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132章,四種辦法(求訂閱)-《從高考開始的激情歲月》


    第(3/3)頁

    說著說著,汪兆惠就開始訴苦了。

    他是真的很苦,上面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增加鋼鐵生產(chǎn)規(guī)模和數(shù)量。

    雖說吧,他也覺得報紙上面說的那些話很有道理,我們不應該盲目去追求鋼鐵的產(chǎn)量,而是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地發(fā)展才行。

    但,命令就是命令,文件都下發(fā)了,汪兆惠就算是死,那也必須把規(guī)定量的鋼鐵給生產(chǎn)出來。

    段云平聞言,點頭表示理解。

    甭看他們轉(zhuǎn)業(yè)之后,成了工廠的一把手,好像當了土皇帝似的。

    其實不然,命苦著哩。

    要知道,每個工廠,都是有自己的生產(chǎn)任務指標的。

    每一個指標,看似很少,實際上是非常多的。

    只因為現(xiàn)在這個時代的工人,技術(shù)不夠嫻熟,生產(chǎn)力落后。

    所以,同樣是生產(chǎn)一輛汽車,在同等時間和技術(shù)工人等前提下,人家外國已經(jīng)生產(chǎn)了一百輛,而內(nèi)地也才生產(chǎn)十幾輛罷了。

    甚至,可能都沒有呢。

    這就是落后生產(chǎn)力的對比。

    “老汪,你放心吧,小陳既然已經(jīng)來了,那你們鋼鐵廠目前的這個問題,嗯,應該不是什么大問題”

    面對段云平的自信,汪兆惠除了點點頭附和一下,內(nèi)心卻是一點底兒都沒有。

    盡管陳國華被段云平吹噓得很厲害,可汪兆惠也是第一次接觸對方啊。

    實力這東西,可不是靠吹出來,何況,隔行如隔山。

    鋼鐵廠跟北汽制造廠,看似有關聯(lián),其實并不多。

    此時的熊大福極為殷勤地在前面介紹著,為陳國華介紹他們鋼鐵廠在去年九月份建成的三噸側(cè)吹小轉(zhuǎn)爐。

    “陳同志,您可能不知道,在這個小轉(zhuǎn)爐之前,我們鋼鐵廠還沒有辦法生產(chǎn)鋼材呢”

    “不過現(xiàn)在已經(jīng)結(jié)束了這個有鐵無鋼的尷尬歷史.”

    陳國華聽著有些不是滋味,唉,這個艱苦困難的時代啊。

    “對了,熊主任,貴廠現(xiàn)在有沒有軋鋼生產(chǎn)線?”

    轉(zhuǎn)了一會兒之后,幾乎都看了大半,陳國華突然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額,現(xiàn)在還沒呢”

    熊大福聞言,頓時有些尷尬地說道。

    軋鋼生產(chǎn)線這玩意兒的投資可不小,京城鋼鐵廠雖說也很牛逼,但關鍵是上面沒有錢啊。

    全套設備下來,少說也要幾十萬到百萬才能下得來。

    因為這一套設備需要加熱爐、軋機、切割機和輥道輸送設備等,僅僅只是一個對鋼進行預熱處理的加熱爐,那也不是那么容易生產(chǎn)和制造出來的。

    而陳國華此時卻是看向身后的汪兆惠說道:

    “汪書記,如果我能提供技術(shù)資料和圖紙,你們鋼鐵廠能自己研發(fā)制造一套軋鋼生產(chǎn)線設備么?”

    后者聞言,思索了一會兒,道:

    “應該沒有什么問題,不過我們現(xiàn)在缺的不是這個,而是提高鋼鐵產(chǎn)量的設備.”

    這就有些尷尬了。

    原本陳國華想要敷衍了事,打算給一套軋鋼生產(chǎn)線的技術(shù)和圖紙就算了。

    畢竟鋼鐵廠那么大,生產(chǎn)鋼鐵的每一個流程,想要改進的話,都不是一天兩天能完成的。

    此前,汪兆惠也確實幫助過段云平,但現(xiàn)在陳國華要來還債的話,恐怕要搭進去他小半年的時間。

    因此他肯定不太樂意啊。

    “好的,汪書記,我知道了。”

    陳國華沖對方笑了笑,沒有再繼續(xù)這個話題。

    現(xiàn)在看來,他還真得認真對待一下,看看從什么地方入手了。

    講真的,提高生產(chǎn)力的這件事,他自認為還是可以做得到的。

    奈何很多辦法都是大工程,可能他提出來之后,對方也未必敢冒險。

    所以他能做的就是需要認真思考。

    畢竟現(xiàn)如今他不太想浪費太多的時間,對方也不會接受大投資的工程改進項目,更不可能接受耗費時間很長,以及耗費太多人力的工程。

    有這些顧慮在,那么他就需要思考,如何找到平衡點,順利地解決這個問題。

    “老段,看來小陳也不太行啊。”

    汪兆惠皺了皺眉,擔憂說道。

    心里卻早已經(jīng)嘆了一口氣,果然,不能有太多的期望,否則的話,就很容易失望。

    段云平聞言,卻沒好氣地說道:

    “我說老汪,你好歹也是一把手,這點養(yǎng)氣功夫都沒有?淡定一點,急什么呢?”

    靠!

    事兒又不是發(fā)生在他身上,他當然可以說這些看似安慰別人的話,其實就是風涼話的話。

    汪兆惠瞪了對方一眼,如果兩人不是多年老友了,他現(xiàn)在指不定給對方甩臉色了。

    “那你幫我問一問,看看他現(xiàn)在是什么情況?”

    “吃飯也要先做飯吧?人家小陳這不是在想著呢么?你要是真這么急,那我可把人帶走了啊。”

    見段云平這么說,汪兆惠只好不再吭聲了。

    前面走著的陳國華,此時還沒想到有什么好的解決辦法。

    而這會兒,熊大福已經(jīng)領著他逛完了大部分廠房、車間。

    整個鋼鐵廠自然是非常大的,現(xiàn)在逛完了,午飯時間也已經(jīng)過去了。

    食堂包房里,眾人坐著吃飯閑聊。

    餐桌上擺了七道菜、一道湯,還有兩瓶五糧液。

    之所以沒有擺放那么多酒,自然是因為不想把陳國華給灌醉了。

    前幾天不是剛說了要降低糧食份額嘛,所以現(xiàn)在吃飽最重要。

    菜過三巡之后,餐桌的氣氛倒是挺和諧的,可有人卻急了。

    眼看陳國華一直不吭聲,段云平又在顧左右而言他,都沒有直入正題,汪兆惠頓時開口沖前者說道:

    “陳同志,剛才您也參觀了我們鋼鐵廠,不知道您現(xiàn)在對我們廠有什么看法呢?或者有沒有什么改良的意見?”

    “可能老段沒跟你說過,我這個人啊,十分開明,什么意見建議都能聽得進去.”

    “當然了,我也部隊出身的,可能性子會比較急,這個還請陳同志多多擔待一下.”

    一把手都將自己的位置擺放得那么低了,可想而知汪兆惠是有多么著急了。

    要不是旁邊的熊大福不適合開口,汪兆惠也不至于親自出馬了。

    只不過,汪兆惠明顯是不太了解陳國華,否則的話,完全可以從陳國華的父親這邊入手,拉近彼此距離,那就更好聊天了。

    其實,此時的陳國華,仍然在思考著問題呢。

    現(xiàn)在聽到對方已經(jīng)明著詢問了,他便知道自己不能再思考下去了。

    于是,他便放下筷子,道:

    “汪書記,我也只是一個剛畢業(yè)的大學生,初出茅廬,什么也不懂,剛才我也不是有意憋著不說話,而是我正在思考您剛才說的建議這個問題”

    “其實來之前,段書記就跟我簡單聊過貴廠目前的情況”

    “另外,我母親特別喜歡看報紙,我大嫂也是,所以我也有關注報紙,注意過去一年的時間里,報紙上面關于京城鋼鐵廠的鋼鐵產(chǎn)量這件事.”

    事實上,鋼鐵產(chǎn)量是從五七年開始,就一路在飆升。

    這背后涉及到了大國戰(zhàn)略的問題,深層次原因暫且不說,但鋼鐵產(chǎn)量提高的同時,需求量也一樣在提升。

    不僅僅像是北汽制造廠這樣的單位繼續(xù)更多的鋼鐵,就比如說江城那邊的長江大橋、火車、軍工企業(yè)的大炮等等。

    幾乎是全國各地,都需要龐大的鋼鐵來應對日益高漲的需求。

    特別是去年八月份的時候,全國都掀起了煉鋼大熱潮,其實也說明了這個時期的內(nèi)地,真的很缺鋼鐵。

    “所以我知道貴廠每年的鋼鐵產(chǎn)量指標肯定很高,那么最迫切的需求,應該是提高生產(chǎn)力”

    聽到陳國華這么說,汪兆惠頓時感覺遇到了知音,便殷切地看著前者,追問道:

    “那么陳同志您現(xiàn)在是有什么建議呢?”

    “汪書記,我現(xiàn)在就是在糾結(jié)一個問題,貴廠有多大的魄力呢?”

    見陳國華這么說,包房內(nèi)的眾人,全都驚愕不已。

    汪兆惠挑眉了一下,詢問道:魄力?這怎么說?

    陳國華豎起四根手指,道:

    “針對京城鋼鐵廠的情況,其實我有四種解決辦法,如果能搞掂其中一個,那么應該是可以較大地提高目前鋼鐵生產(chǎn)效率的.”

    四個?

    段云平、汪兆惠、熊大福等人全都瞪大了眼睛,特別是汪兆惠等人,直接驚呼了出來:

    “真的有四種辦法?”

    反應過來自己問了個傻問題之后的汪兆惠,立馬清了清喉嚨,改口道:

    “陳同志,我是想問,您說的這四種辦法,到底是什么辦法呢?”

    難怪剛才陳國華詢問自己有多大的魄力,難怪剛才陳國華一直糾結(jié)著不吭聲。

    合著真的是在憋大招啊?

    他們京城鋼鐵廠想了那么久,也就那么一兩種辦法,而且大部分都很難實現(xiàn)。

    主要原因也簡單,一來是技術(shù)不成熟,二來是設備不支持。

    這個階段的京城鋼鐵廠,其實大部分設備都是進口來的,嗯,從北方那邊過來的。

    其實現(xiàn)在的鋼鐵廠,還有不少北方那邊的工程師呢。

    “汪書記,是的,沒錯,就是四種辦法,而且這些技術(shù)和圖紙,如果您需要的話,半個月之內(nèi),我就能拿出來給您”

    陳國華再次開口,大家又驚呼了起來。

    半個月就能搞掂了?

    “你們別誤會了,其中有兩種技術(shù),其實是我之前關注報紙的時候,自己瞎想的,一切都還需要實際驗證了才行”

    聽到陳國華這么說,汪兆惠等人的神色這才稍微緩和了下來。

    但即便如此,那也是兩種技術(shù)啊,現(xiàn)在的年輕人,都這么強了么?

    只有段云平目光一凝,心中早就被震驚到了:小陳這臭小子,還真是喜歡藏一手啊。

    也只有汪兆惠他們不了解陳國華的情況,所以才會被他忽悠了。

    跟陳國華打過那么多次交道的段云平,當然十分清楚,陳國華每次拿出來的技術(shù),幾乎都是完美的。

    只要設備、工人等沒有太大的問題,那么都是可以實現(xiàn)的。

    “陳同志,您說說看,到底是怎么樣的技術(shù)呢?”

    說話間,汪兆惠的語氣更加尊敬了,眼里也有了光芒。

    “第一種的話,也不是什么新的建議,我相信汪書記、熊主任你們都知道,甚至段書記您也聽說過了.”

    “我也聽說過?”

    段云平錯愕了一下,他也被勾起了好奇心,便好笑地問道:

    “那你說說看,是什么呢?”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