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閔聰達感到很費解,為什么這么快就會有企業來接手華為中心的建設項目,而且整個過程他一點都不清楚。 短短兩三個禮拜時間啊,他以為好說歹說,也要拖上一年半載吧? 速度之快,過程之順利,簡直就是匪夷所思。 一直到好多年以后,一位喜歡運動的大領導到洛杉磯快船訪問,親切接見了閔聰達,他才知道,當初為什么華為中心那么快有中國企業來接手。 至于為什么整個過程他都被蒙在鼓里,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他被“架空”了呀。 閔聰達從進入快船以來,為了讓快船破產,一直都是采取“放羊”的態度進行管理。 這也不管,那也不管,大方向上指個路,制定一些戰略計劃,剩下的就是交給下面人去處理。 他以為快船會在這種松散的管理下,越做越爛,卻沒想到三年多時間里,手下的人都取得了長足進步。 不是因為快船這批人以前有能力沒有被挖掘出來,而是兩個非常重要的原因:第一,錢管夠;第二,管的少。 籃球本質上屬于第三產業,是娛樂服務行業的一種,和第一產業的農業與第二產業的工業不同,對“個性”、“才華”的需求更高,個人的作用在這個行業被放大。 有些地區或者某些球隊為什么娛樂服務行業發展的不好,要么是管的少可是沒錢,要么是有錢了,但管的太多。 當然,也有又沒錢又管得多的,那這種地方基本就不存在娛樂服務產業。 閔聰達錢管夠,我不管你的做法,反而讓快船這個過去被壓抑的球隊逐漸釋放出了活力。 看看現在的快船隊,從上到下,從球員到員工,都以最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當中,認認真真做好每一件事。 上班摸魚?基本不存在,每天上班時間本來就不多,你還摸魚,那回家了干嘛呢? 畢竟自從閔聰達入主快船以來,球隊非球員的工作人員就沒有加過班。 再說了,像球探組的人加班干什么呢,反正基本不簽新球員。 快船的15人大名單簡直就像編制一樣,考上了基本無憂,有人走了才有人來頂。 像其他球隊那樣,三天兩頭試訓球員,短合同簽10天,10天之后又要換人。 有些球探一個賽季忙來忙去,做了幾大本的球員觀察筆記,到頭來他挖掘來的球員,都沒有一個球迷能記住,給球隊的貢獻也是少的可憐。 對快船球探來說,他們最辛苦的工作就是出差去中國,到中國去挖掘亞洲青年球員,這項工作的挑戰性更大一些。 本來前兩年大家都不愿意去,但今年開始,都想著申請去中國出差干點活兒,在洛杉磯太閑了! 當然,閑并沒有讓大家能力退化,相反很多人都在提升自己,從很多細節處為球隊做貢獻。 比如票務組的人自從09-10賽季開始,基本就沒有了售票壓力,KPI考核什么的全都取消了。 接線票務員的工作態度比過去好了可能有10倍,并且這兩個賽季票務組想著花樣的出票,還意外成功盤活了快船球票金融市場。 快船拿到冠軍,且戰績持續火爆,導致之前他們為了集資出售的長期季票價格不斷攀升,快船當然看不上低收高賣的那點差價,但讓這個票市火爆的一個作用,就是讓買票看快船比賽的人越來越多,這是一種變向的宣傳。 閔聰達管這些嗎?他當然不管,他天天看比賽、吃食堂、釣魚,哪有那閑工夫。 如果是別的經理,或者老板,比如斯特林那種葛朗臺,又要管員工,給的錢還少,誰愿意做這些有的沒的事情。 一個球隊上上下下上百號人,人其實并不多,大家就在同一個地方兩層樓里辦公。 從資產上來說,快船市值好幾億,但從規模上來講,上百號人其實就是一個中小型的公司。 一般來說,人越多,越不好管,像那種上萬人甚至十幾萬人的超大規模企業,如果用閔聰達這種放羊式的管理,可能短時間內真的會破產。 你不破產,也要被下面的人給瓜分了。 可是中小型公司,百來號人大家互相都認識。 長時間一起工作,大家就和家人、朋友一樣,凝聚力相當強。 有了閔聰達這個慷慨的領頭人,每天工作興致都很高。 不僅興致高,而且很尊重和崇拜閔聰達,大家知道斯瑪特先生怕麻煩,喜歡釣魚,不愛早起。 很多事你找他匯報,如果是好消息,他還懶得聽,搞不好還要訓斥你幾聲,“這算什么好消息!” 反而是一些不太好的消息,斯瑪特會一如既往的鼓勵、安慰,“沒事,這點小事不足掛齒!按照你的想法繼續好好做!” 慢慢的,快船上下已經形成了報憂不報喜的習慣,有好事先藏著,以后再說。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