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中醫-《十四年獵詭人(全5冊)》
第(2/3)頁
師父嘆了口氣說,停藥以后,他和陳老板成天就像是在照顧一個孩子一樣,把流浪漢照顧的很好。師父甚至還給他買了身新衣服,把身上的臟東西也都擦掉了,頭發也好好打理了,看上去和我們沒有區別,干干凈凈的。而師父就是在這段日子里,欽佩陳老板的為人,且本屬同根同源,于是相互就成了很好的朋友。他們說好,盡管還不知道這個乞丐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但是他們還是會給他送終。一來是師父本身也是干這個的,二來是為了對陳老板的作為有所交待,三來,不讓這條本身就命苦的生命,到頭來死得凄涼。
師父說到這里的時候,突然有點黯然。我知道他是回想起當時的情景了。他跟我說,流浪漢彌留的那一天,回光返照了,睜開眼睛,恍如隔世地打量著周圍,在看著師父和陳老板的時候,他傻乎乎嘿嘿的笑了,然后就繼續昏迷了過去,這次就再也沒醒來了。陳老板當時一直摸著流浪漢的脈,也許是察覺到脈搏越來越弱的時候,他站起身來對著流浪漢鞠了一躬,然后說了句話。
我問師父,他說的什么話?師父說,陳老板說,你我雖不相識,卻因緣而遇,你沒在別人家門口蜷縮發抖,而是選擇了我的家門,而恰好我是個醫生。是你選擇了我送你最后一程,不知道你遇到我是你的命好,還是命苦,我治了你這么長時間,依然沒能把你救回來。對不起。
我心里猛然一動,突然很欽佩陳老板。師父說陳老板接著說,不要醒來了,你活得太辛苦了,就此去吧,朝著有光的地方走。
那是我第一次聽到這句話,師父說,也是他第一次聽到這句話。于是這句話,成了我和我師父在那之后,常常對逝者說的一句話。我甚至問過師父,是不是真的有光,師父告訴我說,心里釋懷了,就有光。
師父說,后來他和陳老板一起,托熟人的關系把流浪漢的尸體帶到了鄉下,給了人家一筆錢,然后以土葬的方式將其安葬,那是個無名墓。但是后來這件事被我師父偶然跟別的同行說起的時候傳開,于是陳醫生的義舉在當時還上了報紙,一度成為新聞人物和關注的焦點。大家都對他豎起大拇指稱贊,也是大家從醫者身上看到了這種本應具有的美德。
師父說,現在家里都還有當時的剪報,回去后我給你看吧。
我問師父,那后來你倆怎么就鬧僵了呢?師父說,本來那次上了新聞以后,陳老板的生意應該是越來越旺才對,可是這家伙偏偏就是個固執的人,他竟然關了自己的中藥店,賣了些祖上傳下來的典籍和家里的祖田,用這些錢召集了一群學玄學的人,道士和尚尼姑什么都有,專門讓他們為死者送行,而且還是自掏腰包。師父告訴我,那段日子,陳老板自然也找了我師父,希望我師父來帶頭做這樣的事,卻遭到了我師父的強烈反對。
我很不解,我覺得這是好事呀,你為什么要反對。師父說,各家有各家的規矩,如果今天有誰家里出事了,因為一定的緣分而找到我,那我肯定幫忙。不過你如果拉幫結派,以此像做生意接單一樣去替人消災解難的話,那就跟各家的教義沖突了。無論是道家佛家還是巫家,凡事都要講究一個緣字,緣字有個絞絲旁,理得清絲,在絲兩頭的人,那才叫緣。這種以此為目的的行善,那不叫緣,起碼不叫善緣。
于是我終于明白了,為什么師父在師姐之后這么長時間寧可荒廢本門手藝,也不收徒弟的理由。因為緣分。無緣之人,只會浪費時間。
師父說,可是就是在這個問題上,陳老板和他發生了很大的分歧,陳老板認為,當年孫文也是學醫的,后來卻棄醫從政,是因為他覺得當醫生只能救少數的人,而從政,則能改變世界,救大多數的人。他自己也是一樣,自己醫術再精湛,任何人也終究難逃一死,同樣都是死,為什么不讓人死后能有更好的歸宿。陳老板這話,在我聽來似乎也沒錯,不過自比國父,卻是狂妄了點。師父說,因為意見不同,所以師父一直沒有參與進去。而陳老板則不聽勸誡,一直在做這些事。很快自己的錢就光了,他為了維持下去,開始對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收費,這本來和我師父的方式如出一轍,但是動機卻發生了改變,看上去一樣,但是我師父卻是始終以拿人錢財替人消災為宗旨,這樣一來,但凡做點好事那就叫行善。而陳老板是迫于無奈才這么做,一直在堅持,卻沒有發現他自以為的行善,事實上是在對別人本來的因果見加以干預,結局未必就是美好的,他這就不是行善了,而是在造孽。
我說那多不公平,這些道理你難道沒跟陳老板說嗎?師父說這么些年來,嘴唇都說麻了,可是他不聽,后來我們倆大鬧了一場,就沒了聯系。而你拜師的那天,那個任道士來找我,當時我就知道,是報應找上了他。只不過當時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來我悄悄打聽過,他的際遇竟然和二十年前的那個流浪漢一樣,同樣是因為中毒而起,我本以為他自己懂得醫術,起碼可以給自己抓緊治療,誰知道他這兩年來,竟然對此不聞不問。后來我也想明白了,他還是聽了我的話的,他知道那是反噬,但是他一直在等著這一天。
我問師父,那是為什么?師父說,他是用自己以前當醫生的福報,來抵消了后來的這些看似善緣的孽緣。但是抵不過,這一天是早晚的事。我沒想到的是他也是因為中毒,所以這當中的因果,又有誰能夠說的清楚呢。
我沒有說話了,心里很是唏噓,原來行善卻不能善心泛濫,否則就會跟陳老板一樣,好心辦壞事,物極必反。于是我開始擔心自己有一天也會走到這樣的結果去。師父大概是看出我在擔憂什么,于是他對我說,人生就像是一個記賬本,記錄了你做的每一件好事,也記下了你的每一件壞事。有些好事你是無心做下的,自己渾然不知,壞事也是如此。但是這一切都是因,而最終那個果,終歸有個評判的。也許你能夠活很大的歲數,但那不見得就是你這輩子做了多少好事所致,如果你做了壞事,就算你活了很長時間,那也是對你的懲罰,因為你將無盡的自責,讓自己活在痛苦里,生不如死。
于是我明白了,先把人做好,再去做事。做問心無愧的事,過程可以忽略,但是因果永遠都在。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