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馬(1)-《漢鼎》
第(2/3)頁
劉鼎失望的說道:“如果有那么幾百匹就好了。”
那少婦有點疑惑地看了看他,猶豫著說道:“公子,你是要大批量購買戰馬的么?如果你要購買戰馬你應該到北方去。和回鶻人、突厥人又或者是黨項人交易,這里提供不了大數量的戰馬的。據我們的了解,整個池州地區,養馬的人也不過三四家,每年最多只有十幾匹黃驃馬可以出售的。”
劉鼎滿懷失望,隨后又說道:“你們家都是養馬的?”
那小女孩蹦蹦跳跳的說道:“我們家從貞觀元年就開始養馬了,我地爺爺,我的爺爺的爺爺,爺爺的爺爺的爺爺……”
劉鼎笑道:“知道啦。^^^^你們家養馬的本事很好。”
那少婦接過六十兩白銀,挽著小女孩的手,低聲說道:“這孩子。”
劉鼎說道:“你們家的男人呢?”
那小女孩說道:“我爸爸在家里鍘草啦!”
劉鼎對那少婦說道:“不好意思,冒昧問一下,我能到你們家去看看么?我想請教一些關于養馬的問題。”
那少婦友好地笑道:“自然歡迎,只是家什簡陋,不入公子法眼。”
一路上,劉鼎都和那小女孩閑聊著,那少婦名字叫做小蘊。似乎識得些許文字。走了不到小半個時辰,就看到一個小山包,山包下有一處三進三出的磚瓦屋,看起來才落成不久。唐末大多數民眾住的還是茅草屋,這種三進三出的磚瓦屋,是很少的,只有殷實的人家才能住得起,看來小蘊家的經濟情況還是不錯的。
門口有一個身材魁梧的中年人正在鍘草,雖然看不到相貌。但想必也是相貌堂堂地男子漢吧,虎背熊腰的。在那磚瓦屋的四周,種滿了各種花,有樹上長的,有地上長的。也有攀爬在籬笆上面地。五彩繽紛,異常艷麗。若不是親臨此境。也想不到就在郊外就有這個一個風景如畫地好去處。
在少婦小蘊的介紹下,劉鼎很快認識了這個男人。他叫做司馬長風,原來曾經在牧馬監干過。后來牧馬監撤消了,他就回到了池州老家,在附近養起了馬匹,每年都有出售五匹黃驃馬,日子倒也算過地不錯。閑聊了幾句,劉鼎就迫不及待的說道:“司馬大哥,聽說你一家人養馬已經有兩百年地歷史了。”
司馬長風謙虛的說道:“沒有,只有一百五十年左右。”
劉鼎急切說道:“是這樣子的,我想跟你請教一下關于戰馬的培育問題。”
司馬長風有些詫異的看著他,有點恍然大悟的說道:“這可怪異了,昨天才有一個叫做慕容初丹的,是個吐谷渾的小姑娘,來跟我討論問題,后來我們爭執無果,她說今天會邀人前來,莫非你們有約?她邀請的那個人莫非就是你?”
劉鼎愕然說道:“什么吐谷渾的小姑娘?我不知道啊。”
他忽然狐疑的說道:“吐谷渾的人怎么會跑到這里來?”
因為玉寄靈送給他的那塊祖母綠,是有關吐谷渾的,所以現在劉鼎對于吐谷渾的事情,還是比較關心的。如果玉寄靈的確是在幫助他,那么通過這顆祖母綠,也許能夠和吐谷渾的某個人拉上關系。吐谷渾現在的實力大大不如以前,赫連鐸最近也被打敗,但是吐谷渾畢竟也是游牧民族的一份子,只要能夠建立和他們的友好關系,搞到大批的戰馬就應該不成問題。
鷹揚軍要進攻長安,甚至是爭霸中原,都必須建立強大的騎兵。要建立強大的騎兵,就必須有足夠的戰馬,為了搞到足夠地戰馬。鷹揚軍全軍上下都在開動腦筋,坑蒙拐騙,什么樣的手段都想到了。然而,目前戰馬主要都集中在北方,集中在游牧民族的手中。劉鼎絞盡腦汁,暫時也沒有想到獲得大批量戰馬的可行辦法。
司馬長風說道:“這就不清楚了。我們大唐的政策是非常開放地,就算是突厥人,也沒有說不讓他們進來啊!”
劉鼎想想也是。
大唐的民族政策,其實是非常開放的,是真正的民族大融合。盡管北方民族不斷的南下侵略,可是內地漢人并不抗拒他們的到來,只要他們在內地沒有做犯法的事情。尤其是吐谷渾人,更加不會受到阻攔。吐谷渾和大唐的關系。向來都是最友好的,如果要選一個最強大地游牧民族,吐谷渾肯定名落孫山,但是如果選一個和大唐最友好的游牧民族,吐谷渾絕對榜上有名。
才說著,就聽到背后有人用銀鈴般的聲音說道:“司馬叔叔,我邀請的人不是他。”
劉鼎詫異回頭,卻看到兩個高挑的女子款款而來。
兩個女子的身材衣著都一模一樣,窈窕而高挑的身材。穿著兩截的短裙,中間偶爾露出潔白的小蠻腰。她們應該是雙胞胎姊妹,走路地動作都是完全相同的,舉手投足之間仿佛也有某種默契。從身材和動作來看,兩女的年紀應該不大,而且甚是秀美,只是兩人的臉上都覆蓋著面紗,面紗很厚,看不清楚容貌。\\\\\\更看不到兩人的表情。
司馬長風說道:“哦。”
劉鼎平靜的說道:“我只是路過而已。”
可以肯定,兩個吐谷渾的雙胞胎姐妹,都深深的看了他一眼。只是兩人的眼睛,也都籠罩在黑色面紗地后面,仿佛戴了厚厚的墨鏡。劉鼎無法觀察到她們的眼神和神態。按照他的了解。吐谷渾似乎并沒有阿拉伯婦女蒙面的風俗,不知道她們兩個為什么叫臉龐蒙起來。
那姑娘自我介紹叫慕容初丹。乃是來自吐谷渾,她身邊乃是她地姐姐慕容初彤。慕容初彤似乎不喜歡說話。只是輕輕地向司馬長風點點頭,算是行禮了。慕容初丹卻是老江湖了,很自然在劉鼎的身邊坐下來,并沒有絲毫地害羞之意,倒是慕容初彤默默的坐在旁邊,轉頭看著籬笆上地鮮花,似乎的確是來陪襯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