整整一百銀圓,憑此折,戶口簿,身份牌,提銀號,就可到郡城大唐銀行分行提取銀圓。” 說完,趙慶又拿出一張小紙條,上面寫著八個漢字,“這是存折的提銀號。要用銀子時,就可去郡城取,不用時就不要取,一來放在家中不安全,二來存在銀行還有利息。” 趙父手有些顫抖的接過東西,心中很是激動。 一百銀圓啊。 好大一筆錢! 頂的上一家人幾年的收入了。 這是兒子省下來的軍餉。 “大郎,住在京師長安大不易啊,這些銀圓,還是你拿回去。我們在家,也夠嚼用。你在長安卻是多有用錢之處。”趙父退回存折。 存折,他當然早就聽說過,但還是第一次見。聽說郡城中有什么銀行,就可用這存折來存銀取銀,方便的很,而且很是保險。 但一句話說回來,農家能有幾個銀圓?犯不著走那么遠去存到郡城銀行。 “爹,這銀子必須拿著。”趙慶不容置疑的說道,“兒每季都有俸祿,無礙的。咱家的宅子太老,也要花錢重新修建一個像樣的,這樣二郎也能更好娶親。還有,咱家也要修個祠堂。” “行。那爹就收下了。”趙慶欣慰萬分的說道。 一百銀圓啊,乖乖了不得! 我家也可以修祠堂了。 “你去忠武道社祭拜一下,還有祖墳。”趙父吩咐兒子。 ………… 唐宮今年的除夕宴,顯得氣氛有些壓抑。 太上皇走了,太子還在嵯峨山守陵,一下少了兩個重要家族成員。 因為喪禮,宮中也不能有什么節日氣氛。 李洛和崔秀寧陪著孩子們隨便對付過了除夕夜宴,賞賜了皇子公主和宮人們壓歲,就一起回到乾坤宮。 大雪中的長安,萬家燈火,加上三千盞路燈,顯得美輪美奐。這是天下最美的不夜城。可因為喪禮,同樣沒有什么節日氣氛,人們各回各坊,各大街道都是行人寂寥車馬稀,只有巡街的值班警士,在各處游弋。 “今年是我們在長安過的第一個除夕。”崔秀寧道,“想不到會是這樣。要不是義父走了,真該好好熱鬧熱鬧。” 李洛拉過崔秀寧的手,“你的手有些涼,我給你捂捂。” 崔秀寧順勢依偎在李洛懷里,環顧華美瑰麗的宮室,目中露出一絲追憶,“逃犯,你知道我想到什么了?” 李洛摸摸女人的秀發,“你想到江華島的那個小院子,我們在這個世界的第一個除夕夜。” 崔秀寧抬起螓首,秋眸中泛起氤氳的霧氣,“十幾年了。我記得,那晚我們吃的是咸菜餃子,用吊鍋煮的。你包的餃子,真丑。家里有幾只狐貍,外面還有兩頭牛。我怕牛冷,還給他們蓋了稻草。” 李洛也露出緬懷的笑容,“是啊,吃完餃子,你在屋里洗澡,我在外面給你把風。屋子四處漏風,燒著火塘也不暖和。” “暖和。”崔秀寧笑道,“有你陪著我,想起來一點不冷。” 李洛沒有說話,只是緊緊抱著崔秀寧,兩人靜靜聽著殿外的風雪聲,心中既靜謐慰貼無比,又感覺到一種時空的光怪陸離。似乎,不在這皇宮大內,而是置身于蒼茫星空。 兩人靜靜依偎了很久,崔秀寧才換了個姿勢,打破寂靜說道:“洛,你說,我們建立的大唐,能堅持多少年?會不會曇花一現,歷史又回到原點?我們真的能改變后世的歷史么?” 對于這個命題,李洛也不敢給出肯定的回答。 誰知道呢? 以后的事,只有天知道。 歷史,實在是太吊詭了。 不過男人還是安慰著拍著女人的背,“我們總結了古今中外的很多教訓,基礎之牢,空前絕后。制度設計上,我們基于古代現實,已經做到最大限度的優化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