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開局第一球,威斯布魯克和伊巴卡的擋拆,中路突破,分球給側翼杜蘭特。 杜蘭特面對喬治強突遭到小加索爾協防包夾,立刻分球給到高位伊巴卡,伊巴卡弧頂中距離跳投出手命中。 這球同樣在閔聰達的預料中,開局杜蘭特在傳球,想要用傳球帶動全隊的進攻。 “核心持球攻擊手會轉移球、傳球破包夾”,這在過去差不多15年的時間里,屬于攻擊手型球星成長道路上的必經之路。 之所以將這個時間跨度設置在15年,是因為這15年是巨星單打收益最高的時間,在球隊進攻戰術中,持球單打手的地位前所未有的突出。 再往前NBA雖然也是球星聯盟,但球星的單打相對來說沒有那么突出的地位,80年代最閃耀的兩顆巨星伯德和魔術師都不是頂尖單打高手。 喬丹雖然是締造這種局面的濫觴,也有可能是NBA歷史上最強的單打手,但實際看喬丹比賽會知道,在常規賽和相對輕松的比賽,他的單打是非常少的。 也就是21世紀前后這段時間,在強對抗比賽中才會出現大量一對一單打,從奧尼爾到鄧肯到科比到艾佛森、詹姆斯,乃至姚明,麥迪,持球單打已經成為場上一道風景線。 球迷愛看因為好看,球隊愛用因為好用,聯盟鼓勵,球星單打效率很高的。 不過單打這種明顯反團隊的操作,不論聯盟怎么鼓勵,比賽還是遵循基本規律的。 贏球要靠五個人,因此優秀的單打手必須搭配出色的出球、傳球能力,才能帶隊取得勝利。 杜蘭特正走在這條道路上,布魯克斯認為今年季后賽會是杜蘭特真正蛻變的一年。 首輪系列賽杜蘭特的場均助攻從常規賽的3.5個增加到了4個,他在努力用得分之外的方式幫助球隊。 反正很多NBA小故事都是這么說的,像科比,當他學會分享球,勝利和成功就在朝他招手。 開局雷霆打的不錯,快船進攻也很順暢,雙方你來我往,進攻效率都挺高,比分也是一路攀升。 第一節比賽結束,雙方打成了30:31,快船領先1分,杜蘭特首節沒有得分,他一直在助攻、傳球,送出了4次助攻,已經到上個系列賽的平均值了。 他感覺也很好,好像全隊都被他帶動了起來,他吸引了防守,隊友出現了空位,他傳到了,球進了,一切順暢極了。 第二節,比賽局面出現了一些變化,快船突然開始守一個聯防,遏制雷霆的突分。 同時,蘭多夫在低位連續強攻得手,快船打了雷霆一個7:0的小高潮,分差瞬間拉開到了8分。 這是閔聰達在賽前準備會上給出的一個重要建議,要適時的使用聯防改變場上局面,讓雷霆不適。 雷霆必須接招了,用什么招數? 杜蘭特能想到用什么戰術破解聯防嗎? 當然能,就是通過及時的轉移球找到45度側翼空檔,直接出手三分就行了。 投中三分球是破解聯防最好的方式,或者在罰球線附近有傳球型中鋒進行策應,這個雷霆沒有。 于是,杜蘭特試圖策應,指揮隊友跑位,尋找空檔傳球,讓隊友進三分。 這需要他和威斯布魯克之間有良好的配合默契。 結果暫停回來,威斯布魯克持球一腦袋沖進了三秒區,挑戰小加索爾。 遭到合圍,傳球失誤,快船反擊,倫納德風一樣殺過半場,接球輕松扣籃得手。 杜蘭特跑過來只能拿球后場發球,沖著威斯布魯克喊道:“聰明一點,聯防,不要亂沖,好好傳球。” 威斯布魯克點點頭,心里卻想,剛剛明明有個機會可以殺入籃下直接得分的…… 分差一下子就來到10分了。 這時候,杜蘭特和雷霆教練組,突然有點想念詹姆斯哈登。 如果他在,居中指揮破聯防的那個人不就有了么?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