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有趣的50分大戰開始了。 哪個隊先拿到50分,哪個球隊就獲得勝利。 這種類似網球、乒乓球的累分制,和一般籃球比賽不同的地方在于,成功率變得尤其重要。 反正時間是無限的,暫時落后也不用著急,死死咬住,提升自己的進攻成功率,率先拿到50分即可。 從這點上來說,泰倫-盧的選人反而更有針對性,他拿到了扎克-蘭多夫這個關鍵的低位進攻點。 科爾為了首選庫里,給了泰倫-盧連拿哈登和蘭多夫的機會,所以在陣容上泰倫-盧隊略占優勢。 而科爾占優的自然是他的戰術安排,小加索爾-庫里的內外連線搭配一直是他理想中的組合。 和傳統的一內一外搭配組合不同,在科爾的想法中,小加索爾的高位策應能力和庫里的無球跑位能力可以完美結合起來。 所以,他們倆的內外搭配是加索爾外,庫里內。 如果他成為主教練,還將著力開發小加索爾的中遠距離投籃能力。 這樣就能賦予這個組合更加全面無死角的進攻,再搭配側翼保羅-喬治、里基-戴維斯,和馬特-邦納的三分球,這套空間徹底拉開的陣容將沖擊全聯盟每個球隊的防線。 比賽剛一開始,跳球得手的小加索爾將球撥給了庫里,開啟了科爾隊的第一次進攻。 果然是全面空間拉開的陣型,高位小加索爾和庫里連續的擋拆,庫里突然一個傳球直塞到籃下。 保羅-喬治接球擺脫倫納德的防守,上籃拿下了比賽的第一分。 對庫里這樣的球員來說,空間越大,他發揮的余地就越大。 如果讓他像傳統后衛那樣定住傳球,接球突破,定點三分,對他的能力是一種浪費。 科爾隊先拔頭籌,而泰倫-盧隊沒有布置什么戰術,反正大家就照平時訓練的感覺和默契去打。 蘭多夫在低位要球,哈登傳球給到蘭多夫,小加索爾一對一盯防蘭胖子。 兩人比賽中是好搭檔,平時訓練的時候經常一對一對位。 蘭多夫身高206,打大前鋒,但實際比賽中對手經常用噸位高的大中鋒在防守他。 所以事實上,蘭多夫是個小打大的高手,經常面對比自己高大的防守人。 蘭多夫轉身走底線,利用強壯的臀部頂開小加索爾底邊擦板的上籃拿下兩分。 這球打的很扎實,雙方戰平。 科爾隊快速后場發球,庫里推進到前場。 泰倫-盧隊防守庫里的球員是費舍爾。 這是盧挑選球員時的一個敗筆。 他完全可以用更年輕的德拉季奇。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