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金眸回望-《我武神,以劍證道》
第(2/3)頁
嬰兒轉眼長成八歲幼童,其父從未出現過,唯有其母一人辛苦將之拉扯大。
困難之時,甚至沿街乞討,只求一口飯食。
幼童姓吳,乳名思歸,沒有正式名字。
又三年,一隊千人軍馬來到殤鄉,為首武將就是吳思歸親父。
其父為幼子起名“成民”,留下些銀兩軍士,匆匆離去,言北虜圍攻京師,自己要進京勤王。
這一去,就是整整十年,等吳成民十六歲時,終于再次見到其父,只是這次只剩白布蓋著的尸骸。
母親當場暈厥,吳成民緩緩走近,顫抖的掀起白蓋布。
那是一張堅毅的面容,軀干被穿刺了幾十個窟窿。
“成民,我們被北虜八萬人團團包圍,你父英勇無畏,舍生為眾人殿后,戰死了!”
吳成民呆呆的望著那尸骸,退后幾步,將昏厥的母親扶起,心中感覺莫名悲涼。
那一戰,乃是擊敗北虜的關鍵一戰,無數仁人志士,各路仙師皆在自己的戰場上奮戰。
最后大成元氣大傷,北虜遭遇全殲。
在這之后,吳成民以忠臣之后恩蔭入仕,宦海二十載,終成殤鄉知府。
他只是一介凡人,但確實是一名好官,為了能治住時不時泛洪的潯水,他精研地理水文,帶領數百人測繪推演,又領萬民費十年之功,終于建成了潯水堰。
此堰建成后,殤鄉再無洪泛,潯水沿岸皆化良田。
如此功績,吳成民自被朝廷拔耀,讓他去成州任州牧。
吳成民積勞成疾,不能赴任,此事最終作罷。
來宣旨意的宦官索賄,被吳成民斷然拒絕,懷恨在心,誣陷他聚攏民心,圖謀不軌。
當朝皇帝寵信宦官,竟信了,真派大軍壓境鎮壓叛亂。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