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我能夠想到辦法都不止一個,就不說華潤公司了,蘋果公司這些白手套企業(yè)難道是擺設么?” “再不濟,到時候直接發(fā)行國債,還怕沒錢么?” 國債兩個字一出來,倒是讓領導們集體驚訝不已。 這個時候發(fā)現(xiàn)國債,怎么可能會有人買呢? “領導,你們又不是沒有看過報紙,現(xiàn)在南方那邊還少萬元戶么?再過一兩年,甚至都不用,今年上半年,絕對會有人成為百萬元戶,甚至是千萬、上億都不奇怪.” 較真來說,陳國華說的這些錢,他那個大侄子陳援朝就有不少了。 提起陳援朝,現(xiàn)在麻煩確實蠻大的,陳小默確確實實是他的私生子,而且很有可能是杜子晴通過其他手段獲得了他的種子。 反正陳援朝自己是矢口否認,并沒有跟杜子晴發(fā)生過關系。 甭管具體如何,陳援朝該頭疼他自己的事兒,陳國華這個當小叔的,暫時幫不上忙。 而杜子晴作為陳小默的親生母親,背后的動機具體如何,現(xiàn)在還沒完全調(diào)查清楚,只能等了。 “行吧,那資金問題就可以先放一邊了,但現(xiàn)在問題還是人才” 領導們無奈,他們也不是想摳摳搜搜,實在是因為面對陳國華的時候,他們大方不起來。 誰讓陳國華才是最會賺錢的人呢? “這么說,各位領導是同意啟動這個項目咯?” 陳國華聞言,微微一笑。 其實領導們的反應,在他的預料之內(nèi),為什么呢? 整個項目所需要的資金、技術都由振華研究所這邊提供,偏偏這兩部分才是高鐵項目最關鍵的地方,缺一不可。 至于說人才問題,可以慢慢培養(yǎng)嘛,倒不是很急。 畢竟從京城到白云城的高鐵線路,那可是兩千公里啊,項目時間最少是五年以上,甚至是更長時間。 從線路的規(guī)劃到勘測,最后到確定具體線路,最少需要一兩年時間吧? 然后又需要進行拆遷安置等,也同樣需要時間。 對于這個項目,領導們當然不會拒絕,反正有陳國華兜底,根本不需要擔憂項目是否會中斷的問題。 于是,一九八零年的新年剛過去沒多久,從京城到白云城的高鐵項目就火速立了起來。 這個項目成立之后,整個京城都被驚動了。 很多神通廣大的人紛紛托關系、找門路,都想承包點細分小項目來做,因為這是政府工程,絕對是有油水撈的呀。 要知道,從京城到白云城可是足足兩千多公里,比如京廣線就是兩千兩百九十四公里。 如此漫長的鐵路線,只需要承包其中一個路段的某種材料的供應,那就可以賺很多錢了。 沒人是傻子,當然都想要分一杯羹啊。 現(xiàn)在又是市場經(jīng)濟,改開政策之下,誰都想發(fā)財。 躲在振華研究所的陳國華,都被神通廣大的人找到,希望能夠分一杯羹。 “楊同志,您怎么還親自過來了呢?” 看到楊麗清的時候,陳國華還是十分驚訝的招呼對方坐下來聊。 講真的,一般人還真的進不來他的辦公室,別說他的辦公室了,就算是進入振華研究所那都是問題。 但楊麗清是例外。 為什么? 首先是她跟陳國華的關系還不錯,也認識了很多年,就沖這一點,足以吊打很多人了。 其次就是她已經(jīng)是107工廠的書記,自然也有資格來振華研究所。 107工廠本身就是振華研究所的合作軍工單位之一,經(jīng)常有業(yè)務往來,連殷孟倫、曹國輝、唐增光他們跟楊麗清都很熟悉。 誰讓楊麗清經(jīng)常出入振華研究所呢? 只不過,以前她來振華研究所就只是工作上面的事兒,很少見陳國華,也不方便打擾他。 現(xiàn)在嘛,事關重大,楊麗清只好拉下臉皮,親自來求陳國華了。 寒暄客套過后,楊麗清就開門見山了: “陳主任,您也知道現(xiàn)在改開政策之下,我們107工廠過得十分困難” “現(xiàn)在我聽說您發(fā)起了一個京城到白云城的高鐵項目,我們107工廠工人很多,我們希望可以接一點小項目” 107工廠作為軍工企業(yè),在一九七八年之前,那絕對是非常吃香的一家單位,不僅吃喝不愁,反倒是富得流油。 從陳國華建立振華研究所開始,107工廠就一直是振華研究所的良好合作單位。 從最初僅僅只是一家擁有幾百名工人的小型軍工廠,到七八年之前,已經(jīng)膨脹到了坐擁八大分廠,工人數(shù)量高達十七萬人的超級大工廠。 然而改開政策之后,107工廠就被迫裁員分流了將近五萬人,直接瘦身縮水了很多。 原因也很簡單,107工廠膨脹得很快,而且很多工業(yè)零配件他們都會做。 最核心的產(chǎn)品是晶圓制造、光刻機部分零配件、加速器部分零配件等高端制造領域的配件,最次就是一些類似華欣收音機的金屬外殼、電路板等配件。 而華欣收音機這樣的產(chǎn)品,其實已經(jīng)快要被淘汰了。 改開之后,內(nèi)地市場倒是還會需要不少華欣收音機這樣的產(chǎn)品,但107工廠就沒必要再守著這樣的低端技術了。 因此就被裁掉,分流給到南方企業(yè)。 精簡之后的107工廠,根本就沒有趕上之前煤氣罐大炮等發(fā)霉武器的大動作,現(xiàn)在這個高鐵項目,楊麗清并不想錯過。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句話,就是目前京城大部分國企、央企、軍工廠等領導層經(jīng)常掛嘴邊的話。 風向是真的說變就變,根本不會給你任何思考的機會。 所以,楊麗清在107工廠跟副書記、副廠長等開完會議之后,就馬不停蹄地趕來振華研究所這邊了。 “楊姐,您這話有些言不由衷了吧?” 陳國華笑了笑,道: “107工廠目前也還有十二萬工人啊,妥妥的超級大工廠,怎么就吃不上飯了呢?” “而且107工廠都是跟我們振華研究所合作,我們振華研究所目前也沒有說要跟你們工廠取消合作協(xié)議的意思,按照您的說辭,豈不是說我們振華研究所這邊虧待了你們107工廠?” “另外,京城到白云城的高鐵項目也才剛立項沒多久,目前還在勘測路線當中,您又是從哪里聽來的消息呢?” 楊麗清頓時無奈,她就知道是這樣,定然不會那么容易。 她趕緊解釋清楚,107工廠確實很困難,并不是她非要這樣,而是憂患意識迫使她這么干。 其次就是107工廠看似風光無限好,可誰又知道未來如何呢? 經(jīng)歷了一次瘦身,又錯過了之前煤氣罐大炮等發(fā)霉武器交易的大浪潮,現(xiàn)在這次的高鐵項目,107工廠自然不希望再次錯過。 等她解釋完之后,陳國華點點頭,道: “楊姐,這一次就算了,107工廠不適合參與進來,再等一兩年吧,到時候伱們工廠再參與其他項目。” 不給對方一個承諾,人家肯定不會離開。 陳國華也不想廢話,所以只好這么說。 京城終究還是人情社會,就算陳國華也無法免俗。 美滋滋的楊麗清,得到了陳國華的許諾之后,千恩萬謝地離開了。 而107工廠來了之后,又來了其他工廠的書記,但這一次陳國華躲開了。 如果誰來,他都要見一見,那他也不用工作了。 京城這邊風起云涌,因為一個高鐵項目而變得無比熱鬧,京廣線沿線的城市領導層,也同樣各自施展自己的能力、關系等,都紛紛想要分一杯羹。 地方領導之所以這樣,無非就是希望這條線路能夠經(jīng)過自己所在的城市。 比如偏離京廣線很遠的洪都新府,他們也來湊熱鬧。 這些都已經(jīng)跟陳國華沒有太大關系,因為他不負責這些事兒,也直接躲了出去。 想要托關系的人,全都先打電話給葛守志,老葛會親自篩選。 然而不管陳國華如何躲避,總有些人躲不了。 這不,三月中上旬,高鐵項目成立一周后,從白云城直飛京城的裴景明,直接來拜訪張繼漢,接著一起找到了陳國華。 白云城以前的地方領導是齊春松,現(xiàn)在則是裴景明。 去年清明節(jié)的時候,陳國華一家回家祭祖,就跟裴景明接觸過。 算是認識,但關系并不是很好,所以他拉上張繼漢一起來拜訪陳國華。 “國華同志,這一次我來找你,是感謝你這一次對白云城的關照” 裴景明只是簡單跟陳國華寒暄之后,就開門見山地說清楚了來意。 從表面上來看,白云城是陳國華的老家,那么他照顧白云城,率先提出從京城到白云城的高鐵項目,無可厚非。 其次就是白云城的地理位置關系,高鐵項目也必然先落戶白云城,而不是魔都或者其他城市。 十三行、廣交會等,都無不說明了白云城的優(yōu)勢。 然而這些優(yōu)勢,也依然擺脫不了一個致命的缺點:工業(yè)基礎薄弱! 在六十年代初期的時候,其實陳國華就已經(jīng)推動了白云城的發(fā)展計劃,先后將洗發(fā)水工廠、彩電制造廠、空調(diào)制造廠等工廠放在白云城這邊。 十多年過去了,白云城這邊已經(jīng)有了好幾個工業(yè)園區(qū)。 然而,這些都只是制造廠,大部分零配件其實還是要靠北方這邊的重工業(yè)來提供。 這就引發(fā)了一個運輸成本的問題。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