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哎呀,大哥你跟著我們就對了.” 走在最前面的陳小月,回頭說了一句,她身后的于沫離捂嘴偷笑,只有最后面的陳國華,滿臉無奈。 走了沒多久,前面就堵路了。 人太多了,根本很難擠進去。 今天是所有人都放假的日子,幾乎都跑出來活動了。 隔著老遠,陳國華都聽到了前邊天安門廣場那邊,載歌載舞的聲音,十分的熱鬧。 “要不我們回去吧?這根本擠不進去啊.” 對于看人頭這樣的活動,陳國華相對排斥。 放眼望去,他前面全都是烏泱泱的人頭,似乎全民都擠在長安街這邊了。 也就是陳國華他們家住在翠花胡同,距離天安門廣場非常近。 否則的話,現在別說擠了,估計連來到附近街道的資格都沒有。 “哎呀,大哥你真掃興,大嫂你說說他,他好無趣啊” 牽著她大嫂的陳小梅,忍不住吐槽道。 只有坐在她大哥肩膀上的陳小敏,樂呵呵地笑著,沒有絲毫參與到大家要不要離開的這個話題的意思。 盡管她已經五歲了,但還像一個長不大的孩子,很受寵。 陳援朝也想坐上去來著,畢竟他現在什么都看不到,都是人。 時間飛逝,又過去了半個小時,大家伙卻只是前進了十多米罷了。 得,這個節目是看不到了。 加上陳國華不時說上兩句,于沫離也贊同離開,于是大家只好半途而廢了。 不去看節目的話,還能干嘛呢? 去頤和園或者其他地方逛一逛咯,爬長城、香山公園等等,也都是很不錯的選擇。 隨大流的陳國華,沒有發表意見。 等于沫離和陳小月幾人討論了一會兒之后,終于決定了,去頤和園那邊拍照。 反正家里有照相機,缺的是膠卷。 不過她們大哥有錢和票,可以購買膠卷。 計劃經濟時代就是這一點不太好,買什么東西都需要票。 不過,書本這東西不需要票,卻又沒有多少人愿意買。 說起來,多多少少有些諷刺。 頤和園,大家也不是第一次來了,對這地方也蠻熟悉的。 到地方之后,大家就找位置拍照。 萬幸這邊的人并不算很多,所以大家可以盡情地閑逛、拍照。 “陳組長?” 逛了沒一會兒,陳國華聽到了熟悉的叫聲,十多米開外,馬云祿和房若欣兩人正笑著招手。 很明顯,他們兩人也是有些吃驚,畢竟沒想到會在這里偶遇。 京城很大,而且有六百多萬人。 這樣都能偶遇,說明真的是有緣分啊。 “老馬,你們也來這里逛呢” 陳國華也是驚訝不已,然后給于沫離介紹了一下,同時還沖老馬說道: “又不是在單位里,別喊什么所長,叫我國華就可以了。” 對方比他還大,要不是職位不同,馬云祿也不會這般恭敬。 多了馬云祿和房若欣兩口子,接下來的行程反而更加熱鬧了。 照相機里的一卷膠卷,攏共就是三十張照片,所以很快就拍完了。 拍完之后,時間也到中午了。 一行人就在附近的國營飯店點菜吃飯,特意說了不用票行不行? 可行! 聽到飯店工作人員的話,陳國華有些意外。 他還以為昨天的糧食份額下降之后,現在的飯店就必須要用票了呢。 這樣也好,說明京城糧食目前還不是非常緊張。 揣著心事,陳國華該吃吃該喝喝,并沒有擔憂那么多。 五一一整天,他都在外面耍了一天。 假期結束之后,就要回歸工作、學習了。 于沫離她也要準備一下第二次模擬考試了。 關于模擬考試這件事,她還是有些頭疼的。 雖說吧她的成績名列前茅,但每四五六這三個月都要考試,就讓她心態有點蹦。 所以她埋怨過陳國華好幾次,要不是陳國華他們這一屆搞出來的模擬考試,她們也就不用參加這些考試了。 “多參加考試才好,高考嘛,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事兒” 每一次,陳國華都只是摸了摸美少女的頭發,如是安慰她。 其實相比現在的高考來說,以后的高考反而更難,而且以前的科舉考試也一樣非常難。 因此相比較而言,生活在五十年代的高中生,真的是幸福多了。 北汽制造廠,五月已經過去了幾天,纖維科研所和配件研發車間也都已經步入正軌當中。 這天,陳國華結束了技術指導之后,就去找段云平了。 “都安排好了?” 段云平看到陳國華敲門進來,頓時溫聲笑著問道。 “是的,領導,我都安排好了。” 再不安排好的話,老段怕是要打人了。 畢竟之前陳國華可是答應了,要去鋼鐵廠那邊幫忙的,這都過去好幾天了,人家鋼鐵廠那邊已經催了好幾次。 所以不能再拖下去了。 “那行,走吧,上車。” 門口的警衛員小李,早早把吉普車給準備好了,上車之后,陳國華突然問道: “領導,您怎么還開這輛吉普車啊?咋沒換轎車?” “它跟我了十多年,舍不得。” 老段呵呵笑著說道,陳國華立馬說道,“這樣吧,我到時候跟幾位師傅說一下,給您這輛車改裝一下,加四個減震器,以后也不用那么顛簸了.” “那不行!”段云平聞言,直接搖頭了。 他可不想占公家的便宜,陳國華卻表示,這本來就是為了領導考慮。 畢竟老段一人管著七千多人的大廠呢,每天都是殫精竭慮,總不能在路上的時候,還那么辛苦吧? 更何況這輛汽車,少說也是二三十年前的老車了,各種零配件什么的,其實都十分殘破了。 然而,不管陳國華怎么說,段云平還是搖頭,表示不需要。 對于段云平來說,這輛吉普車就應該是它原來的樣子。 何況,上面領導也說了,就算現在建國了,也應該保持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而不是學著之前那個黨派那樣的做派。 陳國華肅然起敬,不愧是久經考驗的戰士。 這個時代有很多這樣的人,比如陳恭祿、于世勛等人,再比如眼前的段云平。 他們都是這個時代最可愛最值得尊敬的一群人。 他沒有繼續再勸說對方,同時也大約明白了,為什么會有后世那個繁華盛世,那是因為這個時代的人站起來。 吉普車依然在前行,陳國華思緒已經飄遠了。 京城鋼鐵廠,在段云平的介紹下,陳國華見到了汪兆惠這位一把手。 “汪書記您好,真是抱歉,本來我應該早一點過來的,但最近的事兒實在太多了.” 初次見面,陳國華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而且見面就主動認錯和解釋緣由。 其實他相信老段應該跟汪兆惠解釋過這些,但他還是必須要解釋一次。 畢竟人家老段跟汪兆惠的交情,那是他們自己的事兒,陳國華給你對方就是陌生人,今天還只是第一次認識呢。 更何況,人家可是一把手,他也只是一個小小科研人員罷了。 “陳同志您太客氣了,我們都知道您很忙,而且也是為了科研事業嘛,能理解能理解” 汪兆惠聞言,心里好受不少。 花花轎子人人抬,既然陳國華那么給面子,他也就不會再說什么了。 更何況,這件事其實說起來,是鋼鐵廠這邊有求于人。 并且從目前的這個情況來看,也就只有陳國華能幫忙了。 至于說那些北方來的工程師? 指望他們,還不如指望陳國華呢。 鋼鐵產量這件事,在五七年的時候,北方的工程師們,肯定還樂意幫忙。 因為那個時候,是內地跟北方的關系最好最甜蜜的一年。 如果在那一年,有人敢說關系破裂,那絕對是某只老鷹的走狗了。 一九五八年,也就是去年,京城鋼鐵廠就接到了上級命令,全年的鋼鐵產量要增加百分之三十。 今年,還要在明年的基礎之上,再增加百分之五十。 而就前幾天,也就是五一勞動節那一天,汪兆惠再次接到上級命令,京城鋼鐵廠的產量,必須再增加百分之二十。 如此一來,這個龐大的工作量,對鋼鐵廠來說,就絕對是巨大的壓力了。 因為工人不可能再增加,其他什么設備之類的,也不可能立馬就能增加到位。 那么現如今,汪兆惠能想到的辦法,那就是寄希望于陳國華這邊了。 當然了,汪兆惠也不可能說,完全就依賴于陳國華這邊。 提供生產力效率,改進生產設備,這只是汪兆惠渡過難關的手段之一罷了。 跟汪兆惠這位一把手客套了幾句,陳國華就表示,希望可以先參觀一下鋼鐵廠。 對此,前者自然是沒有什么疑問的,反而是安排了一位車間主任熊主任在外面帶路。 他自己則是和段云平并排跟在身后,小聲地聊著天。 “我說老段,你們廠現在是什么情況?這位小同志應該能幫上我們鋼鐵廠的忙吧?” “老汪,你對我沒有信心,也應該對小陳有點信心啊?” 段云平呵呵笑著說道,在對方急迫的眼神中,他沒有賣關子,而是直接陳述了一下最近的情況。 北汽制造廠的配件研發車間,目前已經在開始研發銑床等眾多機床設備。 一旦完成之后,各個車間的生產效率絕對可以穩步飆升。 比如段云平看到過的關于能一次同時打多個孔的多軸鉆床,這玩意兒聽著就十分夸張。 可這個多軸鉆床,不過是眾多機床設備當中,極為不起眼的一個罷了。 除了這一點,之前陳國華已經改造完畢的板簧生產車間,此時的效率,那真的叫一個快呢。 汪兆惠聽得直流口水,“我說老段你真不夠意思,你要知道,要不是我力排眾議,多次在大會上,力挺你們北汽制造廠,你們哪有那么多鋼鐵進行生產?” “我可是聽說了,這位小陳同志的兩個研究機構,可是消耗了不少鋼鐵呢.” “你小子就應該早點安排小陳來我這兒,你看看我現在”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