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故鄉啊! 車隊進入宜州城的時候,冬素恨不得不做停留,連夜趕回家。小滿比她反應更大,從進了宜州就總是想落淚。 大寶小寶被傳染了,也急切起來,兩人還跟冬素學方言,可惜的是,小滿會說麻城的方言,光州的她說得不標準。 而冬素說得標準,但是原主留下的本能,教人真不會啊,只能簡單教孩子們幾句打招呼的話。 讓她感動的是,才進宜州城,就看到青牛的身影,他和宜州官員一起接駕。 這小子還跟小時候一樣笨拙,跟冬素說話就臉紅,只敢跟小滿說: “我先回家跟阿爺說一聲。” 小滿很無語:“青牛哥你不會讓護衛跑腿嗎?阿爺讓你來接人,又不是讓你傳信的?” 青牛臉更紅了,大手在褲腿上搓著,甕聲甕氣地問:“你問問娘娘,可有啥事讓我做?” 冬素便讓他牽著大寶,去參加宜州官員請皇上的晚宴。 凌墨蕭不在別的州城參加官宴,但宜州不一樣,以前是他的封地,現在是沈林鐘的封地,對當地官員自然與別的地方不同。 青牛牽著堂姐的兒子,那感覺還算自在,可只要一想到,自己牽的是太子,是大夏儲君,立即就緊張起來,生怕太子摔了跌了。 大寶好笑地說:“青牛舅舅你的手好多汗啊!” 青牛更緊張了,又往褲腿上搓了搓。 凌墨蕭在行宮宴請宜州官員,冬素便宴請女眷,還有當地女官、醫護,宜州的女眷跟長安的完全不一樣。 若說長安的是典型高傲又浮夸的貴婦,那宜州女眷則像鄰家阿娘,對,像二姨母,爽朗又和氣。 她們真心尊敬女官和女醫護,視自己為皇后娘娘的娘家人,萬事不能給皇后娘娘丟臉,娘娘要做事她們第一個響應。 連小寶都說,宜州的宴席比長安熱鬧多了。 宴上都是宜州特色菜,燉酥肉丸子、燜黃鱔、燒鵝塊、米酒甜湯等等,在長安權貴看來,上不了席面的菜色,可冬素吃得很開心。 在宜州住了一夜,凌墨蕭帶大寶去看了茶山,宜州毛尖可是供茶,也是海上最緊俏的貨物之一。 只一天就到了光州,阿爺和親友們已經在光州城外等著了。 只有縣太爺的臉孔換成了個英俊的青年人,有些眼熟,但冬素一時就是想不起來是誰,不禁多看了幾眼。 還是青牛提醒她:“這是我們小時候的陸夫子。” 冬素這才從遙遠的記憶中找到這人的信息,這不就是當年在藥王廟,開辦小學堂的陸子松夫子嗎? 這么多年也沒聽過他的消息,只記得他當年是秀才,看來是高中之后,回家鄉任縣令了啊! 凌墨蕭最喜歡愿意干實事的年輕官員,很多進士不愿意到縣城任職,而是進翰林院。 如今的大夏不缺修書的翰林,更缺愿意到地方上干實事的官員。 再加上他還是仲陽的啟蒙夫子,凌墨蕭對陸子松的態度很好,讓他到身邊說話。 至于冬素和孩子們,早就被阿爺和家人圍著說笑起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