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趙國皇宮。 趙皇了解了東南關失守的原因后,立即召集三公九卿商議接下來的應敵之策。 如果東南關還在,那就把凌寧大軍擋在了外面,現在凌寧大軍拿下了東南關,相當于踹開了家門,闖入了趙國家中,可想而知接下來的交戰對趙國有多不利。 經過三公九卿商量后,讓威震侯前往滇藏城,抵擋凌寧大軍,王勛則帶罪立功,輔佐威震侯。 同時,趙皇聽取宰相陸象山的建議,調派大趙國最精銳的騎兵,有三萬人,從南部出發,繞至凌寧大軍后方,前后夾擊。 另外,趙皇暗殺凌寧的計劃也要提上日程。 三計同時施展,尤其是偷襲之計和刺殺之計,乃是最重要的。 正面抗衡,恐怕不是凌寧大軍的對手,只有另辟蹊徑。 … 而就在凌寧大軍首戰告捷的時候,韓信、周瑜、戚繼光等人率領大軍,乘船渡過南江,進入了南詔國的地盤。 南詔國已經在北部部署了二十多萬大軍,但是攻打南詔國的華國大軍高達六十萬,兵力是南詔國的將近三倍。 和攻打大趙國不同,韓信是兵分三路,他和周瑜、陳慶之各領一支兵馬,宛若三條狂龍席卷南詔國的北部地區。 并且, 韓信、周瑜等人牢記此行的計劃,在北部地區肆虐時,制作大的動靜和恐慌,從而吸引南詔國國君的注意。 而冉閔率領的十二萬無當飛軍,則乘坐寶船,悄悄出海,然后南下,繞至神州大陸的最南岸,從南岸上岸后,那就是南詔國國都了。 南詔國國都外只有五萬守軍,冉閔殺過去后,先除掉這五萬守軍,然后包圍南詔國國都,直接把南詔國國主困死在國都內。 到那時候,南詔國國主成為了甕中之鱉,消息傳遍南詔國后,必將引起莫大恐慌。 屆時,韓信、周瑜三人的大軍便可勢如破竹,成功拿下南詔國。 別看南詔國境內地形復雜,但有可能是大梁、大趙、大陳幾國中,最短時間被滅掉的呢。 … 凌寧在東南關休整了幾日后,留兩萬兵馬駐守東南關,而后大軍繼續北上,朝著滇藏城進發。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