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學霸在背誦完一份資料之后,可能在一兩個月之后,還能記住百分之八十左右。 而普通學生,大概還能記住百分之三四十。 因此,有些技術點,沒有記牢,也很正常。 “沒錯,吳同志說的很對,但你們卻沒有完全做對” 陳國華當即便開始進行更加細致的指導。 第二步這個步驟,聽起來十分簡單,那就是讓纖維原材料充分吸收黏膠溶液。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進行多道工序的檢測,否則的話,在后期就很容易出現問題。 類似現在制備出來的黏膠溶液,質量就不夠理想。 “除了這第二步,你們在第三步的纖維拉伸和第四步的固化處理這兩個階段,也同樣需要做到更加細致的處理” 吳忠明、顧崇杰、齊北和裴益民等人,全都被陳國華那龐大的知識儲備量和精準的技術指導,給驚訝到了。 同樣是大學生,彼此之間的差距,還是非常明顯的。 這就是為什么人家是所長,而他們只是技術員了。 時間飛逝,陳國華很快回到了配件研發車間這邊。 并且把馬云祿他們全都喊了過來。 “好了,大家都休息得差不多了吧?那就開始分配新的任務了。” “老馬,老周,老李,還有老錢,你們四人一組,領著榮師傅他們三人,在接下來三個月內,也就是在七月底之前,我要見到記憶磁芯實物.” “還有老華伱們五人,帶著王師傅、夏師傅他們九人,接下來一段時間內,就全力以赴地完成鉆床、磨床、銑床、刨床等機床的技術改進.” 眾人欣喜之余,頓時大驚。 特別是馬云祿、周德龍他們四人,拿著記憶磁芯的技術資料,人都麻了。 “不是,陳組長,你是不是搞錯了?我們能夠生產記憶磁芯這東西么?” 錢振鵬看著上面完全陌生的技術,很懵逼,不敢置信地看著陳國華說道。 四人的舉動,引起了華居佐他們的好奇。 于是,華居佐他們也拿過資料掃了幾眼,結果也是很吃驚。 陳國華呵呵一笑,道: “前段時間你們不是老在吹牛逼么?還說沒有什么技術你們搞不掂,咋地了?這才哪到哪呢?” 記憶磁芯這東西還算是一般,技術難度也不算很麻煩。 等到后期,芯片的出現那才是高精尖的玩意兒呢。 眾所周知,晶體管是現代電子設備中至關重要的組件,而芯片則是晶體管的集成。 現在的五十年代,還沒有芯片,因為陳國華他們目前造的計算機還只是晶體管計算機。 等到后期,才能進行集成電路的技術研發。 其實在陳國華看來,等晶體管計算機出現之后,其實就可以開始集成電路的研發工作了。 并不需要等什么,而是直接開始造就完了。 然而,這東西所需要的技術人才等等,都是十分浩大的。 因此,陳國華也不敢保證,他能否推動得了。 不過沒關系嘛,事在人為。 畢竟晶體管計算機這個項目,本身就是他主推,并且他也項目發起人之一。 雖說現在他已經被邊緣化了,但他現在不是正在努力當中嘛。 馬云祿他們直接無語,當初口嗨而已,就只是純粹開玩笑,沒想到還被當真了? “陳組長,我們能收回當初的那句話么?” 錢振鵬可憐巴巴地說道,卻被陳國華瞪了一眼,“你說呢?” 那就是沒得商量咯? 好吧,開干! 項目丟給他們之后,他們也只能先熟悉一下技術資料,想要開始干活,也只能等他們熟悉之后再說了。 傍晚,陳國華提著鹵肉回到翠花胡同,他擔心的事兒,終于出現了。 今天下午,正在街道辦工作的胡萍姑,就看到王春梅主任拿著一份資料回來了。 “主任,開完會了呀,上面有什么指示么?” 街道辦的趙春玲,好奇地詢問道。 這邊是王府井一帶的街道辦,附近管著六十五中、翠花胡同等地方。 所以胡萍姑入職的街道辦,便是這個單位。 “唉,還能有什么指示?”王春梅嘆了一口氣,看向胡萍姑道: “小胡,你說得對,我們京城啊,真的要變天咯.” 前者的一句話,整個街道辦都驚了一下。 胡萍姑、趙春玲、隋桃燕等人都紛紛開口詢問到底是什么事兒? 王春梅也沒有賣關子,而是直接把通知的內容說了出來。 上面已經決定了,將京城居民的糧食份額降低兩斤。 “所有人都一樣么?”胡萍姑她們都驚呆了。 “不是,除了重體力勞動者、高級腦力勞動者等之外,其他所有居民都會降低兩斤糧食的份額。” 嘶! 即便不是所有人,但大家都忍不住倒抽了一口涼氣。 這個消息,實在是太讓人吃驚了。 甭看兩斤糧食,似乎很少,甚至是無關緊要。 但要明白,類似陳國華每月三十斤的糧食份額,一下子沒了兩斤的話,那么他就只有二十八斤了。 再比如胡德祥他們四兄妹,每人都少兩斤的份,總共就少了八斤。 可能短時間內來說,問題不是很大。 然而時間一長,就難搞了。 “那有沒有通知什么時候截止?會不會等到秋糧收成之后,就會結束?” 趙春玲又趕緊追問道,而王春梅卻翻了個白眼: “這誰知道呀?反正現在上面就是這個通知,都抓緊時間去跟大家伙說一說這件事吧.” 于是,陳國華回到家的時候,陳小敏就哭著跑過來,說她以后要餓肚子了。 他頓時滿臉錯愕,還以為是誰欺負小家伙了呢。 這個時候,院子里的于沫離跟他解釋了一下,是下午大嫂回來了,說了一下關于糧食份額下調的事兒。 該通知是從五月份開始執行,因為四月份的糧食已經在四月二十五號的時候分配出去了。 京城是每個月二十四號出糧票,二十五號是購糧日。 而現在都已經是四月底了,明天就是五月了。 聽到于沫離的話,陳國華沉默了一下,然后安慰了一下小家伙。 “你忘記我們地下室還有糧食這件事么?” “可是大哥,那些糧食不是不可以吃么?”陳小敏睜大眼睛,淚光還在閃爍著,可愛得很。 “哈哈,誰跟你說一直都不能吃的?” 陳國華大笑了一下,刮了一下她的鼻子,“現在就是時候了,再怎么餓,也不能讓你餓肚子啊。” “那是不是可以告訴大嫂了呀?” 說這句話的時候,她還偷偷摸摸地看了一眼不遠處正在看書的于沫離。 這小眼神,也是沒誰了。 “還不行!” “啊?為什么?” “你怎么這么多問題呀?今天的作業寫完了么?寫完了就去練字” 小家伙頓時嘟起嘴巴,白了她大哥一眼,不情不愿地去練字了。 晚上的餐桌上,胡萍姑勉強擠出笑容,沖陳國華道: “往后啊,我們家就剩下你和娘兩人的糧食份額不變,其他人都要減少兩斤了” “都是一家人一起吃飯,哪分這么多你我?” 陳國華的心態還算好,但三小只卻偷看了他一眼,然后低頭繼續扒飯。 她們大哥說,地下室的那些糧食還是先別說出去了,免得出現什么意外。 反正是能瞞住一天是一天。 “沒錯,都是一家人,別計較那么多,也別想那么多” 云婉裳也跟著樂觀地說道。 一家人就她和陳國華兩人是高級腦力勞動者,所以不僅僅每月可以享有食油定量外補助食用油1.5市斤,而且糧食定量還沒降低。 這也算是一個好消息了吧。 陳恭祿也跟著說了幾句,但往后家里該縮衣節食,還得縮衣節食。 “爹,您這句話我只贊同一半。”陳國華卻有不同意見: “節約糧食是優良傳統美德,我們應該倡導,這沒錯,但不能一直說這事兒。” “我們應該在倡導的同時,也要積極宣揚勤勞,創造美好新生活,建設富強的新中國而努力奮斗等等積極向上的話.” 老陳還沒開口說話,云婉裳就已經點頭表示贊同了。 得,陳恭祿只能敗退。 他一個人要吵贏陳國華和云婉裳母子倆,還真是有很大的難度呢。 何況,他一個大老粗,跟陳國華還能掰扯幾句,跟他媳婦就沒辦法掰扯了。 畢竟一直以來,都是他媳婦教育他多一些,而不是他教育他媳婦。 否則的話,他也不會有一個妻管嚴的外號了。 關于糧食份額下調的事兒,很快就成為了全京城熱議的話題了。 街頭巷尾處的大爺大媽們,都在議論紛紛。 但大家的心態還算好,還能穩得住。 人民報、青年報、婦女報等報紙也報道了此事,而且還把之前的煙條棒這事兒給重新拿出來報道了一遍。 并且也提及了京城增雨設備制造廠等好幾個地方工廠。 換句話說,國家針對今年初春的干旱問題,已經作出了有效反應,不會耽誤春耕,也不會影響到秋糧的收成。 伴隨著這樣的議論聲,五月份已經到來了。 今天是國際勞動節,放假一天。 這個節日是從四九年就已經規定的法定節日,全國都會放假一天。 并且是全國歡慶的日子,天安門廣場等公共場合都會有節目看。 所以這一天,陳國華也是早早被三小只叫起來,然后拉著她們大嫂一起出門去看節目了。 至于說昨天糧食份額下調的事兒,似乎也沒有受到一丁點的影響。 “看什么節目呀?” 陳國華還挺好奇的,因為去年的這個五一節日,他是在羅峰他們家度過的。 那個時候需要參加高考,而且五月初是模擬考試的日子,所以時間較為緊張。 嗯,是羅峰他們的時間比較緊張,陳國華自己的話,倒是沒有什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