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會議最終在一種愉快、祥和的氛圍中結束,眾人懷著對閔聰達的崇拜和信仰,心滿意足地離開會議室,投入到新賽季的準備工作中。 崇拜是必然的,任何一個總經理,四年把快船這樣的千年爛隊,帶到準王朝的地步,都是潑天之功。 現代籃球不比上古時期,球隊少,可以靠鉆制度空子,構建凱爾特人這樣的冠軍壟斷帝國。 任何一個球隊的崛起,都必然充滿著艱辛,反復失敗,反復試錯,天不假年,命不在我等等,充分體現最高競技體育的不易。 但閔聰達利用“獨到”的選秀眼光,“與眾不同”的管理制度,和強勁的籃球天賦,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在NBA這種實力為王的地方,他就是接受人們膜拜的王。 10月中旬,球隊訓練營開啟沒多久,快船的官方媒體和??怂褂皹I推出了球隊最新紀錄片《天啟》(Apocalypse),在北美地區院線上映。 喬丹-皮爾和邁克爾-基兩人,雖然平時拍的都是各種搞笑片,但在正片上的功力同樣深厚。 積累了整整一個賽季的快船素材,從賽季初期所向披靡,到輸給騎士結束連勝,到突然換帥送走史蒂夫-科爾,和騎士互換助理教練,球隊改變風格,中間還有利文斯頓感人的回歸,安東尼-戴維斯作為新秀的痛苦成長,一直到季后賽大殺特殺,滅湖人,屠灰熊,直至最后面對熱火銀河戰艦,丟了一個主場的情況下客場三連勝,有驚無險拿下總冠軍,內容可以說跌宕起伏,極為充實。 最為重要的是,在紀錄片中,加入了許多閔聰達的鏡頭和采訪,將閔聰達“人人有球打”,“勝利不重要,籃球更重要”,“冠軍不是一切,籃球才是一切”的理念深深烙入了紀錄片中。 在紀錄片最開始的第一個鏡頭,既不是快船奪冠,也不是奪冠游行,既不是快船艱苦的訓練,也不是對上個賽季的回顧——這些都是一般紀錄片的套路。 《天啟》的開頭,模仿了經典電影《教父》,以一個人的獨白開場,那就是閔聰達的采訪。 他在場邊接受Espn記者賽爾采訪時,關于“友誼第一,比賽第二”長篇演說,奠定了整部紀錄片的基調。 這讓《天啟》,這個快船球隊紀錄片的第四部,和往常的體育紀錄片有了本質區別——包括快船取得1.8億美元的第三部紀錄片《浪潮》。 《浪潮》本質上還是傳統的體育紀錄片,講了一個關于奮斗、拼搏、勝利和冠軍的傳統勵志故事。 《天啟》不同,用導演兼編劇,喬丹-皮爾的話說,“當紀錄片拍攝到第四部的時候,也意味著我們跟隨快船這個球隊已經是第四年了,說實話一開始我們根本沒想過,能跟隨一支職業球隊這么長時間。我們本以為只是一次,簡短的拍攝工作。但事實證明不是,快船是如此與眾不同,斯瑪特為快船隊注入了非凡的球隊文化和基因,不論是戰術理念還是關于籃球的哲學,他都是非常超前的。我用‘天啟’這個名字,事實上就是想表明,他的出現,仿佛是啟示錄一般,為快船這個球隊送來了一道光,一道非常亮眼,又特別的光芒。”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