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一九六九年七月,這是一個酷暑的夏天。 人家北美已經快要結出盛夏的果實了,而莫斯科和內地,卻只能夠干瞪眼,什么都做不了。 被超越的感覺,很難受。 特別是莫斯科,明明是他們率先朝著月球進攻,明明是他們第一個發射衛星,是他們拿下了很多航天里的第一次。 結果,臨到頭來,最大最肥美的果實,卻是要被華盛頓給摘走了,這種無力感,實在令人難受。 但是,他們似乎除了眼睜睜看著阿波羅十一號飛船進入月球軌道之外,看著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兩人踏足月球之外,什么都做不了。 但凡他們現在有任何武器或者能夠阻止他們的手段,絕對不會像現在這樣‘坐以待斃’。 當阿波羅十一號飛船進入地月過渡軌道之后,飛船跟第三級火箭分離,飛船沿過渡軌道飛行兩天半之后,開始接近月球。 由服務艙的主發動機減速,使飛船進入環月軌道。 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兩位宇航員進入登月艙,駕駛登月艙與母船分離,下降至月球表面實現軟著陸。 此時是巴茲奧爾德林留在指揮艙內,繼續沿環月軌道飛行。 至于已經登月的尼爾阿姆斯特朗則是在月球表面展開太陽電池陣,安設月震儀和激光發射器,同時采集月球巖石和土壤樣品。 之后阿姆斯特朗就會駕駛登月艙的上升級返回環月軌道,跟母船匯合對接。 后續就是啟動服務艙主發動機使飛船加速,進入月地過渡軌道返回。 在接近地球的時候,飛船進入再入走廊,然后拋掉服務艙,使得指揮艙的圓拱形底朝前,在強大氣動力作用下減速。 進入低空時指揮艙彈出是哪個降落傘,進一步降低下降速度。 到了七月二十四號這一天,在太平洋夏威夷西南海面,阿波羅十一號飛船指揮艙順利降落。 這就是整個阿波羅登月的全過程。 作為全程關注這一事件的陳國華,同步衛星一直將相關信息傳遞到地球這邊,可謂是看了一場直播呢。 盡管陳國華沒辦法實現登月計劃,但是在同步衛星上面,他可是祭出了不少超現實的攝像黑科技。 也因此,在距離地面三萬六千公里處地球同步衛星、月球探測器等相關衛星,忠誠地將阿波羅十一號飛船的登月大部分過程都記錄了下來。 如此一來,陳國華可謂是看完了人家是如何登月的。 北美是真的牛逼,也是幸運的。 這也是北美最為巔峰的時刻,可以說從來沒有哪一刻有這么牛逼過。 在陳國華看來,惟一能夠跟阿波羅十一號飛船登月相提并論的,大概就是一九四五年,北美在廣島和長崎投下的胖子和小男孩這兩顆原子彈了。 “國華,我們未來應該也是可以做到登月的吧?” 同樣是觀看了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如何登月全過程的邱宗岳,此時滿是期盼地看著陳國華。 后者聞言,卻是搖搖頭,道: “領導,不知道您有沒有關注到一點,那就是北美此次登月,確實是成功了,可是他們付出了兩百多億美金,卻只是為了月球表面那二十二千克的巖石和土壤樣本,您不覺得這是最貴的土了么?” 額! 邱宗岳頓時錯愕不已,轉念一想,似乎,陳國華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啊。 好家伙,緊鑼密鼓地從一九六一年開始啟動阿波羅計劃,花費兩百多億美金,然后就只是為了月球表面的那二十二千克土壤??? 就,很離譜啊! “但是他們北美拿下了人類第一個踏足月球的國家的稱號啊” “然后呢?贏了面子,里子呢?” 被陳國華這么反問,邱宗岳頓時說不出話來了。 事實上,陳國華說得根本沒什么毛病,之后的北美,航空工業局之所以沒落下去,還不是因為沒有找到與之相匹配的盈利之路嘛。 至于說將飛船這些科技產品放到博物館,然后收門票費用? 這能有什么作用呢? 門票費能有多少錢? 阿波羅計劃可是兩百多億美金的成本啊,這門票費用得收多少年才能夠收回來呀? “人家北美家底厚實,花掉這幾百億美金,根本沒多大影響,但是我們呢?” 這是陳國華第二波反問,邱宗岳更加不知道該如何反駁了。 如果只是為了月球表面的那二十二千克土壤,根本沒這個必要啊。 當然,邱宗岳可以反駁說,北美未來還是可以從月球那邊帶回來更多的土壤或者金屬礦物吧 可是,陳國華十分清楚,這里面的成本和營收,完全就是得不償失的事兒,北美也不是傻子,自然不會干這樣的蠢事。 內地現如今的情況就是窮,沒錢! 而且研究員也少,很難在航天事業上面有多大的出息。 太空站項目不過是迂回線路,是實現彎道超車的一條路徑。 必須得找出一條能夠減少更多的航天成本的路徑,讓別人為此買單,才是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除此之外,內地的研究員以及新生代的研究員,都是十分堪憂的問題。 如果無法解決這些問題,那肯定很難讓太空站項目一直持續下去。 陳國華作為太空站這個項目的總負責人之一,必然需要提前考慮好這些事兒。 否則的話,到時候,要么缺人,要么缺錢,勢必會讓項目擱淺,甚至是從此沉下去了。 “登月計劃雖好,但我們可以選擇太空站這樣的穩妥之路,來慢慢實現,而且太空站項目還能夠節省更多的經濟成本、人工成本,當然,時間方面我們可能就需要付出更多了” 聽到陳國華的話,邱宗岳便立馬說道: “我們自然是不缺時間” 話還沒說完,他自己突然就不說話了。 因為他突然想起來了,之前他還跟陳國華說過,領導的身體可不太好,未必能夠支撐得了多久。 這個時候說時間不缺,那就是自己打自己臉了。 或許他自己是不缺時間的,而且陳國華還那么年輕,更加不缺時間了。 但是對于上面的領導來說,時間就不太夠用了。 教員說過,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因此,就算是太空站項目,也同樣如此。 甭管領導們怎么說,反正陳國華是沒辦法改變目前的計劃進度,慢慢來唄。 國際社會上,關于阿波羅登月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 雖說這種熱鬧,跟陳國華關系不大,但這就是歷史時刻啊。 這也是極為難得的鞭策啊,陳國華當然會拿出來跟航天員們說一說了。 康濟民、關秀玉、馮長富他們這些航天員在經歷一個半月時間的選拔之后,成功勝出,可以留在航天員訓練中心參加接下來的訓練。 而作為太空站項目總負責人之一,陳國華也抽時間來跟這些航天員們見一面。 其中空間科學實驗訓練這部分,是陳國華最為關注的項目,自然是希望馮長富他們都能夠熟練掌握。 在陳國華看來,八十名航天員被選拔出來了,都盡可能留下來,而不是被淘汰掉。 每淘汰一名航天員,太空站項目都會損失慘重。 畢竟培養一名航天員的成本,真的不低。 從飛行員開始,他們就已經是航天員的預備役了。 所有的航天員肯定是從飛行員當中選拔的,不可能從其他地方選拔。 因此,陳國華十分重視航天員的訓練項目,也希望他們全都順順利利地通過測試。 八十人同步競爭,肯定比三十人、十人、五人的競爭要更加激烈。 在忙忙碌碌的工作當中,一九六九年的盛夏很快就過去了。 進入九月份之后,陳偉沒有讀四年級,而是跳了一級,直接讀五年級。 現在的小學,從陳小梅讀書的時候開始,也就是一九六零年景山學校建立之后,教育改革試驗便已經開始了。 換句話說,這個時代的小學,其實是五年制,初中是兩年制,高中也同樣是兩年制。 當然,陳小梅他們讀的時候,初高中還是三年,教育改革也不是一下子全國推廣。 從景山學習開始,慢慢推廣的。 而現在已經是一九六九年,早已經推廣開來了。 如此一來,跳級的陳偉,一旦五年級順順利利畢業的話,那么明年九月份,他就開始讀初中了。 而明年九月份,他也才十歲罷了。 十歲便讀初中,多少有些可怕了。 不過這就是這個時代的特點了,畢竟十歲的小孩,都已經開始計算工分了,跟婦女的工分不相上下。 并且這個時代,十歲的小孩也很早成熟,十歲的時候已經有五六年帶娃經驗了。 哪像后世的十歲小孩,還需要父母接送上下學。 “爸爸,為什么我不可以跳級呀?” 傍晚,翠花胡同。 陳思這孩子扁著嘴巴,拉著她父親的大手,不解地問道。 她大哥已經跳過了四年級,她卻不能夠跳過三年級,直接讀四年,不公平。 反正在她看來,這就是不公平。 “思思,你就這么想跳級呀?你看看你自己的個頭,你跟四年級的學生站一起,那就是低年級學生,肯定不行啊” 一旁的陳小敏搶先笑著開口說道。 有道是天王蓋地虎,思思一米三五。 目前陳思的身高就是一米三五,這個身高在三年級當中很一般,但進入四年級的話,那就是有點矮了。 “姑姑,我才不矮呢.” 不管男女,涉及身高問題,那都是十分敏感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