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114章 曲闌深處(下)-《徐徐誘之》


    第(3/3)頁

    一個月后,江夫人來訪,她來時一向下榻于老江龍潛時在雪竇山上修建的妙高臺莊子,此次在這里款待夫婦二人,陪同她前來的還有端納先生。

    奉九現在對著江夫人可是打心眼兒里熱情了許多,初初回國去探望江夫人時,她曾滿面愧疚地說:“我和大哥都食言了,我們一起打的包票,說保證瑞卿回南京的安全……我和中正吵了好多次,請不要懷疑我的真心,只是,政治,畢竟不是我們女人能做得了主的。”

    看著與寧錚相談甚歡的江夫人,和一旁時不時插話的端納,她忽然有了一個主意……

    從此后,每隔幾個月,奉九就會借口呆著憋屈而出去一趟,寧錚心疼她得緊,自然不疑有它地同意她離開。奉九根據事先探聽到的江委座確切的行蹤,跟蹤而至,笑容滿面地在他空閑的時間里堅持要和他見面,借助她寧夫人和現江夫人干妹妹的名頭,再加上同情寧錚的人不在少數,她總是能順利地見到江先生。

    一見面,翻來覆去無礙乎一件事:按照當初的法庭判決書,釋放寧錚。

    江先生敷衍搪塞,藉口單一,這次說是這幾位國民黨元老不同意,下次又是那幾位不同意。

    可一次奉九就已學乖,干脆記下老江拿出來當擋箭牌的位高權重的上層人士,或打電話,或提前約見個遍,挨個探聽意見,順利拿到好幾份重量級人士的背書。其實不管怎樣,現在是國難當頭,畢竟國民黨連以前斗得你死我活的共黨都能合作成八路軍和新四軍了,單扣著一個寧錚有什么意思?

    其實民國時代,各派大佬之間昨天你我不死不休,今天把手言歡的事情實在太多了,別的不說,指揮臺兒莊大勝的李德鄰不也如此,當初跟老江沒少互派刺客,到頭來還不是合作得不亦樂乎。

    所以老江時隔幾個月又硬著頭皮跟奉九見面,看到她有備而來拿來的幾份背書,不禁惱羞成怒,忽然大聲說:“唐女士,你現在都已不是瑞卿的夫人了,還管這等閑事,有何立場可言?”

    奉九心里大怒,暗說還不是為了防你個缺德東西才不得不出此下策,你還有臉提?!

    奉九壓了壓火,皮笑肉不笑地說:“看您說的,我們本就是原配夫妻,當初也不過是以防萬一的權宜之計。”老江想了想被自己下令扣押在監牢里的楊鐘祥的大兒子和小女兒,不吱聲了。

    奉九接著道:“再說了,婚書都在的,一式兩份,我們根本就沒離婚,登個報給人看而已,鬧著玩兒的。”

    老江一聽差點沒氣厥過去:寧錚是誰,又不是那些整天鬧情變的文藝青年,酸唧唧地今天發個同居、結婚聲明,后天來個分居、離婚啟事的,有這么高地位的領袖鬧著玩兒這種事兒的么?看著睜眼說瞎話的奉九,他又的確無話可辯。

    但他對寧瑞卿的這位夫人,可真是愈發頭疼起來了,真不好對付:

    自己就是個人物,學歷一流,口才便給,美人一個,還笑瞇瞇的,就是說出來的話一點不美,經常春風拂面地氣死人;而且后面撐腰的人還不少,除了自己夫人,還有大舅哥、大姐夫,各地方派系的實權人物,當然,哼,還有共黨。

    雖然還未成功,但奉九感覺老江的態度已有所松動。她一身輕松地到了機場,打算乘坐宋夫人專機輾轉回去,她看著這架漆著“美齡號”的專機,自然想起那架“鹿微號”……似乎和她今生再無緣得見的虎頭哥一起,早成云煙。

    正在這時,有人高聲喊著“寧夫人”,奉九回頭,看到一個有著一頭顯眼濃密黑發的年輕飛行員正向她大步跑來,奉九一下子想起來,這是巧稚的未婚夫——霍凱行。

    兩人都感到驚喜,霍凱行還有飛行任務,只能匆匆聊幾句。奉九這才得知,霍凱行居然認識虎頭:原來他曾在讀書時到美國旅行,結識了當時也在讀書的韋元化,隨即結為莫逆。為了追隨他敬重的空中英雄和兄長的腳步,他也于今年年初加入了空軍,并于五月二十日冒著巨大風險飛抵日本長崎、佐世保市上空散發傳單,宣傳止戈休戰的道理。

    此次奉九回來到現在為止還沒看到她的小姑子巧稚,霍凱行說巧稚堅持在上海外國租界里的醫院行醫,給淪陷區的窮人看病——果然,巧稚不愧是巧稚,一直遵守著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他們還沒有成婚,霍凱行說他認為“匈奴未滅,何以為家”,要等到抗戰勝利了再結婚。

    奉九心里一沉,看來,霍凱行是想到了自己隨時可能象前輩韋元化一樣以身殞國,舍不得讓心愛的巧稚背上一個寡婦的名頭。

    他離去時,戰機騰空而起,在空中劃出一道漂亮的圓圈,傾斜著翅膀向跟他招手致意的未婚妻最敬重的三嫂道別,奉九這才注意到,機尾漆著的顯眼的圖案,正是巧稚的大幅畢業照,由此可見他對未婚妻的心愛與自豪:巧稚于三年前讀完了協和,直接獲得博士學位,身穿博士服的巧稚俏皮優雅,是天空中最美麗的一道風景。

    奉九回來后與寧錚認真地探討了當前的抗日局勢,并頗有感觸地談論起了當年斯諾承諾要寫的那本書——《西行漫記》,這本書去年十月在英國首次出版,奉九在美國買到了,又給寧錚帶了來——書中描繪的中共,是個讓人看得到希望的政黨,奉九深深為書中描寫的蘇區的工作生活場景所打動,進而理解了大姐和小妹、鴻司無怨無悔的選擇。

    奉九忽然想起說:“你還記得那個槍殺太太的張鐘麟么?他早被釋放上了戰場;可類似的罪犯,中共的黃克功,就被判了死刑,那可是一員虎將,戰功赫赫啊。從這兩件事的對比,我就覺得,國民黨這樣坐不穩,沒前途。”

    寧錚沉默半晌,“雖形勢不利,但我對抗戰還是充滿信心。不過,我擔心一旦外敵被驅逐出去,老江還得剿共。”夫妻倆頭一次對坐而靜默無言。

    寧錚雖繼續坐困愁城,但有了太太的陪伴,再加上抗日形勢的巨變,囚禁的日子終究過得不一樣了——

    他們可以接到從美國來的家書,“讀”著他們的四個孩子,慢慢長大;

    他們見證了德國終于把奧地利變成了一個省,隨后接連閃電進攻斯洛伐克、波蘭,公元一九三九年,民國二十八年九月一日,英法被逼無奈對德宣戰,寧錚曾于五年前斷言必然爆發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終于轟轟烈烈拉開了序幕;

    他們目瞪口呆地見證了一個曾一腔熱血,作出“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詩句的進步青年汪兆銘徹底投靠日本人,進而在南京成立汪偽政權,成為近代史上最著名的漢奸;

    他們還痛心地看到了國民黨還沒有徹底抗日,時不時地在中共軍隊背后捅刀子。

    為了避開日寇對中國各地的掃蕩,在拘禁地附近的大城市接連淪陷后,他們不得不被特務隊押送著,輾轉遷徙十幾次,此時已到了貴陽修文。

    光陰荏苒,從奉九回國到現在,轉眼間兩年過去了。

    此時已是民國二十九年初春,奉九的織毛衣技法就跟寧錚的釣魚技能一樣,比翼齊飛,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寧錚能在任何一條溪水中釣起一條六斤以上的大魚,奉九也可以織出一件兩只胳膊都能塞進去,腦袋也能鉆出來的米色圓領棒針毛衣,中規中矩是必然的,但胸口還是能別出心裁地繡出幾桿青綠鳳竹。那活靈活現的風中翠竹,倒是頗能體現出寧夫人出名的好品味。寧錚差點沒熱淚盈眶,一穿上就不想脫下來。

    奉九已無法再見到江先生,畢竟連陪都重慶都遭到了大規模轟炸,但通過前期的淞滬、太原、徐州和武漢四次大規模會戰,中國軍隊已極大地消耗了日軍的作戰實力和精銳部隊,抗戰早已從戰略防御全面進入相持階段。

    可是前方戰場打得如火如荼,寧錚卻只能這么干看著?他的釋放難道終成泡影?奉九不甘心,還在積極尋找著機會。而這個時機,卻是在一種根本無人想得到的時候,到來了。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