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一個漫長的夏天過去,新賽季又將到來。 快船隊的訓練館開始熱鬧起來。 今年快船的訓練館換了一個全新的名字,叫油管訓練中心。 油管視頻網站買下了快船訓練館的冠名權,同時續約快船訓練服上的廣告位。 這是快船總冠軍效應的一個體現,他們和油管的合作在持續深入。 油管是看中了NBA網絡直播和快船這支球隊的巨大潛力。 他們預測,未來NBA一定會開放球衣上的廣告標識位。 屆時,油管一定會第一時間和快船開展合作,將他們的紅色小三角印到快船紅藍色的球衣上。 油管和快船之間的親密合作,都要從兩個黑人演員說起。 快船2011-2012賽季紀錄片《浪潮》,8月在全美上映。 這部影片綜合了快船前三個賽季的歷程,敘述了快船從09-10賽季開始,一步一個腳印,進入季后賽,黑八奇跡,新賽季殺入總決賽,0:2落后大翻盤等一系列過程,直到快船站上世界之巔。 這部長達兩個半小時的影片,還集合了快船很多珍貴歷史畫面,講述了快船30年悲慘的籃球經歷,與如今的首次輝煌形成鮮明對比。 影片沒有采用傳統的紀錄片模式,而是從幾個快船新老球迷的視角,進行交叉敘述,其中帶有不少搞笑幽默成分,中段停擺事件,多納西被刺殺,斯特恩腦梗發作,又加入了一些懸疑色彩,總的來說是一部非常有趣,很有觀賞性的影片。 這部影片加上快船奪冠的熱度,在暑期檔直接沖上了北美票房排行榜前列。 而更大的驚喜是海外市場,中國、歐洲市場的反饋都很不錯。 雖然沒有大熱,畢竟這部影片的受眾比較局限,可在票房上還是有不小的斬獲。 比之前的《姚明年》可要強多了,《姚明年》沒有抓住姚明剛剛登陸NBA時的熱度,拖了一段時間才上映,紀錄片的模式更是缺乏影院吸引力。 并且,《姚明年》講的終究是亞洲球員的個人經歷,說實話對北美地區觀眾的吸引力很有限。 而快船的第三部《浪潮》完全不同,它緊緊抓住了快船奪冠的熱點。 片子更是從賽季開始時就進行拍攝,擁有海量素材可供剪輯。 加上有前面兩部網絡片的加持,讓這部影片獲得了不小的成功。 好多著名的影評雜志、網站,以及體育雜志媒體都給出了很高的評價。 ESPN撰文稱,“《浪潮》通過洛杉磯快船的傳奇經歷,像全美展示了近年來NBA的重大變化,NBA正在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 《電影人》則發了評論,“從娛樂性來說,《浪潮》是一部合格的商業片,和《空中大灌籃》不相上下,但從它的敘事性、拍攝手法和深度來講,遠超《空中大灌籃》這樣的爆米花電影。這是一部兼具了商業和社會性的非典型性紀錄片,它必將在體育紀錄片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最終,《浪潮》這部影片在全球收獲了1.8億美元的票房收入,這對一部體育記錄性質的影片來說,已經是非常高的票房收入了。 因為片子的拍攝成本加起來也就1000多萬美元,沒有什么特效,演員成本更是幾乎沒有,就是拍攝時間特別長而已。 也就說是,這部電影毛利就一個多億,然后各方分成,再交交稅,快船隊分到了2000萬的利潤,給快船的現金流好好充實了一下。 為此,閔聰達氣得智齒疼了一個禮拜,一直到9月份新球館奠基儀式的時候才消了腫。 10月21號這天,喬丹-皮爾和邁克爾-基兩人又帶著攝制組出發,準備開始新一季的紀錄片拍攝。 他們第一個要拜訪的是快船的新科狀元安東尼-戴維斯。 第四部紀錄片,喬丹-皮爾已經提前想好了名字,就叫《The second》(第二個)。 這個名字有兩個寓意,第一是希望快船今年能再度拿到總冠軍,那將是球隊的第二個總冠軍。 第二個寓意,就是快船的第二個狀元秀,安東尼-戴維斯。 快船能不能拿到第二個總冠軍暫時還不好說。 但第二個狀元秀已經被收入囊中。 這部紀錄片開始的視角,就要從安東尼-戴維斯開始。 拍攝前兩天,攝制組就通知了安東尼-戴維斯。 一大早戴維斯一家從洛杉磯東北區的家中醒來,迎接攝制組的到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