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論文被盜-《從高考開始的激情歲月》
第(1/3)頁
早在一九五二年的時候,內地這邊就已經提出了氧氣頂吹轉爐工藝的辦法。
然而,受限于技術、設備、落后生產力等原因。
也只有到了六四年年代的時候,京城鋼鐵廠這邊才終于成功建造了內地第一座氧氣頂吹轉爐,揭開了內地轉爐煉鋼新的一頁。
在五九年這個時間節點,陳國華相信,京城鋼鐵廠應該有這樣的計劃了,但還是那句話,沒有技術人才,沒有設備,說什么都是假的。
這項技術,簡單來說,就是從轉爐頂部用噴槍把高壓氧氣吹入爐內,從而強化煉鋼過程并改善熔池攪拌的轉爐煉鋼工藝。
“陳同志,您說的這個煉鋼技術,真的有圖紙和技術了么?”
聽完陳國華的陳述之后,汪兆惠頓時不動聲色地詢問道。
“是的,汪書記,我確實已經準備好了這些技術和圖紙。”
陳國華點點頭,誠實地說道。
熊大福忍不住插嘴問道,“陳同志,您這也太厲害了,那您這技術圖紙有沒有帶過來呀?”
“很抱歉,并沒有帶過來。”陳國華無奈地聳聳肩。
來京城鋼鐵廠之前,他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能忽悠就先忽悠一下。
畢竟他現在的重點工作是碳纖維材料和記憶磁芯這兩種產品。
而他可是非常清楚氧氣頂吹轉爐這套工藝系統,其背后的龐大投資、技術要求和復雜的設備等等,那絕對會占據他不少的時間。
除非汪兆惠能答應他,不需要他參與進來,否則的話,他才不想把這門技術拿出來呢。
不是他小氣,而是拿出來之后,絕對是代表了無盡的麻煩。
因為他是技術設計者和發明者,在京城鋼鐵廠的技術工人們,研制這套系統的過程中,產生的任何無解的問題,絕對會第一時間找到他。
陳國華最怕就是這樣的麻煩。
到了那個時候,他還要不要繼續完成碳纖維和記憶磁芯的研制工作了?
汪兆惠、熊大福等人頓時無語,旋即只能繼續追問第二種辦法。
關于第二種辦法,陳國華表示,這玩意兒叫鋼包精煉爐。
包房內的眾人,聽到這個名字,都一臉茫然。
當然了,對于汪兆惠、熊大福等人來說,精煉兩個字,已經很說明問題了。
“陳同志,您說的這個鋼包精煉爐,真的可以幫到我們鋼鐵廠么?”
雖說還沒聽完陳國華的介紹,但熊大福已經有些覺得不太靠譜了。
先進的生產技術,往往都是這樣,在飽受質疑聲中,一步步被人慢慢接受,直到喜歡上它。
陳國華沒時間跟對方閑扯這些,因為這頓飯已經吃了一個半小時了,還是先撤吧。
眾人換了一個地方,來到了汪兆惠的辦公室。
好的茶水端上來,醒醒酒先。
雖說剛才都沒有怎么喝酒,但兩瓶五糧液,已經不算少了。
喝過一杯茶水之后,陳國華繼續剛才的話題。
鋼包精煉爐,顧名思義,就是在鋼包內對鋼液進行電弧加熱、電磁攪拌和真空處理的一種爐外精煉技術。
僅僅只是簡單的技術說明,就知道這玩意兒不簡單了。
需要那么多大量的技術,還需要制造眾多的設備,也難怪陳國華不樂意說出來了。
不提這個鋼包精煉爐,就說氧氣頂吹轉爐這東西。
僅僅只是為了保證轉爐正常運轉的附屬設備,便包括了加料系統、轉爐煙氣凈化回收系統、冷卻系統等附屬設備。
誠然,在五十年代這個時間節點,可以先發展后治理。
所以這個轉爐煙氣凈化回收系統可以不需要。
可即便如此,這套設備也是極為龐大的。
從爐體的空爐力矩、鐵水力矩、摩擦力矩這三大傾動力矩,到氧槍升降系統,再到各種儀表裝置和電氣設備配套系統等等。
哪個不是大工程?
聊了不到一個小時,陳國華口干舌燥不得不提前撤退。
干說不練假把式,他放棄了,還是直接把技術和圖紙給到對方吧。
就他剛才說的兩種氧氣頂吹轉爐和鋼包精煉爐這兩種工藝,剩下兩種,他就不打算拿出來了。
吉普車從城郊返回,半路上,段云平忍不住開口詢問道:
“還剩下的兩種辦法,你真不打算說了么?”
“怎么說?說出來也沒用啊,技術太落后了,而且汪書記他估計沒有這么大的權力”
陳國華搖搖頭說道。
其實不止是電爐煉鋼和連鑄煉鋼這后面兩種技術,汪兆惠無法拍板,即便是氧氣頂吹轉爐和鋼包精煉爐這兩種辦法,他也無法拍板。
畢竟它們都是成套的系統,龐大的投資,僅憑汪兆惠一人,根本無法作出決定。
這就是為什么,陳國華這次跑來給鋼鐵廠幫忙,明明都已經準備好了技術,卻沒有帶過來的原因之一。
而且,一開始,他本來就是想著給一套軋鋼生產線的技術資料就可以了。
結果對方覺得不行。
唉!
那就真的沒辦法了。
段云平聞言,沉默著沒有再問什么了。
很顯然,他也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很客觀現實的因素,不是個人就能解決的問題。
接下來幾天,陳國華除了把氧氣頂吹轉爐和鋼包精煉爐這兩種技術、圖紙交給段書記幫忙轉交之外,就再也沒有關注過鋼鐵廠的事兒了。
主要是他自己也有不少事兒,并且這兩門技術也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弄明白的,等等看吧。
中科院,計算數學研究所內,辦公室里的陳國華正埋頭書寫著什么。
此時的門口,夏培肅推門進來,看到陳國華之后便道:
“國華,走,開會去。”
“教授,什么會議呀?我能不去么?”
陳國華抬頭看著對方,驚訝不已,解釋了一句:
“您也知道我最近在編寫論文呢,無關緊要的會議,我就不想去參加了。”
“趕緊的吧。”
夏培肅催促道:“這次是晶體管計算機的進度報告會,你肯定不能缺席的。”
作為發起人之一,盡管陳國華已經被邊緣化了,但也畢竟是發起人啊。
所以該去參加,還得去參加才行。
一聽是進度報告會,陳國華頓時將手里的論文簡單蓋上,跟著就出去了。
很快,他便跟著夏培肅教授來到了一間寬敞的會議室。
里面已經來了不少人,比如華羅庚、閔乃大、王傳英等人。
讓他十分意外的是,這次他居然看到了徐獻瑜教授,當即便喜滋滋地來到對方面前打招呼:
“徐教授,您也來了。”
后者作為北大計算數學教研室主任,出席這樣的進度報告會,似乎有些不太合理。
根據陳國華所掌握的信息,徐教授肯定是沒有參與這個研發過程的。
總不能是現在就要將晶體管計算機的技術原理等,教給成時若他們這些學生吧?
不理解歸不理解,反正他又不是什么領導,乖乖聽著就是了。
很快,會議就正式開始了。
按照原本的研發進度,三四月份的時候就應該完成了百分之八十,而到了六月份,就應該完成全部了才對。
然而,現在都五月中上旬了,卻是依然還沒達到百分之七十的進度。
只能說是大家伙都低估了晶體管計算機的研發難度。
反正陳國華是無法理解的。
整個進度會議進行了一大半,陳國華很快就明白了癥結所在。
技術交流太少,而且他們居然沒有按照他之前提出的技術方案進行研究。
反而是他們自己又鼓搗出了幾條錯誤的技術路線,非要去撞一把南墻之后,才肯回過頭來,重新研究陳國華之前提出來的技術。
就這,他們還死不承認。
真是讓人火大!
可是火大也沒有辦法,他都被邊緣化了,能參加會議就很不錯了。
加上他參加了兩個項目,高級程序語言的設計這個項目,他是已經設計好了,但計算機都還沒出來他暫時也沒辦法進行編程。
無法試驗。
另外一個這是夏培肅領導的電路設計等,但這個項目的進度已經完成了,而且還不是他一個人完成的。
所以他現在是沒有什么話語權。
然而很快,陳國華就發現了不對勁,忍不住開口小聲跟夏培肅詢問道:
“教授,他們剛才說不按照我的那個程序來設計了?”
后者有些沉默,此事確實沒有告訴他。
其實之前陳國華跟王傳英打賭的時候,其他幾位教授就很不滿了。
后來更是直接跟閔乃大這個組長提議,取消了陳國華設計的方案。
理由也很簡單,太過精簡前衛了,不適合晶體管計算機,甚至可能無法承載。
所以這事兒就這么不了了之了。
然而卻沒有告訴過陳國華。
見夏教授沉默,陳國華心中委屈不已,合著就自己一個人不知道?
“閔組長,我想請問一下,為什么要取消我的程序語言設計方案?是我的方案有什么問題嗎?”
正在匯報關于磁心板設計和制造等技術情況的吳幾康,被陳國華打斷之后,不由面色一沉,道:
“陳國華同志,你是對我有什么意見么?”
大會上,被人打斷發言,換做是誰,都不會有好脾氣。
“吳教授,我不是對您有什么意見,我只是想問一下,為什么我的程序設計方案被否了?能告訴我一個理由嘛么?”
陳國華壓抑著憤怒,保持冷靜地說道。
但,這語氣,還是充滿了攻擊性。
華羅庚和閔乃大兩位領導,正準備開口的時候,吳幾康已經先一步回答了陳國華的問題。
“還能是什么原因?伱自己設計的方案,盡管我們的研究發現,根本不可能完成語言編程,所以就沒有必要添加你的設計方案了,這個理由夠么?”
此話一出,華羅庚和閔乃大兩人都無語扶額了。
老吳也真的是,至于這么沖動么?
這些話,私底下說,不行么?
要知道,現在跟他對話的可是一位只有十八歲的年輕人。
即便陳國華再成熟穩重,再老氣橫秋,他也是一名十八歲的年輕人啊。
年輕人的特點,那就是沖動易怒。
看來,今天這場會議,肯定要拖延了。
陳國華聞言,怒火沖天,卻是沒有發泄出來。
“吳教授,您是負責磁芯板設計和制造的專家,我記得您之前提出來的記憶磁芯,存儲容量高達十萬字節”
“而我的程序語言設計方案,攏共也是兩萬字節罷了,怎么可能做不到您剛才說的無法完成編程這件事呢?”
十萬字節存儲器的磁芯板,存儲兩萬字節的編程語言,這完全沒有問題啊。
“呵,你記錯了,我們設計的只是三萬字節的存儲器磁芯板而已,并且目前這個技術難度很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