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凌墨蕭帶大寶去了一趟宜州城,看宜州書院和淮河水利,明年宜州府有一項大工程,要修閘道蓄水,再引水分流,心緩解宜州境內縣鎮的缺水情況。 像光州,只有麻城發水那一年不缺水,其他年份,時常可見到水塘見底,水庫上游成了淤泥地長滿水茅草。 另外則是,宜州要建碼頭,更方便將宜州的茶賣往全國各地。 凌墨蕭對宜州很重視,這里在戰時是兵家必爭之地,處于中原最南,楚地最北,廬州之西,淮河貫穿,依著大別山脈。 依山傍水,資源豐富。當初先帝將此地給凌墨蕭做封地,看似將他打到遠離長安之處,實則也是給他挑了一聲沃土。 當然,宜州比不上真正肥沃的江南、蜀中,可將這兩處給凌墨蕭做封地,陳皇后等人也不會同意。 加上冬素是宜州人,如今這里又是沈林鐘的封地,于情于理,凌墨蕭對宜州都比別的地方多一分感情。 凌墨蕭和大寶去看宜州城,和官員們制定未來三年的發展方向。冬素則滿足小寶的愿望,帶她去光州縣城。 哪怕離了京城,皇后一樣要做每到過年都會做的事,那就是發年禮。給光州隸屬皇后的機構,上到女官,下到在冊的小工,全部發一份年禮。 包括大、小學堂的夫子,醫院和成品藥鋪的工人,墨門機構的學徒,各大工坊的工人等等。 另外則是,給全宜州戶籍在冊,年滿六十歲的老人,人人一份年禮,由女官送到家門口。 而咱們的小公主也準備的禮物,是給全光州學子的,一人一身冬衣,藍衣藍帽,前胸口繡有學校的名字。 這是小寶去沈家村小學堂之后,回來后跟冬素商量的。 小姑娘心疼那些孩子穿破衣破鞋,想到皇家幼兒園漂亮的園服,她說要給小學堂的孩子也送一身。 冬素當時就問她,這個小學堂送了,那別的呢?全州可有幾十所小學堂,都送嗎? 小姑娘很認真地算了算自己的資產,又跑去問劉管家,做一身普通的棉衣需要多少錢? 最后才喜氣洋洋地告訴母親,都送!全光州的學生她都要送一身園服,哪怕不像幼兒園的那么漂亮,但很保暖,還是新衣裳。 冬素把衣裳設計、全縣學生數量、衣料工坊制作等等問題,全部交給她和小滿兩人來辦。 劉管家當然支持小公主的做善事,將庫存的一批準備上新的棉衣,只做了衣膽還未做外套,全部取出來讓工人加急趕制。 還真在一個月內完成了,校服一出工坊,冬素立即就帶著小寶到光州學院送禮。 陸子松全程陪同,偏遠的小學堂由女官代送,光州縣城的大小學院所有學生,則到場領衣裳。 聽他們感謝公主殿下,小寶端莊一笑,但那雙亮晶晶的眼睛,讓冬素知道小姑娘心里有多美。 光州不大,年禮幾天就送完了,可全城足足熱議到過年,皇后娘娘回一趟家鄉,真好啊! 送年禮只是小恩小慧,冬素還做了兩件對百姓來說,是大恩的事。 一是她往光州醫院捐了十萬銀幣,擴建兩棟樓的住院部。 二是她在光州建農科院分部,專為中原地帶研究高產糧種,分部坐落在光州,這最先收益的百姓,自然是光州人。 忙忙碌碌中到了臘月底,小寶第一次發出這種感嘆:“娘親,日子怎么過的這么快?我們才回老家不久啊!” 冬素看著眼前粉雕玉琢的小姑娘,發出這樣的感嘆,只覺可愛又好笑。 抱起她看著院中的飛雪道:“以后啊小寶就會發現,時間如流水,轉眼就過去了很多天,所以我們要珍惜,每一天都做有意義的事。” 大寶飛奔過來,不是要跟母親和妹妹討論時間的問題,而是牽妹妹的手說: “別讓娘親抱,會累到娘親的腰的。想抱就讓父皇抱,父皇力氣大。” 之前冬素因久坐腰痛,讓女醫師每天來推拿,大寶記在心里,如今她要抱三寶,大寶也會跑過來搶著抱。 小寶因自己一時疏忽內疚不已,忙要從她懷里下來,冬素吻吻大寶的額頭,又親親小寶的臉頰。 她何其有幸,能有這樣一對可愛貼心的兒女。 今夕年尾,明朝年頭,年年年尾接年頭。 除夕和春節只差一天,可那感覺完全不同,除夕的時候還覺得時間很多。 可一到了正月初一,再次啟程的日子就可以倒數了。 除夕夜沈家人來行宮一起吃的年夜飯,飯后是給壓歲錢,讓冬素暖心的是,阿爺竟然還給她準備了壓歲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