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激進與保守-《從高考開始的激情歲月》
第(2/3)頁
原因也很簡單,莫斯科那邊已經先內地一步,更快完成了環月軌道空間站的建設工作。
那么下一步,莫斯科就可以直接登月了。
盡管按理說,沒必要去追求誰第二或者第三的問題,畢竟都不是第一。
第一是人家華盛頓呀,人家早在二十一年前就已經實現了登月這個宏偉目標,因此,現如今內地和莫斯科就算打生打死,那也是徒惹笑話罷了。
但,佛爭一炷香,人爭一口氣。
就算已經拿不到第一了,但拿個第二也沒什么毛病吧?
更何況,過去這十多年時間里,內地一直猥瑣發育,謹慎前行,是不是也應該稍微‘爆發’一下了?
會議室內,此時就有相當一部分人持有這樣的意見,因為他們覺得,這憋屈得那么久了,也該亮亮肌肉了吧?
“我就說一點,過去這些年,振華研究所帶了一個好頭,陳總設計師的那句至理名言,我們全體航天工作人員都一清二楚,甚至是外界很多人都知道這句話”
“從一九七八年開始,陳總設計師一直肩負著振華研究所等科研單位,以及我們南天門空間站和環月軌道空間站這兩大項目的科研經費”
“這本來也沒有什么好說的,不過我想說的是,咱們現如今都已經有了量子計算機、量子糾纏傳輸器等先進設備,為什么還要繼續隱忍不發呢?”
“七八年改開之后,咱們國家的經濟騰飛速度如此之快,但也爆發了很多問題,依然還是有不少留學生,以及不少人才去了國外,他們再也沒有回來.”
“如果,我是說如果我們國家的實力再強大一些,凝聚力再增強一些,是不是這些問題就可以減少一點呢?”
“這一次,我們爭一個第二名,下一次,我們保二爭一,再下一次,我們力保第一”
“競爭這兩個字,不論是對國家,對民族,對企業,還是對個人而言,都是起到強大的促進作用”
“何況,有句話不是說物競天擇,優勝劣汰么?咱們在這個時候,為什么還需要隱忍呢?”
這是激進的留學派觀點,他們這部分也是本次會議上,十分支持‘爆發’這個觀點的群體。
莫斯科想要實現彎道超車,也得問問內地答不答應吧?
辛辛苦苦十幾二十年,最后這個第二名還是拱手相讓,又不是沒有那個實力,為什么要拱手相讓呢?
陳國華并沒有發表觀點,而是認真地聽著。
開會之前,宋序言就跟他交換過意見了,也跟其他領導簡單聊過。
但陳國華沒有想到,僅僅只是一個會議罷了,居然還能夠讓持有不同意見的雙方,互不退讓呢?
很難理解!
當然,陳國華也不想理解,但又不得不處理這件事。
作為內地科學界第一人,盡管陳國華沒有出過國,但他對全球局勢的了解,遠超會議室內的每一個人。
沒辦法,他的大腦本身就很聰明,加上又開掛了,還有嫦娥人工智能作為輔助,所以僅僅只是對全球局勢的把握,還真沒人能夠超越他。
也因此,在座眾人,其實都挺希望知道他的想法。
不支持‘爆發’論點的那一波人,則是本土的保守派。
“你們也要明白,第二和第三并沒有什么實質性的區別,所以莫斯科他們想要第二名,那就給他們好了.”
“其次,那就是要明白,我們在過去十多年時間里,能夠走得如此之穩,如此之快,可不僅僅只是‘幸運’,更是因為有很多人負重前行”
“我們可不能因為一時的名利之爭,葬送了咱們的未來,因為一旦我們失敗了,你們知道會面臨怎樣的問題么?我們又怎樣才能夠重新站起來呢?”
“從四九年那一年建國,咱們從一窮二白開始,經過四十多年的辛苦打拼,咱們才終于積攢下來了現如今的家底,這一路走來有多么不容易,在座的大家,應該都十分清楚.”
“我們承受不起,哪怕是一次的失敗,當年莫斯科那邊的聯盟十一號飛船事件,人家能夠很快站起來,但我們呢?我們一定可以么?”
“所以說我們承受不起,那我們就不能夠去冒險,按照現在的節奏,一步一步地往上,慢慢來.”
“最后,那就是現如今的全球局勢十分詭異,用暗流涌動來形容都一點不為過”
“在座不少人可能對這些不是很了解,但事實上,有很多人盯著我們,別說我們現在還沒有犯錯,到時候一旦出錯,那我們需要面對的壓力將會是現如今的萬倍,甚至是百萬倍.”
第(2/3)頁