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凌寧收到霍去病和岳飛的捷報后,一點不驚訝。 匈奴騎兵是很強,但是他凌寧的騎兵也不弱,更何況還是霍去病和岳飛領兵,拎出一個就夠匈奴難受了,更何況是兩人配合。 冒頓已經放棄匈奴王庭,率領匈奴人往北遷徙。 冒頓往北逃和梁皇、陳皇舍棄國都的含義不一樣。對梁皇和陳皇而言,國都乃是國之中心,丟掉了,便代表即將亡國。 而匈奴人是游牧民族,哪里草木肥沃,便遷徙哪里,所以王庭不算是固定的,冒頓到了那里,哪里就是王庭。 所以冒頓往北走,不會引起什么惶恐,這是暫避岳飛和霍去病的鋒芒,匈奴雖然傷筋動骨了,但距離被滅還有一段時間。 冒頓的想法也很雞賊,他往北走,就是為了引誘岳飛和霍去病繼續深入,拉長他們的縱深,徹底的孤立無援。 接下來,冒頓會聯合整個草原的部落,對岳飛和霍去病展開圍剿,這對于冒頓而言,是最后一次的計劃,成功還能喘息,若是失敗了,那就只能繼續往北逃亡,徹底失去匈奴草原這片領土。 凌寧看完捷報后,便給霍去病和岳飛回信,讓他們將在外,隨意發揮自己的優勢,不必向朝廷匯報。凌寧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滅了匈奴! 如果說岳飛和霍去病聯合,還對付不了小小的匈奴,那就太可笑了。 回信之后,凌寧便不再關注匈奴草原的問題,繼續治理剛剛建立的新朝。 新朝剛剛建立,有很多事情要做,雖然有房玄齡、蕭何、荀彧這等德才兼備的文臣輔佐,但凌寧有他們沒有的優勢,那就是以未來人的眼前,清楚的知道這個時代的局限性在哪里。 房玄齡、蕭何、荀彧等人雖然是治國之才,王佐之才,但是他們跳不出這個時代的框架,所以就看不到這個時代的局限性。而凌寧可以! 凌寧知道這個時代的問題有哪些,哪些需要改善,所以凌寧就需要把要改建的地方說出來,和重臣商議,拿出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 比如這個時代的科舉制度有問題,需要改進。 比如這個時代的監察制度有問題,需要改進。 比如這個時代的律法有問題,需要改進。 比如這個時代的生產結構有問題,需要改進。 比如這個時代的教育水平有問題,需要改進。 等等。 凌寧沒指望一步到位、一蹴而就,他也在慢慢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